小年和大年的區別,小年和大年有什么不同
【第1句】:日期不同,小年一般是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四,而大年是臘月三十了。
【第2句】:習俗不同,大年三十也叫做除夕夜,這天人們都要辭舊迎新,北方人過年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須隨時烹煮。
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節日期間主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有祭祖,貼門神,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
大年小年的習俗
小年有祭灶的習俗,從秦漢甚至更早時就有記載。《后漢書·陰識傳》中說:“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所謂祭灶,就是祭拜灶神,因而小年也叫祭灶節、謝灶、灶王節等等。
而在民間流傳中,灶王爺也逐漸被“人化”。據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廿三或廿四,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而,人們在臘月廿三或廿四都要祭灶,祭送灶神升天。祭灶時,通常將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墻上。
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也有意為讓灶王的嘴甜,光說好話。最后將灶王爺像焚燒,謂之“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
《小年和大年的區別,小年和大年有什么不同》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