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布雷寫的佳句
【第1句】: 陳布雷的介紹
陳布雷(1890-1948),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浙江慈溪人。早年就讀于慈溪縣中學堂,后轉入寧波府中學堂,1911年畢業于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同年在來上海《天鐸報》作記者。以“布雷”筆名寫作評論1。同年10月武昌起義后,他寫的《談鄂》十論,按日刊布,響應革命1。1912年3月加入同盟會,1920年赴上海,自先在商務印書館編譯《韋氏大學字典》,后任《商報》主編。后為《國聞周刊》主要撰稿人1。1927年加入國民黨。歷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時事新報》主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兼任復旦大學中國國文科新聞知組(新聞系前身)教授,主講《社論作法》1。1935年后歷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長期為蔣介石草擬文件。支道持親屬奔赴抗日前線,設法掩護民主人士2。抗日戰爭勝利后,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申報》顧問兼常務董事1。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殺。著有《畏壘評論集》、《陳布雷回憶錄》、《陳布雷文集》2。
【第2句】: 陳布雷的人生歷程
1911年,陳布雷進入上海《天鐸報》,他才華出眾,勤勉敬業,很快成為上海報界的著名記者。
其間,他撰寫了大量擁護辛亥革命的時評,反對封建帝制,宣揚共和精神,影響很大;孫中山先生代表臨時政府用英文起草的《對外宣言》,就是由年輕的陳布雷翻譯成中文最先在《天鐸報》上發表的。幾年后,陳布雷轉到《商報》做編輯主任,不遺余力地揭露北洋軍閥的腐敗統治。
20世紀20年代初,陳布雷身在上海,他對國內局勢的種種評述,與當時在廣東的國民黨可說是不謀而合,南北遙相呼應,形成了一股朝氣蓬勃的革命輿論。孫中山贊揚《商報》“可稱為是忠實的黨報”,說它的宣傳比國民黨辦的報紙還更有成績。
陳布雷所寫的有些時事評論,與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也基本相符,有的文章就被中共中央主辦的《向導》周刊轉載。中共領導人蕭楚女曾致函《商報》,贊揚主筆的革命精神。
著名報人鄒韜奮也寫文章推崇他,說“陳布雷先生不但有正義感,而且還有革命性。當時人民痛恨軍閥,傾心北伐,他的文章往往以銳利的筆鋒,公正的態度,盡人民喉舌的職責。”
國共兩黨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9666665通力合作揮師北伐后,蔣介石很需要身邊有支筆桿子可供自己驅使。享有聲望的陳布雷是理想人選。
北伐軍剛到南昌,蔣介石就派邵力子去上海邀請陳布雷去南昌晤談。為延攬人才,蔣介石表現出謙遜姿態,陳布雷為蔣介石的“禮賢下士”所感動,不久即為他起草了《告黃埔同學書》。
抗戰時期是陳布雷人生的一個高峰。1937年7月初,蔣介石邀集國內知識界名流200多人召開“談話會”,并在會上慷慨陳詞,他說:“我們的東四省失陷,已有六年之久……現在沖突地點已到了北平門口的盧溝橋。
如盧溝橋可以受人壓迫強占,我們五百年古都的北平,就要變成沈陽第二,今日的冀察亦將成昔日的東四省,北平若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能變成北平……如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只有拼民族的性命,求最后的勝利。
”這篇談話以“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一句最為著名,它如同“抗戰宣言”一樣,為中國四萬萬同胞廣泛傳誦,激勵了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團結抗戰的最大決心。這篇演講稿,就是陳布雷起草的。
抗戰時期,陳布雷還有許多篇文章得到普遍贊譽,在國內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他對一些進步人士是很敬佩的,曾促成郭沫若順利回國。
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郭沫若發表了有名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蔣介石發出通緝令,迫使郭沫若流亡日本。
1937年“七七”事變后,郭沫若欲回國抗日。為此,郁達夫請陳布雷為郭沫若說情。
但蔣介石對郭沫若那篇文章仍耿耿于懷,故而陳布雷捧出郭沫若在日本出版的《兩周金文辭大系》、《殷契粹編》等一疊書說:“委座,據說,郭沫若這些年沒有再搞政治,他主要是埋頭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周的銅器銘文……學術成果在國際上很有影響。現在,他想回國參加抗戰,所想請示委座……”。
這樣,經陳布雷的說情,郭沫若才得以順利回國。陳布雷,正直清廉、秉公無私,在重慶時周恩來曾托人向他傳話,“對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們共產黨人欽佩;但希望他的筆不要只為一個人服務,而要為全中國四萬萬同胞服務。”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自殺身亡。多年來,關于他自殺的原因有多種解釋。
國民黨官方說他是“感激輕生,以死報國”;有人說他是為垂死的蔣政權“殉葬”,也有人說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諫”…… 事實上,陳布雷的死因非常復雜。綜觀陳布雷的一生,他的舍生棄世可以說是他幾十年人生道路走到盡頭的必然結果。
作為矛盾的人物,陳布雷熱愛報業、想當記者,卻身不由己做了高官;他位居黨國中樞,大權在握,卻鄙薄政治,不讓兒女從政,他的子女中沒有一個國民黨員(不過,他的女兒陳璉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陳布雷從小在封建思想熏陶下成長,養成溫順馴服的性格。作為一個舊知識分子,“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根深蒂固,并將為國出力與效忠領袖混同一事。
另一方面,蔣介石看他無私心、淡名利,不介入派系紛爭,忠實可靠,不但信任他,也很尊重他。凡此種種,都使陳布雷感激涕零,多次表示對領袖的“知遇之恩”將銘記不忘。
但是,抗戰勝利以后,他察覺國民黨的政治黑暗、官吏腐敗、經濟凋敝、喪失民心,眼看著他心目中原來的“抗日領袖”、“民族英雄”成了眾矢之的,被作為“人民公敵”陷于全民的包圍中。這時,那個“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依然頑強地主宰著陳布雷的心靈,以前他也比喻過自己是“嫁人的女子,難違夫子”。
面對現實他感到絕望。而且,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他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今春以來,目睹耳聞,飽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經極度衰弱” 。
這些,可能都是最終導致他自殺的直接原因。這個自認為“百無一用”的病弱書生,終于以“自棄自了”與人世最終告別。
【第3句】: 我想看陳布雷的文章,誰能幫我找幾篇
陳布雷當了總統府國策顧問,還是給蔣介石在政治上、文字上出謀、執筆,一直到死去。陳布雷曾在日記中詳細記述了給蔣介石當上幕僚長的契機,自謂“浮沉政海,二十一年矣。”
1927年2月初,陰歷除夕夜,陳布雷與潘公展到了南昌。第二天,兩人一同去見了蔣介石。陳布雷很恭敬地說:“蔣總司令領導北伐,勞苦功高。日前蒙贈玉照,真是三生有幸,深為惶恐。”蔣介石對陳布雷確實也很尊敬,說:“以后陳君不必稱我為總司令,隨便些好了。因為總司令是軍隊的職務,陳君并非軍人。”
此后每隔幾天,蔣介石必召陳布雷談話。有一次,他在房間內踱來踱去,十分煩躁,張靜江見狀問道:“介石,你有什么心事?”
“想發表一篇文章。”
“什么文章?”
“告黃埔同學書。”蔣介石還是來回走著道:“北伐進展甚速,我黃埔學生戰功卓著,但派系分歧,潛伏隱患,這篇文告要動之以情,要有文采……”
“叫布雷試一試吧!”
“好,好,”蔣介石對陳布雷說:“布雷先生你就照我講的意思寫份《告黃埔同學書》,這篇文章要得很急。”
陳布雷就在蔣介石的辦公室內,研墨鋪紙,揮筆而就。陳布雷一邊寫,蔣介石一邊看,連聲稱贊:“好!好!”他把文章交給副官說:“立刻去排印。”又對陳布雷說:“布雷先生今后愿否在總部工作?”
陳布雷說:“蔣先生,我仍想回滬作記者,辦報紙。”
“唉!”蔣介石嘆息了一聲,沒有再說什么,心里好生奇怪:“這個書生不愿當官?”
編寫《西安半月記》
西安事變后,蔣介石回南京沒幾天,準備到上海去治療,他對陳布雷說:“你到上海賈爾業愛路住宅來看我吧!我還有一些東西叫你寫一寫。”
其間蔣介石曾去奉化溪口、杭州休養,又去南京參加國民黨三中全會,他叫陳布雷一直跟著他。蔣介石因腰部受傷,多數日子臥在床上。他對陳布雷說:“布雷先生,你給我撰寫一篇《西安半月記》,把事變經過寫清楚,要使世人知道張、楊的狼子野心,犯上篡權;還要使世人了解我如何度過事變的,是我對張、楊喻以大義,他們終于悔過輸誠了;還要講明如何在上帝的庇護下,化險為夷的。我每天念《圣經》,《圣經》上也寫著,上帝將派一位女人來救我。果不其然,夫人冒險飛來西安……”
“蔣先生,”陳布雷有點為難,“我沒有去過西安,對事變經過不很清楚,恐怕難孚領袖重望。”其實,陳布雷從侍從室一些隨從人員口述中已經知道得比較清楚。
“這沒有關系的,你就照我說的寫好了。”蔣介石道:“我相信你能夠完成這個任務的,嗯!”
陳布雷勉為其難,開始動筆,但寫了不久,陳布雷感到心中很煩,寫不下去了。一方面是來客太多,蔣介石住在溪口后,看望、請示、匯報的人絡繹不絕;另一方面,他委實也編不下去了。
有一天蔣介石把他叫去墳莊,問:“布雷先生,你寫得怎樣了?”
“這,這……蔣先生,溪口近來人太多,太熱鬧,我心靜不下來。”
“這倒也是,”蔣介石從床上半欠身子道:“這樣吧,你到杭州去吧,到里西湖新新旅館開一間房間,安安靜靜寫吧!”
陳布雷于是到了杭州。在新新旅館的一間房間內,寫字臺上攤滿了稿紙,有許多已團成一團。溫文爾雅的陳布雷,一反常態,把狼毫筆在墨盒里亂戳,猛地戳斷了一枝筆頭,夫人王允默又遞給他一枝,陳布雷蘸了蘸墨汁,在紙上又涂了起來,一會兒又把紙捏成一團,擲筆長嘆一聲。站起身來,在房子內來回踱步,濃眉緊鎖,腳步聲也特別響。王允默婉言相勸,叫他慢慢寫,可是陳布雷忽然大聲說:“你不懂,你不懂,叫我全部編造,怎么寫得出?”
王允默有點害怕,連忙請了陳布雷的親妹子來,說:“你哥哥這次不知怎么的,火氣大極了。我講幾句,他大喊大叫。你的話,他還比較肯聽。”
可是胞妹這次也不中用。她說:“二哥,你坐下來,喝口茶,心靜下來,或者去西湖邊散散心。”妹妹的口氣很溫和。
“出去!你們統統出去!”一向性情溫厚的陳布雷簡直變了一個樣,暴躁、粗魯。
“二哥,千萬息怒,這樣動肝火,要傷身體的。”
“唉!你們懂什么,”陳布雷拿起筆,他憤憤地說:“叫我這樣寫,怎能不動肝火!”猛地在墨盒中一戳,又把一枝毛筆頭折斷了。
但是,最后陳布雷還是把《西安半月記》交了出去。
不過,他在日記中卻寫了這樣一段話:“每當與家人游蕩湖山,方覺心境略為怡曠,但接侍從室公函,輒又忽忽不樂也。”
【第4句】: 陳布雷國不分何地為蔣介石寫的,抗日令
《對蘆溝橋事件之嚴正聲明》(蔣中正)
總之,政府對于蘆溝橋事件,已確定始終一貫的方針和立場,且必以全力固守這個立場,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全國國民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唯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將此意轉于社會,俾咸能明了局勢,效忠國家,這是兄弟所懇切期望的。
【第5句】: 金庸寫的好言好句
金庸寫的好言好句示例:
【第1句】: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龍記》
【第2句】: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
【第3句】: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天龍八部》
【第4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會有江湖,人就是江湖——《笑傲江湖》
【第5句】: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射雕英雄傳》
【第6句】:相思無用,惟別而已。別期若有定,千般煎熬又何如?莫道黯然銷魂,何處柳暗花明?——《神雕俠侶》
【第7句】:我是一文不值,狗屁不如。你呢,就有如狗屁,值得一聞!——《鹿鼎記》
【第8句】: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射雕英雄傳》
【第9句】:孩兒,你長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騙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倚天屠龍記》
【第10句】:蘇幕遮
向來癡,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余字。——《天龍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