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一
媽媽拿出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取好適宜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先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然后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就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就是這粽子似乎看我就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最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就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棕子的香味,最后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這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粽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粽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二
今天是端午。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準備糯米,還有的去準備花生米、蜜餞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干,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么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么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后,龍顏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并答應事成之后,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將魏征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于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將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三
又是粽葉飄香時,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系上五彩線,帶上漂亮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于北方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綠,漫山遍野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櫻桃,小巧玲瓏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凈后,一股腦放在嘴里,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粽子,粽子中果味濃香穿梭在唇齒間,黏黏軟軟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偉大詩人。屈原投汨羅江后百姓們又怕江河里魚吃掉他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白芷等植物根莖碾碎混合均勻制成。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香包和小伙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香氣在風中蕩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對子孫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滋味,凝神品味節日氣息。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四
小時候,端午的香包飄著幽香,姥姥手中的針線又在忙。
長大了,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禮葬,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現在,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姥姥的愛在外婆橋上。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五
農歷的5月初5是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相信人們對這個節日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了。端午節的習俗是祭屈原、吃粽子、賽龍舟。這個賽龍舟說實話我真沒看過,至于這個吃粽子嘛,嘻嘻,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哦!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的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我沒有親自包過,但是有一句俗語說“沒吃過豬肉但見過豬跑”嘛,我正好反過來,我是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我吃過粽子。
今晚我回到姥姥家過端午節,看著桌子上放著的粽子,不禁饞了起來。粽葉和糯米摻雜在一起的徐徐幽香撲鼻而來,讓我仿佛有些穿回到古代“獨坐幽篁里”的感覺,又有些坐在竹林間,望著粽子,聞著它的幽香,卻又無法品嘗的感覺。我想到這里頓時就從古代穿回到了現實,咦?我為什么不吃啊?“還在那里傻看著干嘛呀!”姥姥說道,“快來吃粽子!”聽到姥姥的話后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沖去洗了手,緊接著又以這般速度沖回了餐桌。
我毫不遲疑的拿起里一個最大的粽子,將纏繞在上面的線一圈一圈的,輕輕的拿了下來。又找到一片粽葉的開端緩緩地,盡量讓里面的瓤保持原形的剝了下來。
這時只見一粒粒晶瑩剔透、白嫩至極的糯米粒,驚喜般的出現在我的視線范圍之中。聞到這香美的粽子,我的食欲大發起來。
用雙手將粽子遞到我的嘴邊,緩慢的張開嘴巴,輕輕咬了它的一處棱角。我深深的感覺到它的甜美順滑和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覺。我再一次的將它遞入口中,細細地品嘗著它那讓人陶醉的滋味。
就這樣一整個粽子就在我美妙的感覺中消失了,它的那種說不清摸不透的感覺,真是耐人回味。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紀念我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他的那種崇高的愛國精神是值得每個國人所學習的。
晚飯后我坐在院子中享受著粽葉的清香和徐徐的晚風,一整個晚上就在這充滿著歡樂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的氣氛中度過了。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篇六
以前,我們家過端午節都是吃吃粽子就沒了,但去年端午節我卻用電腦看了賽龍舟,卻使我記憶猶新。 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起了個大早,興致勃勃地打開賽龍舟活動的現場直播,電腦視屏里,小河兩岸早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老人們從家里搬出靠椅,端坐著靜靜地等待。姑娘們如同參加一次盛會,各個穿著利落的新裝,唧唧喳喳地探討著這次比賽誰會是贏家。青年小伙雖然沒有能親身參加賽龍舟,卻也是熱情不減,臉上充滿了歡喜。小孩子們更是興奮,在人群中鉆來鉆去,有一些調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邊的高樹上,占據著好位置,居高臨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著四只最美麗的龍舟,船只狹而長,船舷上描繪著朱紅的線條。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于開始了。
青年劃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
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攝像機把直播放大了點,我清楚地看到青年橈手們奮勇揮槳,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著動作一起一伏,額上布滿汗珠污漬反射著太陽的光輝。擊鼓的人更是興奮異常,縱身一躍,雙槌齊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氣都使上去,讓人擔心那鼓會不會被敲破。
賽到緊張處,更是精彩異常,兩只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岸上的呼聲一陣蓋過一陣,待到分出勝負,又是一陣的歡呼聲夾雜幾聲懊喪的嘆息聲。 龍舟直播結束了,我卻仍坐在椅子上回想比賽盛況。
我想,龍舟活動不就是要考驗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嗎?如果把它用在學習上,那才最好。我們真要學習這種賽龍舟的精神,讓我們在學習上有一個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