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的含義 春分的特殊寓意
春分節氣的含義:平分春季,晝夜幾乎相等。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節,農歷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春分0°。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的特殊寓意是什么
春分的特殊寓意是晝夜幾乎相等。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節氣中的分是什么意思
對于這個“分”其實有多重含義。首先,其分的是晝夜。農諺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在春分節氣這天,白天和黑夜分別都是12個小時了。這一點在農歷書中也有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第二個含有則是把春季一分為二。古人把立春和立夏這個期間劃分為春季,其中整整是90天,而春分正好在立春、雨水、驚蟄三節之后,每個節氣都恰好是15天,三個節正好45天,這樣正好是春季的一半,所以春分也有平分春天這個意思。
春分節氣到了,氣溫也開始明顯上升了,在北方的天氣已經變暖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在很多地區還流傳著“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農諺。并且這個時候也是播種的好時節,在民間還流傳著“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松”、“春分種子普遍搶,有田種在春分前”等等老諺語。
《春分節氣的含義 春分的特殊寓意》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