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傳統節日
關門節
關門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后,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洼”,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上部座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于云南地區,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開門節,象征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
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臺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后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花街節
花街節,一種是群眾游園式的交流盛會,這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花腰傣和文山壯族群眾中;一種是云南宜良的花市,時間和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花街節是花腰傣的特殊節日,因為花街節是青年男女交流擇偶的重要形式,當地稱為“趕花街”,被稱為“東方的情人節”。
對歌節
每年五月端陽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匯集于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帶著干糧來聽唱。對歌節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對象的極好機會。
巡田壩節
巡田壩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迎春歌集會節日。農歷正月十三日這天清晨,能歌善舞的傣族男女,穿著節日的盛裝,匯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樹下,敲鑼打鼓,喜氣洋洋。歌手們端著香噴噴的米酒,唱起歡樂的迎春歌、四季歌。人們隨著鼓點,跳起對扭舞。
《傣族的傳統節日》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