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的好詞佳句
【第1句】: 世說新語的好詞好句好段
【第1句】:《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世說新語》及劉孝標注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并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
【第2句】:《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第2句】: 《世說新語》好詞好句
一、有太多。
二、尤其是言語一門,幾乎每條都是。舉例如下:
言語第二之一、堯德未彰
(原文)邊文禮見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堯聘許由,面無怍色。先生何為顛倒衣裳?”文禮答曰:“明府初臨,堯德未彰,是以賤民顛倒衣裳耳。”
(譯)邊讓去見袁閬,舉止有些失態。袁閬說:“從前堯去拜訪許由,許由臉上沒有慚愧之色,先生為什么竟舉止慌亂呢?”邊讓回答:“太守您剛到這里,圣德還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我才舉止失態的。”
言語第二之二、眼中有瞳
(原文)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譯)徐稚九歲的時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沒有什么東西,是不是會更亮呢?”徐稚回答:“不對。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樣,沒有它眼睛一定不會亮的。”
言語第二之三、小時了了
(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極有名望,擔任司隸校尉。到他家拜訪的,只有才子名流和李家的近親才能得以通報。孔融到了李家門口,對仆吏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仆吏通報后,孔融晉見就座。李膺問道:“你與我有什么親戚關系?”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丘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所以我與您是世代通家之好呀。”李膺和賓客們沒有不驚詫孔融的回答的。太中大夫陳韙后到,有人把孔融剛才的答話告訴了他,陳韙不屑道:“小時侯聰明,大了不見得好。”孔融答道:“想必您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陳韙頓時窘迫起來。
言語第二之四、偷不行禮
(原文)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床頭盜酒飲之,大兒謂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禮!”
(譯)孔融有兩個兒子,大的六歲,小的五歲。趁父親白天睡覺的時候,小兒子到床頭偷酒喝,大兒子對他說:“你怎么不行禮呢?”小兒子答道:“偷,怎么能行禮!”
言語第二之五、覆巢之下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譯)孔融被捕,朝廷內外一片惶恐。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父親被捕時兩人還在玩琢釘游戲,毫無驚恐之色。孔融對差役說:“希望只加罪到我身上,兩個孩子就保全了吧。”兒子從容說道:“父親曾見過覆巢之下,還有完卵的嗎?”不久兩個孩子也被抓了起來。
言語第二之六、忠臣孝子
(原文)潁川太守髡陳仲弓。客有問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傴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慚而退。
(譯)穎川太守對陳寔施了髡刑,有人問陳寔的兒子元方:“太守這個人怎么樣?”元方回答:“是高明的太守。”又問:“您父親怎么樣?”元方回答:“我父親是忠臣孝子。”客人問道:“《易》中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怎么會有高明的太守對忠臣孝子施刑呢?”元方說:“你的話太荒謬了!我不予回答。”客人說:“您這不過是借駝背裝謙恭,說明您不能回答。”元方說:“從前殷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這三個人都是高明的人;三個被放逐的人,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慚愧地走了。
【第3句】: 《世說新語》好詞好句加讀后感(標篇號)十篇
賞譽第八之四、云中白鶴
(原文)公孫度目邴原:“所謂云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譯)公孫度品評邴原:“就像云中的白鶴,不是捉麻雀的那種網能捕到的。”
賞譽第八之七、后來領袖有裴秀
(原文)諺曰:“后來領袖有裴秀。”
(譯)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后輩的領袖將是裴秀。”
賞譽第八之十、璞玉渾金
(原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譯)王戎品評山巨源(山濤):“就像未經雕琢的玉石,未經提煉的礦石,人們都喜愛它的珍貴,卻不能估量它的真實價值。”
賞譽第八之十二、萬物不能移
(原文)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譯)山公(山濤)推舉阮咸為吏部郎,品評道:“清心寡欲,不為外物左右。”
賞譽第八之十三、清倫有鑒識
(原文)王戎目阮文業:“清倫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譯)王戎品評阮文業:“清純文雅,有人倫之鑒,自漢代以來,還從沒有這樣的人。”
賞譽第八之十四、武元夏目裴王
(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楷清通。”
(譯)武元夏品評裴楷、王戎說:“王戎簡約,裴楷清明通達。”
賞譽第八之十五、棟梁之用
(原文)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譯)庾子嵩(庾敳)品評和嶠:“像松柏一樣高高聳立,雖然有枝杈,可用來建高樓,可以做棟梁。”
賞譽第八之十六、風塵外物
(原文)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譯)王戎說:“太尉(王衍)儀態高雅清醇,就像玉樹瓊林,天生就是超脫世俗的人物”
賞譽第八之三十一、名士無多人
(原文)王夷甫語樂令:“名士無多人,故當容平子知。”
(譯)王夷甫(王衍)對樂令(樂廣)說:“名士沒有多少人,自然應該讓平子(王澄)品評一番。”
賞譽第八之三十二、懸河泄水
(原文)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泄水,注而不竭。”
(譯)王太尉(王衍)說:“郭子玄(郭象)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賞譽第八之四十一、家從談談之許
(原文)庾太尉目庾中郎:“家從談談之許。”
(譯)庾太尉(庾亮)品評庾中郎(庾敳):“家叔言談很深刻。”
賞譽第八之四十二、神氣融散
(原文)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
(譯)庾公(庾亮)品評中郎(庾敳):“神情悠閑灑脫,確實超過常人。”
賞譽第八之四十三、祖車騎朗詣
(原文)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曰:“少為王敦所嘆。”
(譯)劉琨贊賞祖車騎(祖逖)的開朗豪放,說:“少年時就被王敦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