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生活佳句
【第1句】: 人工智能與人類生活 日記300字
生活中科技帶來的變化無處不在。
媽媽說自己小時候洗衣不管初夏秋冬全靠兩只手,遇到洗大件物品的時候,兩只手勁不夠大,就用腳踩,到大冬天的時候洗衣服就是件最受罪的活。后來有了半自動洗衣機,雖然省力了不少,可是還是需要人在旁邊看著,還要人出半個力。再后來有了全自動洗衣機,從放水到搓洗到清水再到攪干,都不再需要人看著。人們只要把臟衣服扔進洗衣機,出來的就是干凈的衣服。不管再大件的衣物都不再需要發愁了。
爸爸說小時候有書讀已經不錯了,夏天一邊拍蚊子一邊寫作業。冬天手上長滿了凍瘡,還要堅持完成作業。現在的科技發展真不錯,從我開始上學寫字,爸爸就給我買了電熱板,插上電,冬天寫字感覺就不是那么冷了,因為是玻璃的我常常不小心劃破手。現在媽媽又給我換了桌面寶,薄薄的一層牛皮,插上電不到兩分鐘就熱了,還軟軟的,不怕劃破手,就算忘記開了,也沒有玻璃那么冷。夏天有電風扇,有空調,外面知了叫得再厲害,我也能安心地做作業。
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好處說也說不盡,數也數不盡。科技再發展下去,給我們的生活會帶來更多的方便。
【第2句】: 以人工智能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寫一篇短文
人工智能來臨,有人在擔憂失業,有人在憧憬未來,有人在發掘行業機會,也有人在研究圍棋。
在討論這些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人類的結局。有人可能覺得談論這個話題太夸張了,那先回憶一下人類歷史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可思議的事情,需要請幾個穿越者來判定。我們請1個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漢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盡管跨越了1600年,但這個人可能對周圍人的生活不會感到太夸張,只不過換了幾個王朝,依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罷了。
但如果請1個1600年的英國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國,看到巨大的鋼鐵怪物在水上路上跑來跑去,這個人可能直接被嚇尿了,這是250年前的人從未想象過的。如果再請1個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聽說一顆炸彈可以夷平一座城市,這個人可能直接嚇傻了,130年前諾貝爾都還沒有發明出炸藥。
那再請1個1980年的人到現在呢?這個人會不會被嚇哭呢?如果35年前的人,幾乎完全無法想象互聯網時代的生活,那么人類文明進入指數發展的今天,我們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時代?超人工智能,則是35年后的統治者。首先,我們明確一下人工智能的分類:目前主流觀點的分類是三種。
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爾法狗,能夠在圍棋方面戰勝人類,但你要問他李世石和柯潔誰更帥,他就無法回答了。
弱人工智能依賴于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重復性的邏輯,看似聰明,其實只能做一些精密的體力活。目前在汽車生產線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人類確實會迎來一批失業潮,也會發掘出很多新行業。
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
創造強人工智能比創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百度的百度大腦和微軟的小冰,都算是往強人工智能的探索,通過龐大的數據,幫助強人工智能逐漸學習。
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會有很多新的樂趣,也會有很多新的道德觀念。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過人類的人工智能。
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存在。當人工智能學會學習和自我糾錯之后,會不斷加速學習,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可能不會產生自我意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其中包括創造能力(阿爾法狗會根據棋手的棋路調整策略就是最淺層的創新體現,普通手機版的圍棋,電腦棋路其實就固定的幾種)。
我們距離超人工智能時代,到底有多遠呢?首先是電腦的運算能力,電腦運算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這是有歷史數據支撐的。目前人腦的運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億億次計算每秒。
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天河二號,其實已經超過這個運算力了。而目前我們普通人買的電腦運算能力只相當于人腦千分之一的水平。
聽起來還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電子設備的發展速度,我們在2025年花5000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和人腦運算速度抗衡的電腦了。其次是讓電腦變得智能,目前有兩種嘗試讓電腦變得智能,一種是做類腦研究。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模擬1毫米長的扁蟲的大腦,這個大腦含有302個神經元。人類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聽起來還差很遠。
但是要記住指數增長的威力——我們已經能模擬小蟲子的大腦了,螞蟻的大腦也不遠了,接著就是老鼠的大腦,到那時模擬人類大腦就不是那么不現實的事情了。另一種是模仿學習過程,讓人工智能不斷修正。
基于互聯網產生的龐大數據,讓人工智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并且不斷進行自我更正。百度的百度大腦據說目前有4歲的智力,可以進行幾段連續的對話,可以根據圖片判斷一個人的動作。
盡管目前出錯的次數依舊很多,但是這種能力的變化是一種質變。在全球最聰明的科學家眼中,強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不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的問題,2024年,有一個數百位人工智能專家參與的調查 “你預測人類級別的強人工智能什么時候會實現?” 結果如下:2030年:42%的回答者認為強人工智能會實現2050年:25%的回答者2070年:20%2070年以后:10% 永遠不會實現:2% 也就是說,超過2/3的科學家的科學家認為2050年前強人工智能就會實現,而只有2%的人認為它永遠不會實現。
最關鍵的是,全球最頂尖的精英正在拋棄互聯網,轉向人工智能——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經可以拿到200-300萬美金。這種情況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
奇點大學(谷歌、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專家聯合建立)的校長庫茲韋爾則抱有更樂觀的估計,他相信電腦會在2029年達成強人工智能,到2045年,進入超人工智能時代。所以,如果你覺得你還能活【第30句】:40年的話,那你應該能見證超人工智能的出現。
【第3句】: 描寫機器人的好詞好句
【第1句】: 現在的世界,已經看不到人類了,卻隨時可以看到機器人在街道上走來走去。原來機器人里面什么也沒有,只有操縱器和一個透明的東西,從里面看得到外面,從外面看不到里面。
【第2句】: 在過去人們面臨的危險是變成奴隸,而在將來危險是人類可能變成機器人。
【第3句】: 上帝創造了人類,人類卻懷疑上帝。人類創造了機器人,機器人為何不能懷疑人類?
【第4句】: 真正的危機不是機器人像人一樣思考,而是人像機器一樣思考。
【第5句】: 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一個能夠思考與感知的機器人。
【第6句】: 有鬧騷很慶幸,那因為你還智能,我們都是生活和社會制造出來的機器人,按部就班,朝朝暮暮。
【第7句】: 一但你活在當下,你是有意識的。意識就是當下;意識是一種當下。否則你像一個機器人、一部機器一樣的活著。
【第8句】: 無數個日日夜夜,我像輸入好程序的機器人一樣工作、應酬、健身、吃飯、睡覺,我不敢留出一點一滴的個人空間,我怕一停下來,從胸腔處那處空洞泛濫上來的寒冷,會將空氣變得凝重壓迫,直至我窒息。
【第9句】: 各有各的生活,每個人都是機器人,重復著每天的日子,一朝一夕,不得不感嘆時光的能力啊,一直帶領人類前行,永遠那么急匆匆的離去……
【第10句】: 要有一個制度能將人們由“吃米飯機器人“的地位提高為真正的人──在人權的保障下,能夠自由思考,暢所欲言,昂首挺胸。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主要由機械身體、記憶或程序功能和核心零件等組成。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筑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機器人是高級整合控制論、機械電子、計算機、材料和仿生學的產物。包括家務型、操作型、程控型、數控型、搜救類、平臺型和學習控制型等幾大類。
【第4句】: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第1句】:虛擬個人助理 Siri,GoogleNow和Cortana都是各種渠道(iOS,Android和WindowsMobile)上的智能數字個人助理。
總歸,當你用你的聲響提出要求時,他們會協助你找到有用的信息;你能夠說“最近的我國飯館在哪里?”,“今日我的日程安排是什么?”,“提醒我八點打電話給杰里”,幫手會經過查找信息,轉播手機中的信息或發送指令給其他應用程序。人工智能在這些應用程序中十分重要,由于他們搜集有關懇求的信息并運用該信息更好地辨認您的言語并為您供給適合您偏好的結果。
微軟標明Cortana“不斷了解它的用戶”,而且終究會開展出猜測用戶需求的能力。虛擬個人助理處理來自各種來歷的許多數據以了解用戶,并更有效地協助他們組織和跟蹤他們的信息。
【第2句】:視頻游戲 事實上,自從第一次電子游戲以來,視頻游戲AI現已被運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人工智能的一個實例,大多數人可能都很熟悉。可是AI的復雜性和有效性在曩昔幾十年中呈指數級添加,導致視頻游戲人物了解您的行為,呼應刺激并以不行預知的方法做出反應。
2024年的中心地球:魔多之影關于每個非玩家人物的個性特征,他們對曩昔互動的回想以及他們的可變方針都特別有目共睹。“孤島驚魂”和“使命呼喚”等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或許多運用人工智能,敵人能夠剖析其環境,找到可能有利于其生存的物體或舉動;他們會采納保護,查詢聲響,運用側翼演習,并與其他AI進行溝通,以添加取勝的時機。
就AI而言,視頻游戲有點簡略,但由于職業巨大的商場,每年都在投入許多精力和資金來完善這種類型的AI。【第3句】:在線客服 現在,許多網站都提供用戶與客服在線聊天的窗口,但其實并不是每個網站都有一個真人提供實時服務。
在很多情況下,和你對話的僅僅只是一個初級AI。大多聊天機器人無異于自動應答器,但是其中一些能夠從網站里學習知識,在用戶有需求時將其呈現在用戶面前。
最有趣也最困難的是,這些聊天機器人必須擅于理解自然語言。顯然,與人溝通的方式和與電腦溝通的方式截然不同。
所以這項技術十分依賴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一旦這些機器人能夠理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中所包含的實際目的,那么很大程度上就可以用于代替人工服務。【第4句】:購買預測 如果京東、天貓和亞馬遜這樣的大型零售商能夠提前預見到客戶的需求,那么收入一定有大幅度的增加。
亞馬遜目前正在研究這樣一個的預期運輸項目:在你下單之前就將商品運到送貨車上,這樣當你下單的時候甚至可以在幾分鐘內收到商品。毫無疑問這項技術需要人工智能來參與,需要對每一位用戶的地址、購買偏好、愿望清單等等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之后才能夠得出可靠性較高的結果。
雖然這項技術尚未實現,不過也表現了一種增加銷量的思路,并且衍生了許多別的做法,包括送特定類型的優惠券、特殊的打折計劃、有針對性的廣告,在顧客住處附近的倉庫存放他們可能購買的產品。這種人工智能應用頗具爭議性,畢竟使用預測分析存在隱私違規的嫌疑,許多人對此頗感憂慮。
【第5句】:音樂和電影推薦服務 與其他人工智能系統相比,這種服務比較簡單。但是,這項技術會大幅度提高生活品質的改善。
如果你用過網易云音樂這款產品,一定會驚嘆于私人FM和每日音樂推薦與你喜歡的歌曲的契合度。從前,想要聽點好聽的新歌很難,要么是從喜歡的歌手里找,要么是從朋友的歌單里去淘,但是往往未必有效。
喜歡一個人的一首歌不代表喜歡這個人的所有歌,另外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喜歡一首歌、討厭一首歌。而在有人工智能的介入之后,這一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
也許你自己不知道到底喜歡包含哪些元素的歌曲,但是人工智能通過分析你喜歡的音樂可以找到其中的共性,并且可以從龐大的歌曲庫中篩選出來你所喜歡的部分,這比最資深的音樂人都要強大。電影推薦也是相同的原理,對你過去喜歡的影片了解越多,就越了解你的偏好,從而推薦出你真正喜歡的電影。
擴展資料 人工智能應用領域 機器翻譯,智能控制,專家系統,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機器人工廠,自動程序設計,航天應用,龐大的信息處理,儲存與管理,執行化合生命體無法執行的或復雜或規模龐大的任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機器翻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和最先應用領域。
不過就已有的機譯成就來看,機譯系統的譯文質量離終極目標仍相差甚遠;而機譯質量是機譯系統成敗的關鍵。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曾在論文《機器翻譯五十年》中指出:要提高機譯的質量,首先要解決的是語言本身問題而不是程序設計問題;單靠若干程序來做機譯系統,肯定是無法提高機譯質量的。
另外在人類尚未明了大腦是如何進行語言的模糊識別和邏輯判斷的情況下,機譯要想達到“信、達、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為家電業的新風口,而長虹正成為將這一浪潮掀起的首個家電巨頭。
長虹發布兩款CHiQ智能電視新品,主打手機遙控器、帶走看、隨時看、分類看功能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人工智能。
【第5句】: 人工智能將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語文作文
人工智能來臨,有人在擔憂失業,有人在憧憬未來,有人在發掘行業機會,也有人在研究圍棋。在討論這些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人類的結局。
有人可能覺得談論這個話題太夸張了,
那先回憶一下人類歷史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可思議的事情,需要請幾個穿越者來判定。
我們請1個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漢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盡管跨越了1600年,但這個人可能對周圍人的生活不會感到太夸張,只不過換了幾個王朝,依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罷了。
但如果請1個1600年的英國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國,看到巨大的鋼鐵怪物在水上路上跑來跑去,這個人可能直接被嚇尿了,這是250年前的人從未想象過的。
如果再請1個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聽說一顆炸彈可以夷平一座城市,這個人可能直接嚇傻了,130年前諾貝爾都還沒有發明出炸藥。
那再請1個1980年的人到現在呢?這個人會不會被嚇哭呢?
如果35年前的人,幾乎完全無法想象互聯網時代的生活,那么人類文明進入指數發展的今天,我們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時代?
超人工智能,則是35年后的統治者。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人工智能的分類:
目前主流觀點的分類是三種。
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爾法狗,能夠在圍棋方面戰勝人類,但你要問他李世石和柯潔誰更帥,他就無法回答了。
弱人工智能依賴于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重復性的邏輯,看似聰明,其實只能做一些精密的體力活。
目前在汽車生產線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人類確實會迎來一批失業潮,也會發掘出很多新行業。
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創造強人工智能比創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
百度的百度大腦和微軟的小冰,都算是往強人工智能的探索,通過龐大的數據,幫助強人工智能逐漸學習。
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會有很多新的樂趣,也會有很多新的道德觀念。
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過人類的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存在。
當人工智能學會學習和自我糾錯之后,會不斷加速學習,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可能不會產生自我意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其中包括創造能力(阿爾法狗會根據棋手的棋路調整策略就是最淺層的創新體現,普通手機版的圍棋,電腦棋路其實就固定的幾種)。
我們距離超人工智能時代,到底有多遠呢?
首先是電腦的運算能力,
【第6句】: 人工智能在家庭生活的影響
人工智能讓人們的生活更方便快捷。
比如:洗衣機,省了人們洗衣服的時間,可以做更有意義的事。
電飯鍋,熟后自動跳閘,節省了人們看鍋的時間。而且多功用,可做很多美食,豐富了餐桌,方便了家人的生活。
遙控電視,可以讓不方便下床的人,在遠距離選臺、開關電器等等。
但是人工智能也讓人們的身體更懶惰,應有的運動都被代替了,如代步車,確實小巧方便,但人們每天要步行多少才能達到保持健康,有了這些方便,又不去健身的話,健康狀況令人憂。
還有人們節約出來的時間若是讀書看報,或助人為樂等還好,若是把節約的時間都打了麻將,輸贏影響心情不說,常坐還對頸椎不好,影響健康。
如果人都因此沒有了,要智能工具還有啥用。
所以人工智能要適當開發,擁有智能的人要合理利用。
有了人工智能的工具要把節約出來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比如親人間多溝通感情、做健身、做義工、看佛經等智慧書籍指導自己的言行,給身邊的人事帶來快樂。
【第7句】: 人工智能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小作文
人工智能來臨,有人在擔憂失業,有人在憧憬未來,有人在發掘行業機會,也有人在研究圍棋。
在討論這些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考慮一下人類的結局。有人可能覺得談論這個話題太夸張了,那先回憶一下人類歷史上究竟發生了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可思議的事情,需要請幾個穿越者來判定。我們請1個出生于公元0年出生的人(漢朝人)穿越到公元1600年(明朝),盡管跨越了1600年,但這個人可能對周圍人的生活不會感到太夸張,只不過換了幾個王朝,依舊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罷了。
但如果請1個1600年的英國人穿越到1850年的英國,看到巨大的鋼鐵怪物在水上路上跑來跑去,這個人可能直接被嚇尿了,這是250年前的人從未想象過的。如果再請1個1850的人穿越到1980年,聽說一顆炸彈可以夷平一座城市,這個人可能直接嚇傻了,130年前諾貝爾都還沒有發明出炸藥。
那再請1個1980年的人到現在呢?這個人會不會被嚇哭呢?如果35年前的人,幾乎完全無法想象互聯網時代的生活,那么人類文明進入指數發展的今天,我們怎么能想象35年后的時代?超人工智能,則是35年后的統治者。首先,我們明確一下人工智能的分類:目前主流觀點的分類是三種。
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爾法狗,能夠在圍棋方面戰勝人類,但你要問他李世石和柯潔誰更帥,他就無法回答了。
弱人工智能依賴于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重復性的邏輯,看似聰明,其實只能做一些精密的體力活。目前在汽車生產線上就有很多是弱人工智能,所以在弱人工智能發展的時代,人類確實會迎來一批失業潮,也會發掘出很多新行業。
強人工智能:人類級別的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
創造強人工智能比創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百度的百度大腦和微軟的小冰,都算是往強人工智能的探索,通過龐大的數據,幫助強人工智能逐漸學習。
強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會有很多新的樂趣,也會有很多新的道德觀念。超人工智能:各方面都超過人類的人工智能。
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存在。當人工智能學會學習和自我糾錯之后,會不斷加速學習,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自我意識,可能不會產生自我意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其中包括創造能力(阿爾法狗會根據棋手的棋路調整策略就是最淺層的創新體現,普通手機版的圍棋,電腦棋路其實就固定的幾種)。
我們距離超人工智能時代,到底有多遠呢?首先是電腦的運算能力,電腦運算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這是有歷史數據支撐的。目前人腦的運算能力是10^16 cps,也就是1億億次計算每秒。
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天河二號,其實已經超過這個運算力了。而目前我們普通人買的電腦運算能力只相當于人腦千分之一的水平。
聽起來還是弱爆了,但是,按照目前電子設備的發展速度,我們在2025年花5000人民幣就可以買到和人腦運算速度抗衡的電腦了。其次是讓電腦變得智能,目前有兩種嘗試讓電腦變得智能,一種是做類腦研究。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模擬1毫米長的扁蟲的大腦,這個大腦含有302個神經元。人類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聽起來還差很遠。
但是要記住指數增長的威力——我們已經能模擬小蟲子的大腦了,螞蟻的大腦也不遠了,接著就是老鼠的大腦,到那時模擬人類大腦就不是那么不現實的事情了。另一種是模仿學習過程,讓人工智能不斷修正。
基于互聯網產生的龐大數據,讓人工智能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并且不斷進行自我更正。百度的百度大腦據說目前有4歲的智力,可以進行幾段連續的對話,可以根據圖片判斷一個人的動作。
盡管目前出錯的次數依舊很多,但是這種能力的變化是一種質變。在全球最聰明的科學家眼中,強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不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的問題,2024年,有一個數百位人工智能專家參與的調查 “你預測人類級別的強人工智能什么時候會實現?” 結果如下:2030年:42%的回答者認為強人工智能會實現2050年:25%的回答者2070年:20%2070年以后:10% 永遠不會實現:2% 也就是說,超過2/3的科學家的科學家認為2050年前強人工智能就會實現,而只有2%的人認為它永遠不會實現。
最關鍵的是,全球最頂尖的精英正在拋棄互聯網,轉向人工智能——斯坦福、麻省理工、卡內基梅隆、伯克利四所名校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生第一份offer已經可以拿到200-300萬美金。這種情況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
奇點大學(谷歌、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以及若干科技界專家聯合建立)的校長庫茲韋爾則抱有更樂觀的估計,他相信電腦會在2029年達成強人工智能,到2045年,進入超人工智能時代。所以,如果你覺得你還能活【第30句】:40年的話,那你應該能見證超人工智能的出現。
【第8句】: 人工智能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相信大家都有在餐廳吃飯或者咖啡店喝咖啡,等餐等位等到內傷的經歷。有時候為了等咖啡,耽誤了上班和送孩子,有時候在忙碌的餐館想找服務員,卻半天找不到人為你服務。而實際上,現在的人工智能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僅僅是剛才提到的這些嗎?當然不是。人工智能主要運用在開發某些項目,研究某個理論和探索智能技術等領域,其是信息時代的一門新科學,它的發展將會不斷改善人類的生活,引領人類進入新時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類駕駛汽車到無人駕駛汽車,從人類戰斗機到無人戰斗機,甚至醫療等方面紛紛離不開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
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所有人工智能應用都是被限定在特定場景中,而不可能“通吃”。比如,盡管下圍棋是高智商智力活動,但它的規則簡單、固定、封閉。人類的行為和社會生活復雜多變,不可能用簡單的規則來概括、描述。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相當于當年蒸汽火車每小時跑5公里的階段,離趕超人腦還有非常漫長的距離。
而且,人工智能雖然會取代一些工作崗位,但也會創造新的工作崗位。比如手機上安裝的地圖APP,它看似剝奪了扛著儀器進行野外測量、制作地圖的人的工作,但它也創造了新的崗位:開著車實地拍照的、軟件維護的……做地圖的人其實比原來還多了很多,只是工作方式不一樣了。
人工智能技術是為人類服務的,不能超越人類的底線,更不能對人類造成傷害。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規對人工智能進行管理、約束,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所用,才能讓人類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