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詩句子
【第1句】:風北戶千莖竹,晚日東園一樹花。
出自唐·白居易《北亭招客》。詩句描寫北亭風景環境的優美情狀:北望是春風吹拂千竿竹,東望是園中夕陽映照滿樹花。“千莖竹”與“一樹花”,都是夸張修辭法,意在強調竹林之大、繁花之盛。
【第2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出自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六。蹊,小徑。詩句描寫黃四娘家門前繁花盛開、壓彎枝頭、覆蓋小路的情景。
【第3句】: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出自宋·歐陽修《舞春風》。詩句描寫蕙蘭花謝而葉綠、桃李花正開的春日景象。前句用的是擬人修辭法,將蕙蘭人格化。以“恨”寫蕙蘭,表面說的是蕙蘭花謝的事實,實則表達的是詩人對蕙蘭花謝的惋惜之情。后句也是運用了擬人修辭法,將桃李人格化,讓它們有“無言”、“自(自主、自在)”等人類的動作行為,不僅寫出了桃李之花靜靜開放
【第4句】: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出自宋·蘇軾《紅梅》。孤瘦,指梅枝干枯、花朵稀疏的樣子。詩句描寫紅梅雖然色帶桃杏之紅,但仍保留了孤枝疏花、傲霜斗雪的姿態。意謂紅梅雖有桃杏之艷,但骨子里仍是傲霜斗雪的性格。
【第5句】:過雨櫻桃血滿枝,弄色奇花紅間紫。
出自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詩句描寫雨后櫻桃紅艷綴滿枝頭、各色鮮花爭奇斗艷的景象。
【第6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出自宋·陳與義《春寒》。詩句描寫海棠花開于蒙蒙細雨中、花紅恰似美人涂過的胭脂的情態。“胭脂色”,讓人由花及人,想起美人兩腮紅紅的姿色;“細雨中”,讓人由花雨中低垂之態,聯想到美人低頭回首的朦朧嬌羞之美。詩句給人想象的意境極大,讓人回味的地方也很多。
【第7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出自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前句寫嗅覺,后句寫聽覺,但二句都暗含了視覺形象。因為風送荷香之氣,必然讓人由荷香的氣味而聯想到荷葉荷花;由竹葉露下之聲,必然讓人由竹露清響而自然聯想到竹露點點的視覺形象。由此,荷葉、綠竹、竹露、清風、荷花之香、滴露之聲等便有機地交織到一起,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圖畫。
【第8句】:花樹得晴紅欲染,遠山過雨青如滴。
出自宋·吳潛《滿江紅》詞。
詩句描寫雨過天晴、花紅如染,遠山過雨、山色青翠的景象。“紅欲染”、“青如滴”,都是比喻修辭法,生動地再現了花紅與樹綠的景象。
【第9句】:黃花紅葉共秋風。
出自宋·邵棠《道經拓溪靜林寺》。黃花,菊花。詩句描寫秋風之中菊花金黃、楓葉紅艷,兩相交映生輝的形象。
【第10句】:風含翠娟娟凈,雨紅蕖冉冉香。
出自唐·杜甫《狂夫》。詩句描寫風吹翠竹搖曳多姿、雨濕荷花低垂飄香的景象。前句寫綠竹,后句寫紅荷,意象上對比色彩極為鮮明;前句寫風,后句寫雨,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從邏輯上將兩句所寫內容巧妙地聯系到了一起,遂使寫景狀物非常自然,沒有為了對仗而對仗的痕跡。兩句都運用了疊字修辭法,前句用“娟娟”寫翠竹隨風而動之態,后句用“冉冉”寫雨打荷花低垂之狀,形象感非常強。
上聯:靜坐覓詩句。求下聯
靜坐覓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