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這一課的好句子合集50句
《花鐘》的評課稿
前段時間,有幸聽了潘麗芳老師在小巨校區與水云校區聯誼活動中上的《花鐘》一課,讓我收獲頗多。下面我就此課談談我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優美的文章,文字生動,語言優美。潘老師講的很美,正如文中所說的鮮花朵朵,芬芳迷人。作者筆下流露出的文意,就像生動活潑的孩子們,千姿百態。潘老師的講課將文章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我收獲良多,學以致用。
【第1句】:識字環節非常扎實有效
潘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多媒體分組出示,學習時,利用多種形式突破詞語難點,例如學習“暮色”時,讓學生聯系生字所在的句子進行理解;又如學習“欣然怒放”這個詞語時,潘老師利用多媒體先出示花兒開放和含苞待放的對比圖,再讓出示煙花圖,這樣孩子很快很好地理解了這個詞。潘老師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扎實透徹。
【第2句】:品讀環節非常清晰
本節課的重點在于體會作者第二小節的語言。首先,潘老師先讓孩子們找出難讀和難懂的一小節,讓孩子們先讀通順。學生說自己喜歡的句子做表情更是妙趣橫生、生動活潑,接著出示兩句語言不同的話:一句是沒有修飾的普通句子,一句是課文原句,讓孩子們進行句式比較,初步體會文本的美麗之處;然后,讓孩子們找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這是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在老師這樣適時的點撥中,讓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比如,在講到萬壽菊的欣然怒放時,對孩子們說,熱情一點兒;生讀不出感覺時,老師又加上一些動作,促進孩子們的理解水平。在講“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時,老師說,笑得再甜一點兒,找學生做出笑臉的表情,孩子們個個都露出了可愛的笑臉。簡簡單單的一個小動作表情,讓孩子們原有的理解的水平,更加進了一大步。孩子們讀課文不清楚時,老師及時制止,讓他試著再讀一遍。逐句學習完第二小節時,讓孩子們齊讀課文,此時,生并沒有讀出剛開始的感覺,而且語速過快。老師馬上喊停,提醒孩子們像剛才那樣讀課文才會更動聽,于是,效果就出來了。往往,我們也正是忽略了這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課文中要細加琢磨,特別值得我深思和學習。
【第3句】:評價語豐富
潘老師整堂課的語言,都顯得緊湊,尤其是老師的'評價語,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興趣。孩子讀書讀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說:“真不錯,能讀通順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說:“非常了不起,讀得很感情。”給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說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另外,對于本堂課,有兩個地方我覺得值得大家探討:
【第1句】:在課中寫“醒”字,是否是把生字出示在田字格里是否更好,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還是尤為重要的,所以我認為以田字格的形式出現,然后再讓學生觀察動手寫更好一些。
【第2句】:在教學“左右”時,讓學生明白了是大致,大約的意思之后,老師是否在這時稍作點撥,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花鐘評課稿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回顧唐老師整個教學過程,以下意圖基本得到體現:
【第1句】: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
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唐老師根據學生興趣及文章特點,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為切入點。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四大環節:
(一)、自讀圈點,初步感悟;
(二)、比較句子,品味語言;
(三)、自悟自得,積累語言;
(四)、仿寫延伸,發展語言。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后關聯,又有層次推進,層層內化地將學生引領進入“花鐘”的奇妙世界之中,學習課文是如何借助語言對花開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體會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從而扎實學生語文功底,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如,進行句子對比,學生通過聽、讀、演,自己發現問題,發現了改過的句子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欲望,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其間,學生對 “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含笑一現”的理解與感悟是那么獨到又富有想象!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第2句】: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
語文課姓“語”,有著自己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確,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的網絡信息知識…… 構成了一個美侖美奐的語文課堂,而這一切都應從課堂需要出發,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要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本節課上幾處運用多媒體手段,如,各種鮮花的圖片與文中的`美言相結合,實現了圖文并茂;出示花鐘圖進行欣賞。這樣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生趣盎然,而且與教材情境渾然一體,水乳交融。
【第3句】: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空間”。
學文以后安排了讓學生動手制作花鐘的活動。這個活動不是形式上讓學生“熱鬧起來”,而是以課文學習為基礎的真正的語文活動,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和鞏固學到的知識,進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課堂結束時“進一步完善花鐘”和“再上網查一查花兒的信息” ,讓學生帶著探究的欲望走出課堂,使課堂走向開放讓短短的40分鐘串起無限時空,讓課堂走向家庭,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這樣,學生可以獲取更多學習的信息,通過查資料、自主探究、調查研究、搜集積累等讓學習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將40分鐘作用發揮最大,使學生具有更大的學習空間,真正學會學習。
《花鐘》評課稿
篇一:《花鐘》評課稿
《花鐘》評課稿授課者:姚欣玲 評課者:羅賽飛《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欣玲為我們展示了第一課時的教學.。這堂課孩子們和老師的表現都不錯,欣玲是個素質非常高的老師,這節課上她有好多方面做得很好。
【第1句】:教態自然、大方、很具有親和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會感到有壓力,所以能夠暢所欲言。
【第2句】:教學內容安排合理恰當,教學流程清晰流暢。先是初讀整體了解課文,然后是認識生字,再就是重點抓住第一段的品讀。
【第3句】:課件制作精美,課始五彩繽紛的花的圖片,一下子把孩子們和聽課的老師帶入了一個花的世界。
【第4句】:在品讀課文時,選擇性的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引導學生帶表情,加動作表演讀,孩子們讀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在朗讀感悟中積累了語言。
【第5句】: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培養孩子們提問的能力。拓展練習,補上開花狀態的詞句,培養孩子們語言運用能力,孩子們思維廣闊,說得也很棒。
【第6句】:對字詞的教學非常到位,學生能在課堂上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的訓練。總之這是一堂很實在的語文課。兩個小小的建議:課文中描寫花的句子,作者用詞豐富,尤其是動詞的運用。(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曇花含笑一現……)我覺得可以抓住這些動詞,讓學生圈出來,體會用詞的美妙,學生對擬人句的運用可能感受更深。然后是在補充完兩種花的描述后,教師又安排了幾次朗讀,感覺學生后面的朗讀還不如之前了。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熟讀,試著背誦這部分,再完成課后的填空,也許來得更實在。
篇二:三年段花鐘評課
三年段評《花鐘》李老師執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整堂課層次清晰,結構合理,主要教學了第一自然段。
在教學中,老師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李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當學生還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時,老師趁機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體驗語言文字的美。同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各種花兒開放所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感受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也同時學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能表達相同的內容。當然老師也比較注重學生寫的訓練。在教學中,除了課文中出現的這些花外,老師又出示了3種花,想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仿寫,這種仿寫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體會祖國的語言文字。之后,學生的回答也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在學著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們的進步。
建議: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并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老師還沒做到很好引導,學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因為是剛從二年級過渡三年級,所以在字詞方面還應加強識記,另外在體會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寫花的細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一些肢體語言,觀察想象,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詞語的意思,我們的老師也不用解釋那么多了。 比如,在請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時候,可以請學生觀察一大片萬壽菊開放的畫面,讓學生說說這些萬壽菊開得怎么樣?再請學生說說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會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這樣是不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篇三:花鐘評課稿
花鐘評課稿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們看到,從這一課時的整體上看,賈輝老師設計了四大環節:
(1)閱讀質疑;(2)合作質疑;(3)變式質疑;(4)應用質疑。上述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后關聯,又有層次推進。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興趣得到激發,教學效果將會得到提高。在教學中,賈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導入階段,采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感悟朗讀是課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賈老師在教學中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并通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通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聽了呂老師執教的《花鐘》,真所謂是課如其人,呂老師是一個非常豁達開朗的人,說起話來是眉飛色舞,她執教的課也是這種風格,孩子們在她具有磁性的語言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呂老師的課有好多值得我們鑒賞的地方:
【第1句】:教態大方、自然、得體,很具有親和力,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會感到有壓力,所以能夠暢所欲言。【第2句】:對字詞的教學非常到位,學生能在課堂上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的掌握,這個環節把握得非常好。
【第3句】:在課堂教學中,呂老師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并且把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寫到黑板上,再引導孩子梳理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提問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梳理問題的能力。注重了孩子們學習能力的`培養。
【第4句】:充分地運用了多媒體,為課堂教學服務。寧老師執教的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課文中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蘇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美。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第1句】: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大難點。在這堂課上,寧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找找每段重點句子,用上“把每一段的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一句總結,把方法教給了學生,真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第2句】:本文的結構層次為“歸納現象——解釋原因——實際應用”,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最有趣的段落——什么是花鐘?(即最后一節)學起,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并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了取舍,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第3句】:寧老師一開始出示:用“開花了”替代所有表示開花語句的具體表達方法,學生馬上感覺到了這樣的表達既重復又死板。這時,教師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表示開花的詞,再讀相應的句子。
這一讀,感覺就來了,再也用不著多說什么。從“開花了”到“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睡夢中醒來”等,學生經歷了一次美文欣賞之旅。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
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老師在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郭老師的課以漂亮的花導入,讓人賞心悅目,引入美的情境之中,在品讀寫花鐘的那一段文字最為精彩,這一段文字描寫了不同的花在不同時間開放時的情景,描寫花的開放,有的用擬人手法,有的用直敘手法,意思都一樣,而表達形式不一樣,而郭老師關注這種表達形式,引導孩子去觀察、品味,這種關注傳遞出來的是一種語文韻味,一種語文意境。又如對時間的品味,這段文字在時間的表達上非常準確,在時間的運用上非常精當,不但在寫時間時用上“左右”,而且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前面,如“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
有時把表示時間的詞放在中間,如“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老師在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語言這些特點,揣摩、品味、積累。最后小練筆又是寫這三種花,填補書上列舉花的時間上的空白,讓人恍然大悟,而在寫話時老師提醒學生運用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陸老師抓住了這段文字的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反復審視、掂量、咀嚼、玩味,達到積累并運用語言,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中。
篇四:評課稿《花鐘》
《花鐘》評課稿長嶺鎮中心小學 田春苗今天聽了朱老師的《花鐘》一課,這篇課文是三年級一篇科普小品文,課文用生動而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各種各樣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帶有濃重科學性的閱讀文章,也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教學難點是闡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回顧朱老師整個教學過程,我特別欣賞她的這幾點做法:
【第1句】:老師注重課件的運用,讓學生在欣賞花兒美麗的樣子時,在課件的展示中感受課文語言之美,進一步激發情感,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對花的喜愛,以便于新課的學習。
【第2句】:識字環節非常扎實有效朱老師將生字新詞利用課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組是新的詞語,第二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課中新的生字。學習時,首先抓讀準字音。先個別抽讀,集體糾正。接著男女讀,再讓全班齊讀,讀完請學生發現規律,互相說一說,哪些生詞拼讀得注意。簡短的言語,形象的理解記憶,就將識字的方法傳授給了學生,非常扎實,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詞語,豐富寫作的語言。
【第3句】:品、讀、繪結合本節課的重點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時間開放的原因,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一重點,教師先讓學生默讀探究答案,教師相應點撥,指導學生繪出花鐘的日鐘圖和夜鐘圖,接著課件出示“花鐘”圖,引出下文。多種手段結合,理解課文。【第4句】:給予學生很大的肯定整堂課中,朱老師都及時的給孩子們鼓勵,讓孩子們感覺到了學習興趣,充滿了自信心。孩子生詞的不夠好,但是能讀下來,老師便說:“真不錯,會讀了”。讀好了的學生,老師會說:“非常了不起。”給了孩子們鼓勵,上課也更積極了。在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老師都不忘說一句:“還有誰想起來試試呢?”更是激發了更多孩子的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這有些需要探討的地方,在課件出示花鐘圖時,應先讓學生仔細觀看一下圖片,了解花朵,這樣學生會有更直觀的印象,理解這個難點更容易些。學生繪畫“花鐘”難度也小了。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給位老師點評指正,互相交流學習。
篇五:花鐘評課稿
《花鐘》評課稿馮會聽了李老師執教的《花鐘》,真所謂是課如其人,李老師是一個非常開朗的人,說起話來是眉飛色舞,她執教的課也是這種風格,孩子們在她具有磁性的語言中,在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她的課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李老師的課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對重點語段的朗讀教學。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在品讀這段課文時,先讓學生了解這一段內容。找一找有幾種不同的花再重點指導朗讀課文中描寫的花的句子,感受花的美麗,并通過讓學生挑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讀一讀,說出理由,通過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境,用詞的準確,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進而加深對內容理解。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更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象、生動、具體的描寫方法,讓讀與寫有機結合起來。其次,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李老師老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多媒體操作帶領學生走進花的世界,有了具體、鮮明的形象,能給學生真切、直觀、具體形象的感覺。運用多媒體操作,美麗的花卉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審美中,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再次,在課堂教學中,李老師注重引導孩子們質疑問難,對于課堂問題的質疑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孩子梳理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們思考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梳理問題的能力。注重了孩子們學習能力的培養。最后李老師抓住了這篇文章運用語言準確的這一語言特點,引導學生反復審視、掂量、咀嚼、玩味,達到積累并運用語言,濃濃的語文味洋溢在課堂中。
《花鐘》評課稿范文
許老師執教的《花鐘》是一篇帶有濃厚科學性的閱讀文章。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教學難點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許老師的設計先是讀課題導入你想知道什么、花怎么是鐘和什么是花鐘。然后自由讀課文找出答案,出示花鐘的課件,直觀感受花鐘,重點品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交流各個時段各種花開放的樣子,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妙處,并比較兩種句子之間的差異。再然后拓展積累,給“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 )”補上開花的狀態的詞句。最后指導生字的書寫。許老師所設計的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步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美妙的構思,體會大自然的奇妙。
開這堂課的主題是“朗讀指導的有效性”。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句話強調了朗讀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見朗讀教學不僅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許老師的設計確實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并且讀的形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但總覺得效果不是特別明顯,主要是學生沒有感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以致朗讀指導的有效性還沒完全突顯出來。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方面,教師沒有針對性、激勵性,以致教師的評價評而不導,評而不實,評而不治,評而不全。
示范朗讀是朗讀指導的一個法寶。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情感美,也是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的重要方法。好的范讀不僅以真摯的情感、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感染了學生,還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方法的指導。三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朗讀感悟,但程度還不是很深,如果加上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將是對學生程度的一個很大提高。
總體來說,許老師的這堂課有讓我學習的地方,也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借鑒,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