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一文中的好句子集合三篇
《毛遂自薦》文言文閱讀附答案及譯文
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平原君與楚合從,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決。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泵彀磩v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而以從。”毛遂曰:“從定乎?”楚王曰:“定矣?!泵熘^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泵旆钽~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于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第1句】: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 一戰而舉鄢郢 舉:攻占
C. 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 奮:振作、發揚
D. 而王弗知惡焉 惡:憎恨
【第2句】: 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是勝之舍人也
子犯請擊之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C. 而王弗知惡焉
夜縋而出
D.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晉,何厭之有
【第3句】: 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 毛遂是一個不但膽識超群、辯才出眾,而且能主動請纓、善于抓住施展才華機會的人。
B. 毛遂終于贏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為在關鍵時刻當其他人一籌莫展時,只有毛遂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憑才華逼迫楚王接受合縱。
C. 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縱的盟約,主要是以趙國的實力為后盾,有類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 毛遂與楚王說理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場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據、有節。
【第4句】: 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1句】:D(惡:羞愧)
【第2句】:D(D疑問代詞,什么。A.結構助詞,的/代詞,代秦軍。B.介詞,憑借/連詞,因為C.轉折連詞,可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第3句】:C(“主要是以趙國的勢力為后盾”錯,主要憑勇氣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內,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于遂手”可以看出。)
譯文:
毛遂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十九個人都折服了。平原君與楚國談判“合縱”的盟約,(反復)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太陽出來就闡述這些理,到太陽當空時還沒有決定,那十九個人對毛遂說:“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劍柄登階而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兩句話就可以決定。今天,太陽出來就談論‘合縱’,日到中天還不能決斷,(這是)為什么?”楚王對平原君說:“這個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說:“這是(我)趙勝的舍人。”楚王怒斥道:“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說話,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劍柄上前說道:“大王(你)敢斥責(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你)不能依賴楚國人多勢眾了,大王的性命,懸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責(我)是為什么?況且,毛遂(我)聽說湯以七十里的地方統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諸侯稱臣,難道是由于(他們的)士卒眾多嗎?實在是由于(他們)能夠憑據他們的條件而奮發他們的威勢。今天,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萬,這是霸王的.資業呀!以楚國的強大,天下不能抵擋。白起,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豎子罷了,率領幾萬部眾,發兵來和楚國交戰,一戰而拿下鄢、郢,二戰而燒掉夷陵,三戰而侮辱大王的祖先。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趙國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卻不知道羞恥。‘合縱’這件事是為了楚國,并不是為了趙國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責(我)干什么?”楚王說:“是,是!實在象先生說的,謹以我們的社稷來訂立‘合縱’盟約?!泵靻枺骸昂峡v’盟約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庇谑?,毛遂對楚王左右的人說:“取雞、狗和馬的血來:”毛遂捧著銅盤跪著獻給楚王,說:“大王應當歃血來簽訂‘合縱’的盟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庇谑敲煸趯m殿上簽定了‘合縱’盟約。毛遂左手拿著銅盤和血,而用右手招喚那十九個人說:“先生們在堂下相繼歃血。先生們碌碌無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依賴別人而辦成事情的人啊?!?/p>
《朱然,字義封》文言文閱讀附答案及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朱然,字義封。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余姚長。后擢山陰令,董五縣。權奇其能,分丹楊為臨川郡,然為太守。會山賊盛起,然平討,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余,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魏遣張郃等攻江陵,郃圍江陵,然中外斷絕。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攻破兩屯。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發,事覺,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于敵國,改封當陽侯。赤烏五年,征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將數千人,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后,質為忠繼援。時然所督兵將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將帳下見兵八百人逆掩。忠戰不利,質等皆退。九年,復征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后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先是,歸義馬茂懷奸,覺誅,權深忿之。然臨行上疏曰:“馬茂小子,敢負恩養。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后效?!睓鄷r抑表不出,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于見事也。”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修潔。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權特使然總為大督,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寢疾二年,后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鐘,呂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選自《三國志·吳書》,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蒙卒,權假然節 假:借助
B.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后 要遮:攔截
C.歸義馬茂懷奸,覺誅 誅:殺死
D.氣候分明,內行修潔 氣候:氣度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卿”是對他人的敬稱,“陛下”是對皇上的敬稱;“愚”是對自己的謙稱,“臣”也是謙稱。
B.“拜”指授予官職。古時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有“遷”“謫”“轉”“徙”“改”“移”“補”等,其中“遷”“謫”都指貶官。
C.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較高,故死為“卒”。
D.《三國志》和《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其中《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然多次征戰,屢立戰功。他曾平定山賊,討伐關羽,兩次征討柤中,尤其鎮守江陵時,以少敵多,迫使魏將張郃等人無功而返,自己由此聲名遠播。
B.朱然指揮作戰,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討柤中面對不利局勢時,率領八百人突然襲擊;第二次征討柤中時,又率領軍隊夜間出擊。兩次征戰都取得了勝利。
C.朱然面臨險境,英勇無畏。江陵之戰時,敵軍箭如雨下,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卻鎮定自若,毫無懼意,激勵士卒,并趁機攻破了敵軍兩個軍營。
D.朱然深受賞識,無人能比。他先后擔任山陰令、昭武將軍、左大司馬等官職,孫權對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時孫權素服舉哀。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余姚長。后擢山陰令,董五縣。
譯文:
(2)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發,事覺,然治戮泰。
譯文:
參考答案:
4.A(“假”應該譯為“給予”。可聯系課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大塊假我以文章”)
5.B(“遷”既可指升遷,也可指貶官)
6.D(“無人能比”說法絕對,原文是說“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意即功臣名將這個時候還健在的只有朱然,沒有誰能夠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寵,而且原文還說“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鐘,呂蒙最重,然其次矣”)
7.(1)朱然曾經與孫權一同學習,結下深厚的友誼。到了孫權統領事務時,孫權任用朱然擔任余姚長官。后來升遷為山陰令,監管五個縣。(“恩愛”1分,“統事”1分,“董”1分,句意準確連貫2分)
(2)(姚泰)于是和敵人勾結,謀劃作為內應。將要起事時,事情被發現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殺了姚泰。(“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準確連貫2分)
【參考譯文】
朱然,字義封。曾經與孫權一同學習,結下深厚的友誼。到了孫權統領事務時,孫權任用朱然擔任余姚長官。后來升遷為山陰令,監管五個縣。孫權非常驚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楊劃分到臨川郡,朱然擔任太守。適逢山賊興起作亂,朱然討伐他們,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隨討伐關羽,另外和潘璋到臨沮擒獲了關羽,升遷為昭武將軍。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愛卿如果一病不起,誰可代替您?”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不凡,我認為可以接任?!眳蚊扇ナ?,孫權授予朱然節杖,鎮守江陵。魏派遣張郃等將進攻江陵,張郃包圍了江陵,朱然內外斷絕。當時朱然城中士兵有許多得了浮腫病,能夠作戰的只有五千人。張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樓櫓,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內,將士都大驚失色。朱然鎮定自若無一絲恐懼,激勵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軍兩座軍營。江陵令姚泰帶領軍隊在北門防守,見敵人眾多,城中人少,糧食幾盡,于是和敵人勾結,謀劃作為內應。將要起事時,事情被發現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殺了姚泰。張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從此,朱然名震敵國,改封為當陽侯。赤烏五年,征討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帶領數千人,蒲忠在險峻的地方攔截,圖謀截斷朱然的退路,胡質作為蒲忠的援兵。當時,朱然所統率的兵將先前已經派出去了,來不及收攏集合,于是帶領帳下現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襲擊。蒲忠戰敗,胡質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討柤中。魏將李興等聽到朱然孤軍深入,率領步兵、騎兵六千人截斷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間出擊,軍隊反而取得了勝利。在這之前,歸義人馬茂懷有奸詐之心,被發現后誅殺了,孫權非常憤怒。朱然臨出發時上奏折說:“馬茂小子,竟敢辜負國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討伐,戰事定能取得勝利,所繳獲的物品,能夠震耀遠近之人,方舟塞滿江面,使戰利品蔚然可觀,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憤怒。希望陛下記住我說的話,看我以后的行動?!睂O權當時收起奏折沒有拿出來。如今朱然獻上捷報,群臣上賀,孫權才舉酒作樂,拿出朱然的奏折說:“這個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認為這一定難以辦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說是個明于見事的人啊?!迸汕彩拐呤谟柚烊粸樽蟠笏抉R的官職。朱然身高不滿七尺,氣度不凡,品行高潔。每次在戰場,面臨危急情況能夠鎮定自若。孫權特地讓朱然擔任總大都督,功臣名將這個時候還健在的只有朱然,沒有誰能夠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寵。生病二年了,后來病情漸漸加重。孫權白天為朱然的病情茶飯不思,晚上為朱然的病情睡不著覺。自創業功臣病重,孫權情意所集中的,呂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歲,赤烏十二年去世。孫權素服舉哀,為之悲痛不已。
文言文閱讀《郭舒》試題(附答案和譯文)
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余便歸,粗識大義。鄉人、宗人咸稱舒當為后來之秀,終成國器。始為領軍校尉,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
王澄聞其名,引為別駕。澄終日酣飲,不以眾務在意,舒常切諫之。及天下大亂,又勸澄修德養威,保完州境。澄雖不能從,然重其忠亮。荊土士人宗庾廞嘗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厲色謂左右曰:“使君過醉,汝輩何敢妄動!”澄恚曰:“別駕狂邪,誑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頭,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釋,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敗也,欲將舒東下,舒曰:“舒為萬里紀綱①,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蹦肆敉豌缈?,采稆湖澤以自給。鄉人盜食舒牛,事覺,來謝。舒曰:“卿饑,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笔酪源朔浜肓?。
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至是,澄又轉舒為順陽太守,曾密遣兵襲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為參軍,轉從事中郎。敦謀為逆,舒諫不從,使守武昌。高官督護繆坦嘗請武昌城西地為營,太守樂凱言于敦曰:“百姓久買此地,種菜自贍,不宜奪之?!倍卮笈唬骸巴跆幹佗诓粊斫?,當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凱懼,不敢言。舒曰:“公聽舒一言?!倍卦唬骸捌阶英垡郧洳】?,故掐鼻灸眉頭,舊疢④復發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堯立誹謗之木,舜置敢諫之鼓,然后事無枉縱。公為勝堯、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與古人相遠!”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繆坦可謂小人,疑誤視聽,奪人私地,以強陵弱。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倍丶词惯€地。眾咸壯之。敦重舒公亮,給賜轉豐,數詣其家。表為梁州刺史。
(選自《晉書·卷四十三·列傳十三》,有刪節)
【注】①紀綱:指州郡官員。②處仲:王敦的字。③平子:王澄的字。④疢(chèn):病。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覺,來謝 謝:感謝
C.種菜自贍 贍:供養 D.以強陵弱 陵:欺侮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①宗庾廞嘗因酒忤澄 ②因遣掐其鼻 B.①汝輩何敢妄動 ②卿欲何言
C.①乃留屯沌口 ②乃逆折舒 D.①古之狂也直 ②舜置敢諫之鼓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舒年幼時拜師求學,學習的時間不長,但已經粗略懂得了為人處事的要義,鄉里人和宗族人都認為他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B.郭舒認為,自己作為州郡官員不能匡正亂世,導致使君王澄失敗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為由,謝絕了王澄帶自己東下的要求。
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擔任領軍校尉、別駕、順陽太守;后來又受到王敦的征召,歷任參軍、從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職。
D.王敦的手下強占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滿,后來王敦讓手下退還了土地,人們知道原委后,都稱贊郭舒為人豪壯。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4分)
②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3分)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郭舒“忠亮”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參考答案:
5 B 謝:謝罪。
6 D
A.因為,介詞/于是,副詞。
B.怎么,副詞/什么,代詞。
C.于是,就,副詞/竟然,副詞。
D.的,叻詞。
7 B
8 C
郭舒并不是在王澄的手下擔任領軍校尉;從后文看,郭舒也沒有擔任武昌太守(當時的武昌太守是樂凱)。
9.(10分)
(l)【文言翻譯】(7分)
①(郭舒)兇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時的人大多認為他為人仗義。
[4分?!白薄跋怠薄傲x”各1分,大意1分。]
②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
[3分。“厚”“銜”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篩選】(3分)
①郭舒直言勸告工澄不要終日飲酒,而要以政務為重。(澄終日酣飲,不以眾務在意,舒常切諫之。)
②郭舒在在天下大亂時勸土澄要修養德行,樹立威望,保全州境。(及天下大亂,又勸澄修德養威,保完州境。)
③郭舒制止王澄手下棒打士人宗庾廒,甘受王澄的責罰。(舒厲色謂左右曰:“使君過醉,汝輩何敢妄動!”“澄遣掐其鼻,灸其眉頭,舒跪而受之”。)
④郭舒說服土敦讓于下退還了強奪菜農的土地。(“公為勝堯、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與古人相遠!”“繆坦可謂小人……舒等不敢不言?!?。)
[3分。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找出的事例能體現郭舒的“忠亮”,即可給分。]
【參考譯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時候請求母親讓他拜師求學,學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為人處事的要義。鄉里人、宗族人都稱他會是后起之秀,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郭舒開始做官擔任領軍校尉,因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時的人大多認為他為人仗義。
王澄聽說了郭舒的聲名,征召他擔任別駕。王澄整天痛飲,不把政務放在心上。郭舒經常直言勸諫他。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郭舒又勸王澄修養德行,樹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雖然沒有聽從郭舒的勸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誠堅貞。荊州當地的讀書人宗庾廒曾經因為飲酒得罪了王澄,王澄發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廒。郭舒神色嚴厲地對王澄的手下說:“使君喝得太多了,你們這些人怎么敢胡亂行動!”王澄發怒說:“別駕發狂了嗎?誆騙說我醉了!”于是讓人掐他的鼻子,燙他的眉頭,郭舒跪著承受。王澄的怒氣稍稍緩解,而宗庾廒也就免于處罰。
王澄失敗奔逃的時候,想帶郭舒渡江向東撤退,郭舒說:“我作為州郡官員,不能匡正亂世,卻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澤里采集野生的稻子養活自己。鄉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發覺,偷牛的人來謝罪。郭舒說:“你餓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與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寬宏的度量。
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到這時候,王澄又調郭舒擔任順陽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襲擊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災難。
王敦征召郭舒擔任參軍,又轉任從事中郎。王敦謀劃造反,郭舒勸諫他,王敦沒有聽從,就派郭舒駐守武昌。高官督護繆坦曾請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設為營地,太守樂凱對王敦說:“老百姓很久以前就買了這塊地,種菜供養自己,不應該奪走他們的土地?!蓖醵卮笈f:“我王處仲不來湖北,會有武昌這個地方嗎?人們說這就是我的土地!”樂凱畏懼。不敢說話。郭舒說:“請您聽我一句話?!蓖醵卣f:“王澄因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燙你的眉頭,你舊病復發了吧!”郭舒說:“古代的狂就是正直。從前堯立下讓人進諫的木牌,舜設置讓人進諫的鼓,這以后就不會有冤枉無辜和放縱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過堯舜嗎?竟然阻止我,不讓我說話,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遠!”王敦說:“你想說什么?”郭舒說:“繆坦可以說是個小人,迷惑貽誤視聽,奪走別人的私地,以強欺弱。晏子說:‘國君說可行,臣子說不行,這樣才能成就國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說。”’王敦就讓繆坦歸還了土地。人們都稱贊郭舒為人豪壯。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誠信,賜予變得豐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訪,上表推薦郭舒擔任梁州刺史。
文言文閱讀《義鼠》附答案及譯文
《義鼠》
楊天一言:見二鼠出,其一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遙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將過半,鼠奔來,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來,嚼如前狀。蛇入則來,蛇出則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來嗅之,啾啾如悼息,銜之而去。友人張歷友為作《義鼠行》。
(選自《聊齋志異》)
閱讀訓練:
【第1句】: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的含義。
(1)蛇果腹蜿蜒入穴
果腹:___________________
(2)嚼如前狀
前狀: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下面各組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其一為蛇所吞 友人張歷友為作《義鼠行》
B.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
C.方將過半方欲行
D.銜之而去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第3句】:翻譯下面句子。
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我國有許多與鼠有關的成語或歇后語。試把下面的歇后語補充完整,并寫出四個帶鼠的成語。
(1)老鼠掉進米缸里( )
(2)老鼠咬象鼻( )
(3)老鼠鉆書箱( )
(4)出洞的老鼠(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鼠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不受歡迎的,本文作者是持什么態度來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1句】:(1)吃飽肚子(2)原來的樣子【第2句】:C 【第3句】:鼠本來就敏捷,很快就逃離,蛇追不到而回。【第4句】:第一問:(1)因禍得福(2)不識大體(3)咬文嚼字(4)東張西望 第二問:梧鼠技窮 抱頭鼠竄 賊眉鼠眼 膽小如鼠【第5句】:禮贊弱者(老鼠)戰勝強者(蛇)的機智、勇敢和正義。
譯文:
楊天一說:看見兩只老鼠出來,其中一只被蛇吞吃;其中(另)一只眼睛瞪得像花椒的果實般大,好像十分憤怒,但遠遠望著不敢上前。蛇吃飽肚子,蜿蜒曲折地進洞;(蛇)剛剛將蛇身經過了一半,另一只老鼠跑來,用力咬嚼蛇的尾巴。蛇發了怒,退回身子出了洞。老鼠本來就敏捷,很快就逃離,蛇追不到而回。等蛇想進洞時,老鼠又來了,如以前那樣去咬嚼。蛇想進洞鼠就來,蛇岀洞鼠就跑開,如此反復好長一段時間。蛇只好出來,在地上吐岀死鼠。另一只鼠馬上過來嗅嗅死鼠,啾啾地悲鳴著好像在哀悼嘆息,(然后)用口銜著死鼠離去了。朋友張歷友為這事作了一篇《義鼠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