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單身,你著什么急
01
中午吃飯的時候,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向一位不在場的單身朋友。聊到最后,大家竟然都不約而同給她介紹過對象。但無外乎,她都拒絕了。
其實這位朋友她人哪里都好,人美心善,對人熱情開朗,工作能力又強,可是唯獨沒有男朋友。仿佛單身是一種缺憾,大家都在為她惋惜。
其實她一點都不反感相親,只是接受不了別人為她著急。在周圍的朋友都替她著急的情況下,她現在越來越不開口談自己的感情生活了。
后來大家都覺得她太挑,眼光太高。
但感情的事情,既講究門當戶對,也需要兩情相悅。對于相親對象,當事人是具備一票否決權的。
更重要的是,她一個人,照樣過的很好不是嗎?
02
我另一位朋友,畢業后也是一直沒有男朋友。恰巧,她母親的身體又一直不好。
因為她是家中長女,弟弟還不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于是,她身邊的三姑六婆便開始輪番轟炸,勸她趕緊相親嫁人。剛畢業不到一年的她,在家人的督促下踏上了漫長的相親路。但不巧的是,她始終沒有遇到合適的。
直到后來她母親過世,她還是單身一人。好像單身是她的錯誤一樣,她對此一直很自責。
她的父親,雖然一直以來都是希望能夠順其自然。但自從她母親過世后,也是不時打探她的感情狀況。
在世俗的眼里,女性的價值是隨著年齡增長貶值的。親戚們的勸導也是出自一番好意。但是,好意傳達她心里的時候,全都變成了一股壓力。
她本來可以過得很開心,但是單身讓她很不開心。
03
我還有一位朋友,研究生在讀。明明是學霸一枚,還沒有踏進社會,本該以學業為重的時候,卻為相親操碎了心。每次在好友群里發言的時候,他都在求大家幫忙介紹對象。他甚至私聊了每一位異性朋友,讓對方給他脫單的建議。
(沒錯,別人的朋友總在分手,而我的朋友卻總有辦法長期保持單身。)
當然,那時剛踏進社會深感知識重要性的我沒有給他任何建議,更不曾幫他介紹女朋友。在我心里,在名校讀研的他,應該更專注于學習才對啊,多多少少才能彌補一下我不曾讀研的遺憾。
他對相親一直很積極,但從來不曾主動追求過誰。后來過了很久,聽聞他還是一直單身。再后來得知,他的母親一直很想抱孫子。他的母親,和同村的許多婦女一樣,年紀慢慢大了,只想早點抱孫子。
這個社會一向對女性很苛刻,大齡剩女像是一個標簽被社會化。沒想到,男性也面臨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壓力。
我們一直鼓勵“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可是當做什么的時候真的就必須趕著做嗎?
04
沒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在什么時間做。網上有一種偏激又有力的回應是“為啥人到了適婚年齡就得結婚,難道活到了平均壽命就的去死嗎”。
我們習慣了隨波逐流,到后來連結婚都是。當同齡人都結婚生子的時候,你還一直單身就顯得很另類。于是身邊就會有人跳出來,催促你去相親。
曼德拉說過:“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不可扭曲如蛆蟲。”
你所經歷的事情,請不要強加給別人。別人不是你,他們會自己選擇。強行灌輸的東西,那叫傳銷,根本不叫“為你好”。
孔夫子說得對:“君子和而不同。”
05
“我們這是為你好”像是一個打不破的魔咒,你不能反駁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其實“無可奈何”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心甘情愿”。只是,它被“為你好”抹殺了。
要知道,真正的“為你好”根本不會用道德的名義去綁架任何人。“為你好”的背后,通常都是出于自我的滿足感和八卦的好奇心,以愛之名卻有名無實。
去催促別人做任何事情都是火上澆油,相親結婚尤甚。沒有人喜歡在別人的叮囑下做事。別人單身,還真的不需要外人的過度關心。
要知道,婚姻自由,不僅是選擇結婚對象的自由,還有選擇結婚時間的自由啊。所以,無論師出何名,不要綁架了別人的自由。
愿每一個人結婚都是出于愛,而不是因為別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