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猶存的好句子集合60句
描寫年味的好句
【第1句】:爸爸媽媽滿載而歸,手里拎著沉甸甸的年貨,接著,我們在家門口貼上了一副火紅的對聯和“福”字。然后,我們就去走親訪友了,家家戶戶都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 凈,掛上喜慶的中國結,并且相互贈送禮品,送紅包,拜年問候。從這個時候,我已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年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
【第2句】:然而,通過看電視我又理解了年的另一種味道——團圓。我從電視上看到數千萬的民工,為了趕回家過年,冒著嚴寒,連夜排隊爭購一張車票,有些買 不到票的民工,甚至不遠千里,騎著摩托車往家趕……過年的味道莫過于與親人團圓,年味始終是親情的呼喚,是鄉情的翹首。然而,海外華人思念祖國思念家鄉的 哪種“年味”更是讓人感懷。每逢春節,世界各地的華人,都盡心盡力營造節日氣氛,處處張燈結彩,貼春聯,貼春花,舞龍燈,舞獅子,坐花車,游街市,熱鬧非凡。
【第3句】:年的味道是家前屋后懸掛著的臘肉。進入臘月,媽媽就從菜市場買了好多肉用來灌香腸,然后把一串串香腸都掛在外面風干,說只有這樣才香。媽媽還殺了四只雞用鹽腌,現在我家院子里飄著臘肉的香味,真讓我垂涎三尺。
【第4句】:年的味道是孩子們盡情玩耍的笑聲。寒假,是我們孩子一段最快樂的時光。大街上,小巷里,到處都有我們快樂的身影。在新年到來時,我們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可以放焰火,放鞭炮,還可以收到好多好多的壓歲錢呢!
【第5句】:年的味道是一家人久違的團圓。這幾天,一年漂泊在外的'西家的叔叔從蘇州回來了,東家的阿姨也從南京回來了,叔叔阿姨們終于回到了盼望已久的家。自從他們 回來后,整個家充滿了歡聲笑語,我想他們在吃飯的時候一定不時地往父母碗里夾菜,因為這是他們一年來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第6句】:進入農歷臘月,路上手提大包小裹的人一下子冒出來——他們是早早歸鄉的一群,商場里呼啦啦把各種促銷活動捅到眼前,不厭其煩地放著“恭喜恭喜你”一類歌曲,滿場飄著火紅的宣傳海報。年,就這樣硬闖進來。
描寫年味的優秀散文
說真的,拿到這題目實在是猶豫,現在過年已經沒有什么年味了,倒有了絲絲的悲涼。不知道這情緒因何而起,但又確確存在的。俗話說大人怕過年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吧,盡管這樣心底還是暗暗地希望過年的,至少一家有了團聚的理由,悲哀的原因大概是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氛圍吧。
我記得小時候過年前兩個月就開始有過年的苗頭了,泡糯米磨粑粑,煮糯米飯曬干做米糖,篩選長相好的山芋窖藏起來準備過年時候熬糖絲,山芋煮熟冷卻后切片、切絲再曬干,這些都是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的。看著村里主內的婦女們一步一步地做這些的時候,過年熱切的念頭已經在心里煮的滾燙了。過年的美好真的不在于過年那幾天,而在于那種期盼。
我最喜歡熬糖絲的時候,像我們那一輩,七八歲就能幫著忙了,忙的最多的就是鍋灶底下填火,大人在鍋灶上頭忙,我們小孩就在鍋灶下忙,抱柴填火,這些似乎是枯燥的事情。那時候我的奶奶還在,所以我們還不是主力,只能是奶奶的小兵,但是我們一定不會拋開主帥私自去玩的,原因就是奶奶在灶底有許多的秘密,一會一個烤山芋香噴噴的,一會一把烤花生香噴噴的,一會噼里啪啦炸出來的玉米花香噴噴的。如果外面正在下大雪,那真是歌里唱的“屋外面下大雪屋里忙過年,哎哎,這是故鄉溫暖的冬天。”還不止這些,我們那時候很少吃到糖的,甜味就是意象中最美的味道。熬糖絲的時候鍋邊會起一層薄薄的皮,為了不影響糖絲的質量,這層皮都要不停的.揭掉,每分到一塊,那就是最高的賞賜了,一般都是表現好的孩子,所以我們都很聽話地圍在鍋邊。那時候姐妹多,我家就有四個。至今都還記得有一年過年,大人們在廚房忙著,我們四個小孩在多怪姐姐的打扮下,圍著不同顏色的圍巾繞著八仙桌不停地轉圈,手里拿著雞毛撣還有毛巾什么的,嘴里跟著哥哥念念有詞,也不知道怎么了,就觸動了爸爸,我們每人得了一頓打,到今天我們也不明白為什么得了打,但是那一刻歡樂的場景牢固地占據在過年的記憶里,到了今天,我們姐妹幾個碰到一起還笑當時的情形。后來知道快過年的時候大人們都不允許孩子們說破話,就是不吉利的話,大概我們那天的陣勢有點像道士跑堂的情形吧,但是一頓打都不能湮滅我們心中對過年的熱切。糖絲熬好冷卻以后,更是偷偷地用手指頭沾一點點然后和別人家的比較,你舔舔我的手指頭,我舔舔你的手指頭,跟誰好就給誰舔。那時候經常一堆小孩在比家里好吃的東西,滿足而又神秘。現在的孩子孤獨多了,所以現在的孩子對過年沒有了什么期盼,因為少了很多的樂趣。
蒸米面和磨湯圓面一般是同步進行的,蒸米面是功夫活,大一點也是要搭手的。石磨都是一個生產隊公用的,輪到你家,就是半夜也要起來磨,不能耽誤下一家使用。我記得一年的深夜,一家人誰也不閑著,一邊磨粉——水磨,就是一點米一點水,都是用眼商酌著多少水多少米,不能太稠不能太稀,磨一圈加一點,所以要不停的手懸空這樣緊張的勞作著,時間長了胳膊和腰都要吃不消,看似簡單實則最累。磨磨是死力氣,沒有什么技巧,輪到哥哥和姐姐磨磨的時候,總是爭爭吵吵,一個說你不用力一個說你沒用力,一路吵著一路磨下去,也分外的熱鬧親切,不打瞌睡。我和妹妹也有事情干的,就是把蒸好的面皮從四方的鐵鍋里揭下來,再晾到事先拴好的繩子上,這也是流水線,一刻不能停的,不然鐵鍋換不過來。當然也有美妙的事情,就是把揭碎了的粉皮沾白糖吃,也可以沾醬油醋吃,廣東小吃里的腸粉就是這樣子。等面皮冷卻了,還要及時取下來卷成卷,切成絲,放在簸箕里晾開,等到第二天太陽好再曬干。忙過年忙過年,過年的氛圍只有在忙里才會熱鬧起來。現在唯一還有點過年的氣氛,大概就是在趕回家的滾滾的車輪中了,又苦又累,跟當初的忙碌一樣,苦并快樂著。那時候大人見面一般都問:你家什么什么可做好了?湯圓面輕松多了,米磨好了,用一塊白紗布整齊的蒙上幾層,然后上面放上草木灰,第二天揭去就可以了,用盆裝好,當時要吃湯圓的時候掰一點就好了。這些都是過年時候必備的食物,現在有時候吃到米面加湯圓感覺都像是過年的那會兒,只是現在都是機器加工的,沒有了那樣的味兒。
到了二十八二十九那兩天,全村莊都籠罩在油煙里,油炸各種小吃都在這兩天進行,太早怕我們這群孩子偷嘴吃完了,到時候來了客人沒有得招待。那時候都用的是自家的菜籽油,那種香就特別的濃烈些。不知道為什么?我聞到那樣的香味就很難受,所以借故都是遠遠地躲開,記得一個午后,黃黃的太陽暖暖地照著大地,遠遠地從田野里看整個村莊都籠罩在一層薄薄的煙霧里,那種感覺突然就讓我很感動,這就是人間煙火啊,熱烈而喜慶,心里莫名地高興起來。這個時候對吃的已經不太感興趣了,好吃的吃多了也就“年飽”了。那最迷惑人的就是趕集辦年貨。
年貨就是除了家里準備的材料外還需要添置點裝飾的,比如年畫啊、桃符啊、門對啊、香燭、衣帽鞋襪之類的,如果要是有幸被父母帶了去,那快樂將是無法比擬的,因為沒有見過的那么熱鬧,到處都是掛紅披綠,人山人海,不遠的三里街頭要被擠擠搡搡一個上午走不到頭。被挑去的孩子主要的任務是幫看著父母肩頭的兩頭稻蘿,因為挑擔走路只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頭,人多怕東西被人拿跑了,我們一般牽著后面稻蘿的繩子,不至于自己被擠丟,即便是這樣任務繁重,那也是愿意的啊,那書本上所有的熱鬧繁華也比不過這里的了。等到大一點,父母也會給點零錢,我們去辦自己的年貨——煙花啊大彩啊,這些是哥哥喜歡的,我們不喜歡,我們喜歡頭花啊發卡啊風車啊明星畫啊等等小裝飾品。這些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有機會去看,眼睛接應不暇,一直從街的這頭走到那頭,再從那頭走到這頭,即使手里沒有一分錢買東西,那感覺也是滿足的。看過癮了就美美地往回走,七八歲的孩子走上十里路一點不覺得累,回來還要興奮地又聚到一起攀比去了。我沒有覺得那時候物質貧乏,我倒更覺得豐富的,那種場景閉上眼睛都在眼前晃呀晃,而現在找不到那樣的東西了。
收集糖紙也是過年里最美好的年味之一,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收到很多的糖紙,平時都不怎么見的。那時候的糖紙都是五花八門的,圖案有花草有動物有人物,顏色更是大紅大紫鮮艷奪目。村莊里到處都有飄動的眼神,專瞅著那些冷僻的地方,生怕遺漏了去,再把收集的糖紙聚集在一起,整整齊齊地壓好,然后自然又是聚到一起去比較了,咿咿呀呀的爭來吵去,最后又拿著自己的寶貝回家去,發誓明天找到更多更好的。
這年越到后來越覺得興趣缺缺了,再到后來又有些厭惡起來了,大多聚到一起都會牢騷一句:這個年真沒有意思,至于為什么沒有意思又說不出來,但是到了年尾又開始熱切地盼望著……
描寫年味的散文
春節原本只是舊年完結新年開始之時,給它加添許多別樣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描寫年味的散文,歡迎閱讀。
描寫年味的散文一:新春的約會
一聲渴望已極的召喚
將我從中原腹地拽到南下
去時如纖夫,歸時若凱旋
這個約會讓冰封6年的世界
開始解凍,于是,春天來了
坐上返程的火車,沿途
新綠萌發蔥翠欲滴
木棉花、油菜花、櫻桃花、豌豆花、
山茶花、迎春花、桃花、杏花,
姹紫嫣紅,總有驚喜和燦爛
一路綻放
腦海里不斷浮現的
是你曼妙婀娜的倩影
影影瞳瞳疊加在沿途的美景
還有你盈盈的笑靨
一路飛駛一路眩暈
內心洋溢著的溫馨
仿佛要揚灑到車外一般
真真切切感覺到
這個春天幸福很茂盛
不光包裹了我,
還包裹了我的世界
從梅紅鞭炮朵朵開
到楊柳春風渡小橋
季節從冬季轉入春季
萬物復蘇,也復蘇了遺失的愛情
這份收獲,于我,
無疑是個不朽的傳奇
曾經以為,愛是青春的標簽
青春不再,愛也隨風消逝
于是,封閉世界冰凍情感
軀殼也在游移不定中飄來飄去
原來我們的愛早有預謀
上蒼使用他魔術無影掌
將兩顆漂移的心推到一起
你我在愛的路上轉了個彎
回眸中不期而遇
你燦爛的像朵盛開的花
我自信的像一棵挺拔的樹
拉著手,我們知道
為這份遲到的愛情
我們用半生預留一份專注
為這份執著的愛情
我們體驗更好,更完美,更濃烈
思念,在心扉里發酵
溶進血液,浸透細胞
思念,在日子里熬著
思念,在靈魂里煎著
思念的長度隨著列車的飛駛
不斷拉長,那個溫婉的女人
又把絲絲想念結成一張巨網
把我捆得結結實實!
我已逃無可逃!!
描寫年味的散文二:春節寄語
爆竹聲聲
慶賀的
不僅僅是結束冬寒
歡聲笑語
表達的
不僅僅是迎來春暖
北風肆虐下的蒼涼
不會頃刻碧綠遍野
冰天雪地中的枯萎
不會頃刻葉茂枝繁
只因心中希望未泯
所以我們才無畏冬寒
只因心中蟄伏春種
所以我們才迎來春暖
是冬天的莊嚴
教我們讀懂春天
讓火熱的夏季
延續我們不老的浪漫
在殷實的`秋季
我們相約把收獲盤點
描寫年味的散文三:除夕
爆竹聲中接財納福
這一刻送一年迎一年
普天同慶
戶外家家戶戶的紅燈籠隨風擺動
桌子上是熱熱騰騰餃子
看著是春節晚會
聽的是祝福
歲月在春風中蘇醒
新的憧憬、新的夢想
悄然開啟
丟下所有的思、無謂的慮
解開束縛在身上自律的法繩
開懷暢飲這一日何妨
一夜連雙睡五更做二年
冬去春來
永恒的時空轉動的歲月
又一次折返
描寫年味的散文四:爆竹年韻
我怕那啪的一聲爆竹的清脆
童年的歡樂
依稀嬈戈在了夢中
留戀張然
哀嘆時光的流逝
爆竹成了那驚心的一擊
不屈的靈魂里
在背靜處
咀嚼著心中的不安
天空中清脆的爆竹
拉開了年味的序幕
爆竹讓人歡樂
爆竹讓人驚魂
這是一個節點
從此開始了新的年輪
翻著老舊的日歷
回味過往的歷史
依稀繞戈在夢中
描寫年味的現代散文
空氣中浮動著樹枝燃燒的好聞的味道時,年,就近了。
生產隊殺了豬,母親買回一些,就開始著手料理過年的事情。
平時只燒雜草和樹葉,只有年節臨近,大鍋里燉起豬肉,才會燒一些硬柴火。香味溢出來,連小狗也像我一樣饞嘴巴,早早守在灶邊。但肉是不給吃的,要留到正月里待客。母親為了安慰我們,會將一些煮的半生不熟的雞蛋,剝殼放在肉鍋里,經過肉湯一煮,味道好極了。我們叫它“混蛋”。餐桌上每人分得一個,那滋味,香到今天。
哥哥一幫淘氣的男孩子,人手一只豬尿泡。里面灌上水,系緊,當球踢著玩。
母親則還要忙著炸炸餅,炸炸糕,蒸饅頭還有粘豆包。母親手很巧,會給我們蒸一些小兔子發糕,黑豆做眼睛,還有紅嘴唇,活靈活現,常惹得小伙伴們來討要,每年母親都會送出一些。只是不明白為什么好吃的都要集中那幾天,平時饞得很卻也吃不到。
年三十吃過中午飯,早早的換上過年的新衣裳,一年一次的唯一上下全新的機會,常常盼的眼睛發藍,早早巴望著天黑。拿著哥哥給做好的小燈籠,集中到村子中間的土路上,開始聚會。大人,孩子,得空全去逛逛。那時雖然貧窮,但家家都會買些鞭炮。
我在人群里游走,防備著壞孩子扔過來的小鞭。哥哥的朋友四兒,冷不防塞我燈籠里一個,頃刻燈籠炸裂,我又驚又怕,嚇得大哭。哥哥連哄帶勸,又為我做了一個。其實很簡單,只是用細繩把罐頭瓶捆扎起來,拴上個木棍。瓶里,粘上母親早早備好的瘦瘦的紅蠟燭,燈籠就成了。雖然樣式簡單,卻讓我開心了好多年。
初一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停當,準備拜年。到了親戚家里,表哥表弟會瘋搶,而我和小弟弟則經過父母教育,總是規規矩矩站在一邊。問過好,親戚們總會偷偷多留一會兒我們,兜里給裝滿了糖塊,花生和瓜子。回到家,放在各自的小布袋里,可以吃很長時間。小弟弟吃完后,總會從我這里再得到一些,媽媽就會夸我懂事。
那時不像現在,沒什么可吃的蔬菜,品種很單調。母親摳出冬儲的大白菜的菜心,用刀劃出花樣,泡在水里,花瓣一般。拌上白糖,倒點醋,很可口的下酒菜。
北方特色大各扎,放在案板上,用事先調好的肉餡卷起來,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在油鍋里,炸熟,就是很好吃的美味。
后來村里買了一臺黑白電視,這稀罕物更加招人。三十晚上,半莊人聚到村會議室里,看春節聯歡晚會。說話聲,孩子的吵鬧聲,抽老旱煙的吧唧嘴聲,往往蓋過了電視里的聲音,大家卻樂此不疲。
正月里,踩高蹺,鬧秧歌,還會有樂亭大鼓,三弦一響,傾家而出,歡樂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現在,物質條件提高了,年味卻少了許多。也許古人說的對,"布衣桑飯,可樂終身。”因為知足,所以才發自心底的快樂吧。
現代社會,身心每天都在交戰,對年的渴望也就越來越淺。歌德說,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細想,很有道理。心寬一些,便"倚天看云涌,臥石聽泉鳴”,每天都是小時候過年的心情了。只希望我們的年味越來越濃,幸福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降臨。
【餃子】
餃子,又名“驕子”、“嬌耳”。關于它的傳說,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北方人最喜歡的一種普通面食。
曾有南方的朋友不解,覺得把肉剁的碎碎的,青菜也切的碎碎的,包在面里,下鍋煮煮,有什么好吃的,我想,這大約就是南北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盤母親或妻子親手包好、煮熟,端上來的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多少北方離家游子對于家,對于親情的渴念。
每家包的餃子,風味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白菜和韭菜餡的,也并不是南方朋友想象的單一的肉餡餃子。我吃過的,就有很多種:韭黃的,西葫,冬瓜,青椒,茄子,西紅柿,香菜,芹菜,蘿卜,油菜,香菇……可以純素,里面也可以拌進大蝦,肉,雞蛋,鮮貝,皮蝦肉,銀魚,海參,蝦皮,細粉……可以蒸,可以煮,也可以煎。還有很多純野菜餡的,不但口感不錯,還有藥用價值。比如薺菜,苦菜,曲曲菜。我比較中意的,是一種長在海邊的野菜,樣子有點像路邊常見的小花“死不了”的葉子,采下來,至少要經過12小時清水的`浸泡,去掉海水浸蝕的咸澀,然后用開水焯過,切碎,加進熟肉,上鍋蒸十來分鐘。入口,清新爽滑,味美,卻不油膩,很是鮮美。
尤其在寒冷的冬天,窗外白雪飄飄,屋內爐火正旺。一盤剛剛出鍋冒著騰騰熱氣的餃子端上來,配著一小碟碧綠的“臘八蒜”,一碟白醋。一口咬下去,汁水噴出來。皮薄,餡大,水靈,熱氣由丹田升起,頭上微微發汗。男人們還喜歡喝上二兩小酒,這叫“餃子就酒,越喝越有”。也可以再配上幾盤清新爽口的小菜,女人即使不喝酒,也會像男人一樣微醺微醉,仿佛進入了一種神仙境界。
其實來北方,如若朋友肯親手為你包一頓餃子,即使不喜歡,也要感恩朋友的情誼。因為包餃子并不比炒一桌子的菜更省事。首先,菜,要一根根擇好,洗凈,有些還要焯水,放在案板上細細切碎。然后和面,最好用溫水。面不能和的太硬,太硬吃起來口感不好;也不能太軟,太軟包起來下鍋容易煮破,那就變成了片湯。
和好面,還要放置一段時間,這叫“醒面”,這樣的面做餃子皮勁道,耐煮。將醒好的面放到面板上,反復揉捏,搓成細細的長條,揪成一個個小小的劑子,用搟面棍搟成圓圓的薄片,將調和好的各種餡料包進去。等水燒開,下鍋去煮,餃子在水里輾轉騰挪,幾番起落,還要不時用鏟子沿鍋邊輕輕撥弄,以防沾鍋,再反復加進一些涼水,防止溢出,很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一盤餃子總算成型。這時您再吃起來,有沒有一種蕩氣回腸,很溫暖的感覺呢。
年除夕的晚上,家家是斷不會缺餃子的。做母親的,往往會在餃子里包些“花樣”,以前多是硬幣,后來覺得硬幣即使洗了,也還是臟一些,我們家多用一些炒熟的花生代替。如果被你吃到,這代表新的一年里你會好運多多,福氣多多。代表著一種美好的祝愿。
記得我十幾歲時的那年除夕,餃子端上來,哥哥姐姐他們每人都吃到了好幾個包有花生的餃子,唯有我一個也沒有吃到,于是嘆口氣,對母親說,哎,就我沒福氣。母親望著我笑笑,沒說什么,轉身進了廚房。
我口渴,進廚房找水喝。剛走到門口,看見母親正在煮熟的餃子盤里不時用手摸捏。原來,包進花生的餃子外觀雖然看不出來,但用手觸摸,捏到硬硬的,就是包有花生的餃子了。母親將包著花生的餃子放到盤子邊,仔細的瞅了又瞅。我悄悄回到屋里,母親對我說:“再吃幾個吧。”我說吃飽了,母親執意讓我吃。并將餃子撥到我碗里,我一咬,果然吃到了花生。趕忙對母親說:“你看,福氣來嘍。”母親笑了,接著勸我,再吃啊,沒準還有呢。我又趕緊吃下一個,真的還有。母親說:“看吧,福氣一來就成雙呢。哈哈!”
我沒有戳破母親的小把戲,多年后,當我做了母親,才明白一顆做母親的真正的心,于是除夕夜的餃子,兒子也會吃到很多的“福氣”。
記得母親在去世的前兩年,來我家小住,那時她已行動不便,很長時間都臥病在床,胃口極差,有時一天也吃不了半個饅頭。我很焦急,總是不厭其煩的勸母親多吃些,變換了花樣做給她,她仍然吃不下。我很焦急,也很難受。那日,母親見我為難,有點羞澀的對我說,想吃野菜餡的餃子。我趕忙答應,騎了十幾里地,去鄉下的田野里采來春天剛剛冒出的薺菜,一根根擇好,洗凈,用開水焯了,拌好餡料。蒸熟,那天,母親一頓吃了將近兩個。我很開心,母親卻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哎,真對不起我老閨女啊,麻煩你跑那么遠的路,多累啊。”我偷偷的哭了,也許這就是母親,給予孩子再多,總覺得不夠,而孩子只給她們一點點,就覺得難以承受。
除夕吃完餃子,鍋里煮餃子的湯不能倒掉,要留一兩只餃子在里面,這代表連年,還會有餃子吃。等到第二天早晨,再去處理。如果面和多了,剩下,不怕,這代表來年有被蓋;剩下餡,也不怕,代表來年有錢花。總之都是深深的,滿滿的,美好的祝福。
在我們老家,年輕人訂婚,就叫“吃餃子”。
結婚的當天晚上,也必然會有家人親手為新人包的煮餃,里面還要放上一些面條。吃的時候也有講究,首先男方要把餃子喂進女方嘴里,然后女方再把餃子喂進男方嘴里,而且不能咬破,一口一個,再吃些面條,這代表相親相愛,團團圓圓,長長久久。
如果有孩子考上了大學,臨行前,親屬們也會輪流宴請孩子,除了滿桌子的好菜,必然會有一盤唱主角的餃子端上桌。這叫“發腳”,代表將來孩子會學業有成,前途順利,步步登高。
小小的餃子,凝聚著家人對親人的許多美好祝愿。現在的餃子花樣頗多,顏色也有很多改觀。如果喜歡,可以用榨汁機將胡蘿卜,菠菜榨成汁,與水一起,和在面里,用來做餃子皮,煮熟,餃子就會呈現出好看的紅色或者綠色,很養眼。
餃子也可以包出很多花型,元寶形的,翡翠花邊的……小巧玲瓏,煞是可愛。
雖然現在超市餃子花樣繁多,口感也不錯。但吃上一口家人親手包的餃子,會緩解許多離家游子淡淡的鄉愁,因為那里面包裹著許多親人對你的無限期盼、祝福和牽掛。包裹著濃濃的化不開的情。這樣,你還會不會覺得,餃子只是個很簡單的食品,它會不會對您產生一種誘惑呢?那就別客氣,來一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