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了的好句子錦集50句
描寫隆冬的好句
數九寒天,冰封千里。整個世界成了只大冰箱,山冷得在顫抖,河凍得僵硬了,空氣也似乎要凝固起來。
冬天的嚴寒凍結了大地,覆蓋了綠色,整個山上都是光禿禿的,田野上只有幾片冬小麥的綠色。
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即使下雪也只是薄薄的一層。既不能堆雪人,也無法打雪仗;而且冬天很冷,衣服也穿得多,活動不便,就只好呼呼大睡了。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冬天便比較的乏味。
冬天,像一位美麗的公主,高貴而矜持。有時,她還會舞動她那神奇的面紗,送來陣陣凜冽的寒風。
冷颼颼的風呼呼地刮著,光禿禿的樹木,像一個個禿頂的老頭兒,受不住西北風的襲擊,在寒風中搖曳。
隆冬將至作文600字
天使對我說:“過幾天,就是隆冬了。”
我那時正仰著頭站在樓門口,望著樓上陽臺上橫出的幾塊薄木板,低低的風仿佛地輕按著它們,一直將半角的天幕遮住,延成一條孤獨而深湛的線。我的心中忽然引出水浸似的輪廓,恍惚有那么一陣灰白的鴿群,打著旋兒地從冬季里飛過。樓前的空地上仍長著那一棵不知名的樹,幾個穿得厚重的少年擠在樹下,揚著手臂玩起三國殺。我幾乎每一日都能看見他們,看見風吹紅他們的臉頰,他們推搡著,要笑著跌倒了。我想起哪一年,自己也能夠歡喜地又喊又叫——仿佛是昨日,又仿佛是再遠不過的事,我與那一個年少的自己,在四季里作別,揮著手漸漸遠去。我們約定沉默,便各自沉默地走下去,再狹長,再苦暗,也不可以喊出聲來,唯有暗自舔舔發干的嘴唇,竟漸漸養成駱駝那樣疲憊的眼神。
我還記得春天時,寫的很喜歡的一篇文章,便是為著這棵樹。它那時還剛長出一樹尖尖的葉,淡淡的,小心的綠色,綠色再多一點便覺得黏重,倘若再少一點,便覺得單薄,唯有這樣,唯有這樣無邪又活潑,好像是春天的薄薄的指甲片兒,嵌在一只瘦弱的手上。然而我現在看到的'它,卻脫掉了那一時的盛裝,干凈地睡卻了。冬天的樹,其實遠不是寂寥二字,你望它那不語的模樣,并不是一種醒悟的安寧,一種超脫的忘卻嗎?喏,四季對它來說,也不過是偶爾遇見的過客。
我們開始寫信,寫很長很長的信,小心地疊進薄薄的長信封里——把我們綿密的心思,在這漠漠的風雪里寫進去,瞇著眼睛,仿佛寄到遠方的燈火里去。你知道的,光陰其實是無比迅疾地墜落著,到我發覺時,它已墜落到以為遙遠的盡頭,山與水,明明已經看過,卻仍清楚地覺得不足夠。去年的笑,去年的歌,去年的人與事,還清楚地刻在心上,可是光陰的沉默里,已漏去了諸多的相識與別故。我記得我和母親在平安夜擠在潮涌般的人群里,我堅持買來那一只可以環在項上的馴鹿,癡笑著擁抱它。我伸直了胳臂,搖搖晃晃地沿著馬路邊走,笑到嘴角都痛了。那么,新的狂歡便也在這厚重的,十二月的門后,漸漸露出眉眼來了罷。這或許足可以稱作一種青春的緬懷,作為未來的,也作為過去的。
南國的隆冬為題的作文
雨,不停地下著。
南國隆冬的雨,一般是下不了多一會就該是雨過天晴。可今天這雨,下得倒像是秋天的雨,毫無停下來的意思。這幾天有點事兒煩心,走出公寓來到海邊,心情仍然是煩悶不已。看著陰沉的天,實在是想不出這么消磨這煩悶的心情。
天黑了下來,雨還在下著。海邊靜悄悄的,除了風聲和雨聲,就是遠處的幾點路燈在雨中泛著暈黃色的光。把耳機插入耳中,來到了礁石旁的遮雨棚下,。
耳機里響起了悠遠的簫聲和優美的鋼琴聲,如夢如幻,美得讓人心顫。那年在皓月的博客里聽到了這首曲子,一聽之下,就愛不釋手,聽了有十幾遍。皓月告訴我,這首曲子叫《岫壑浮云》,是陳悅《亂紅.簫與鋼琴》這張專輯里的一首。第二天,我就跑到了碟市,找到了這張專輯。陳悅是張維良的學生,我的收藏里有她的兩張專輯,她在我的印象里是屬于輕松活潑的類型,不愧是大師的高徒,她的技巧功底非常好,對樂曲的把握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但還沒有得到我的認同。但在聽完《亂紅。鋼琴和簫》這張專輯后,卻讓我對她刮目相看。
陳悅出道時,憑著她美麗的'臉龐,苗條的身材,扎實的笛簫功底,再加上一些年輕人的現代原素,很快就成了當紅明星,出了好幾張專輯,我只買了她的《簫音》和《情竹》。她的專輯初聽之下,非常討好耳朵,很優美活潑,但很快我就失去了興趣。雖然年輕就是熱情,就是朝氣,但年輕也是欠缺,陳悅的欠缺就是缺少內涵,輕松有余,所得甚少。可這次就不一樣了,在皓月的博客里聽時,因為是MP3格式壓制的,還沒有完全顯出曲子的內涵,現在用無損格式和我的專業播放器加上頂級發燒耳機UE10播放出來,那鋼琴的低音之雄渾震撼,高音之清亮繚繞,簫聲的氣走游絲,慢如詩吟全都展現在耳邊,太美了!
我曾經對皓月說,剛聽這首曲子的時候,其換氣之老道,氣韻之沉穩,我還以為是張維良演奏的,真沒想到是陳悅。皓月說,陳悅活潑,在年輕人中市場比張維良大。呵呵,可不是嘛,年輕就是本錢啊。我10年前聽張維良的《天幻簫音》時,那時的他比現在年輕,簫聲中雖然不乏憂傷,但更多的是訴說,是憧憬,可現在成為一代大師,簫聲中就多了些沉穩,多了些矜持。
青年,這是人類最有活力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沒有什么能難倒他們。但青年階段總是會過去的,隨著時光的流逝,年輕的面容會多出些皺紋,銀鈴般的嗓音會多出些滄桑,肩上的擔子不再會有人替你抗,你犯得錯誤不會再有人隨便原諒你,你得面對生活,面對責任,面對家人,抗起自己應該抗的那部分重量。這時,你還活潑的起來么?
耳機里的簫聲和鋼琴對語著,訴說著憂傷,訴說著滄桑。綿長的簫聲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活潑,失去了討好耳朵的輕吐,多出了一份沉穩,多出了一份成熟。
雨還在下著,打在遮雨棚上發出“噠噠”的聲音,和著耳機里深沉的鋼琴聲和悠遠的簫聲,我的思緒越飄越遠......
隆冬話竹作文
想起竹來,眼前總是一片凝重的翠綠,姿態古典。有風拂過,搖曳的身影綽約而不失莊重。我總固執的認為《高山流水》,必定要古箏來奏,必定要在竹下彈奏,才能情景交融,達到最完美的詮釋效果。還有古曲《湘妃竹》,必定是一張古色古香的箜篌,一個娥眉螓首的女子,一簇泣兮綠云間的斑竹才能相得益彰。這便是竹的形象!
印象中,竹總是簇擁著密集的生長,極少形單影只。那份團結和親密完全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竹竿亭亭向上,竹枝招展相互親和,竹根盤根錯節,密不可分,牢不可摧。兒大分家,樹大分叉,竹卻那么巧妙的相依相攜,均衡生長,各自成才。這便是竹的神韻!!
由于蘇東坡的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使得不太愛竹的人,也喜歡上了竹。由此,我們家里也養起了竹。客廳很大,地上除了幾盤我愛的蘭和玉樹,還特地弄了兩盆富貴竹。茶幾上則放了一盆寶塔竹。所謂富貴竹,就是用金色的金屬線將一根根竹子呈菱形交織捆綁。即便這樣五花大綁,竹節竹竿還是沒有彎曲,頂端沒有捆綁的部分筆直向上。寶塔竹是把手指頭長短的一截截竹竿層層壘起,底下一層插在淺淺的青花瓷盤中,盤中一抔比紙張厚不了幾分的泥土。每天下班,一有空閑,我就拿個小水壺挨個澆一兩壺水。竹是那么的善解人意,知道我們一心等著它的生長,僅僅靠那點清湯寡水,居然不可遏制的枝繁葉茂。給它一滴水,它便還我一個春天。這便是竹的德行!
蘇軾愛竹。板橋也愛竹。他種竹,畫竹,寫下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傳世佳句。魏晉時期的阮籍等七人以隱居竹林得名“竹林七賢”。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終日在竹林中喝酒作樂,放誕任俠,何等的愜意馳懷!李白,孔巢父又六人,隱居竹溪,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蕩。竹溪六逸又是何等的怡情養性。這便是竹的魅力!
我愛竹,我敬竹。愛竹的青翠陽剛,愛竹的挺拔秀美。敬竹的高風亮節,敬竹的虛懷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