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鹿的詩詞句子詞語 有哪些關(guān)于鹿的詩句
【第1句】:有哪些關(guān)于鹿的詩句
【第1句】:《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第2句】:《魯山山行》
宋代: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譯文: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不斷地變換,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覽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陽高升,霜雪融落,山林顯得愈加寂靜空蕩,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鹿兒正在悠閑地喝著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云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第3句】:《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云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松犯愁。
【第4句】:《秋懷》
宋代:歐陽修
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譯文:這節(jié)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
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么時候能滿足我的愿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第5句】:《早秋山居》
唐代:溫庭筠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譯文: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第2句】:描寫鹿樣子的詩句
《詩經(jīng)·小雅·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作品今譯: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diào)。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品德高尚又顯耀。示人榜樣不輕浮,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瑟彈琴奏樂調(diào)。彈瑟彈琴奏樂調(diào),快活盡興同歡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作品賞析:
《鹿鳴》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朱熹《詩集傳》云:“此燕(宴)饗賓客之詩也。”又云“豈本為燕(宴)群臣嘉賓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鄉(xiāng)人也與?”也就是說此詩原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后來逐漸推廣到民間,在鄉(xiāng)人的宴會上也可唱。朱熹這一推測該是符合事實的,直到東漢末年曹操作《短歌行》,還引用了此詩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賢才的愿望,說明千余年后此詩還有一定的影響。
【第3句】:有哪些帶鹿字的有意境的詩句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 魏晉 · 曹操《短歌行》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 宋 · 梅堯臣《魯山山行》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 漢 · 佚名《陌上桑》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 唐 ·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 唐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 宋 · 歐陽修《秋懷》
偶聽松梢撲鹿 —— 宋 · 楊萬里《昭君怨·賦松上鷗》
鹿鳴猿嘯雖寂寞,水蛟山魅多精神 —— 唐 · 李涉《岳陽別張祜》
閑騎白鹿游三島,悶駕青牛看十洲 —— 唐 · 呂巖《七言》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 先秦 · 佚名《靈臺》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 唐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魯山山行》
《魯山山行》是北宋詩人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語言樸素,描寫了詩人深秋時節(jié),林空之時,在魯山中旅行時所見的種種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隨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的“野情“,其興致之高,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無遺。
【白話譯文】
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不斷地變換,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覽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陽高升,霜雪融落,山林顯得愈加寂靜空蕩,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鹿兒正在悠閑地喝著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云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夜歸鹿門歌》
《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白話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第4句】:有哪些關(guān)于鹿的詩句
【第1句】:《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唐代:孟浩然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第2句】:《魯山山行》宋代:梅堯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fù)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第3句】:《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代: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第4句】:《秋懷》宋代:歐陽修節(jié)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第5句】:《早秋山居》唐代:溫庭筠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