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墳墓的美好句子精選80條
關于描寫墳墓的句子
描寫墳墓的句子
【第1句】: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如此樸素無華的墳墓,卻讓作者受到震憾,讓讀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墳墓所升騰出來的攫攝人心的力量。
【第2句】:時間掃過荒蕪的思想,將塵土頑石堆成一座墳墓。站在墳頭上遠望,仍不見地平線上燃起傳說中的希望。一片沙漠,風卷沙石割我的臉,流出血來滴在無際的大漠中,便隱匿起來了。
【第3句】:樸素的墳墓里面埋葬著一位同樣樸素而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也正是打動我的基礎。
【第4句】:用血澆灌的曼佗羅如此妖艷,我的心卻如此痛,交錯的目光,一段漫長尋覓愛的旅途將終結在我的墳墓。
【第5句】:托爾斯泰的墳墓——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墳墓,美在樸素的.墳墓!
【第6句】:這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羅斯偉大文學巨人列夫·托爾斯泰的墳墓!一個普通地無法再普通的墳墓,一個世紀偉人的息身之所。
【第7句】:孤墳的前面有一座非常奢華的墳墓。墳頭旁邊鋪著金紙,放著鮮花與花圈。墓碑是大理石的,又高又大,上面刻的字也是金色的。墓碑前面樹立著一圈大理石護欄,把墳墓布置得像主人的私家小庭院,就連地面也是大理石板鋪的,干干凈凈。
【第8句】:正是這種“紀念碑式的樸素”比起那些用大理石和奢華裝飾來修飾自己墳墓的人更加讓人敬仰和崇敬,更容易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這種偉大的人格本身就是一座豐碑。
【第9句】:于是我開始掩埋自己的悲憤,藏下自己的淚水,用沙土一粒一粒地埋葬,不露縫隙地封閉自己的委屈,讓自己的墳墓不被別人挖掘,即使崩潰地頹廢,也要從容地離去,不露聲色地慢慢蒸發般的消融。
【第10句】:無論在做什么,總要背負著墳墓,重重的壓得你彎了腰,添了歲月的皺紋。()像是地牢,冷冷的監視著,鎖住了我們的一生。
【第11句】:一座墳墓,能否葬送自己的悲傷?一座墳墓,是否隔絕了兩個時代?
【第12句】:我惶恐地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上,努力避開不隨碎石一同下落。最終墳墓陷成一個黑洞,洞里傳來妖嬈柔媚的里拉聲。我蹲下,俯視黑洞,卻僅能見到無底的漆黑,沒有一點光亮。
【第13句】:這座墳墓,埋葬了我狼藉的青春,心碎了卻還執意逞強,為不受傷害,所以假裝堅強,為了堅強,我偽裝出一副堅硬的軀殼,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自己很偉大。其實,從頭到尾,只在自己的墳墓里磕頭碰壁,傷痕累累。
墳墓美文
肉體隨著時間瀕臨死亡
掙扎著呼吸為了最后一絲留戀世界
年輕時的夢
一生的拼搏
功也成了
名也就了
如今卻要離開人世間
入土為安了
想來一生
痛苦大于快樂
少年時暗戀的那個少女
已經幾十年沒有她的音訊了
貧困時為了米炊
不知與妻子吵了多少回了
最終
離了婚
沉淪過
覺悟了,奮斗了
二十年的光陰努力
終于有了不錯的成就
已經四十好幾的.男人了
開始又有了女人喜歡上了他
于是
又結婚了
又生了孩子
直到現在
可是如今卻要帶著這些記憶
入土為安了
生活好似兒戲
戲弄了他一生
卻又給他一頂“光環”
撒上鮮花
歌頌著他的輝煌
他不舍得離開
卻又抵不過閻王的一紙指令
他的子女
已經為他訂好了一具上等的水晶棺材
只等著他連那斷斷續續的呼吸聲也停止了
然后來一場嚎啕大哭
蓋棺入土
他的眼眶已經留不出淚來
他用含糊不清的聲音
說了幾句話
家人們以為是他最后的臨終遺言
卻又不知他說的是什么
他一急
眼睛就永遠定格在了那里
終于要進入墳墓了
入土為安了!
關于墳墓傳說的詩歌
一般指埋葬祖先的墳墓。出處:元無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俺去那祖墳里燒一陌紙去,若要富,敬上祖。從墳墓的縫隙向天空仰望。下面獻上詩歌一首《墳墓》。
《墳墓》
一角天空也那么寬敞、綺麗
蒼茫的天穹溢滿幻想
禁錮中
臆想也只是奢侈的向往
身體被釘在腐臭的棺材里
那些高遠的夢想
因我的身不由己
而變得遙不可及
我終究遇上了你
在同樣的心情旋律里
終于有了黎明的'氣息
灰色的世界片刻間被渲染得五彩繽紛
焉了的花兒又開始爭妍斗麗
夢也不再那么可望不可即
別了,凄滄的墓窩
自此,你只是個傳說
自掘墳墓美文
村里有些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卻吃不好穿不暖,究其原因是自己年紀大了,失去了勞動能力,沒有了經濟來源。子女呢?又不盡或少盡自己的義務,尤其子女多的,之間產生了攀比心理,自己老婆孩子熱炕頭,把老人擱在了一旁。
事情明擺著,老人得不到照顧責任全在兒女,可我朋友說,全在老人自己。
一天傍晚,我去朋友家。一家人剛吃過晚飯,坐著看電視。他剛打工回來的兒子對媽媽說,要去看望爺爺,并打算給爺爺600元錢,媽媽阻止他,說你爺爺并不缺錢花,錢就免了吧。誰知我朋友聽后很惱火:給爺爺錢是孩子心意,你為什么干涉他!說罷對兒子說:去吧,再晚你爺爺就睡了。
爺爺是一位退休老教師,退休金一月好幾千元,并不缺錢花,媽媽阻止兒子很正常,沒有什么不對。
朋友看我一臉不解,就解釋說:一個人在學校的教育目的明確,就不用說了。另一方面是家庭、父母的教育,因為是潛移默化,看起來不顯山不露水,可它的'效果卻是明顯的,會在孩子的一生中時不時地表現出來。
朋友最后得出結論:你不讓兒子給爺爺錢,以后你老了,需要兒子贍養時,他也會找出理由,像對待爺爺那樣對待你,甚至還會阻止他的兒子。一句話,這樣做是自掘墳墓。
聽了朋友的話,覺得道理是平平常常的道理,細想意義極其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