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表達心機的句子
【第1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第1句】:B 【第2句】:D 【第3句】:(1) 趙鼎把政事先后及應當召用的人才,分條列出放在座位邊,依次上奏實行.(2) 秦檜私下得知了這個消息,于是先彈劾他們.(3) 遺言囑咐他的兒子請求歸葬,于是絕食而死,天下人聽說后十分悲痛。
【第4句】:文內關于趙鼎治國才能的概括: (1)嚴厲處理劉韓二將沖突,不偏袒,能做到執法嚴明。 (2)合理安排范沖等人職務,盡其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3)監修神宗哲宗二朝歷史,司其責,能做到是非分明。 (4)勸阻高宗不要奢侈貪財,守其正,能做到犯言直諫。
【第1句】: 分 析: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在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項解釋不正確,由上句“檜陰知其事,乃先劾之”可判斷,“去”應為“離開”(朝廷),離職。
故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層級為理解B。 【第2句】: 分 析:此題考查理解文意及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
D項“趙鼎因揭發了秦檜的陽奉陰違”與原文不符,由“檜陰知其事,乃先劾之”可知,趙鼎想彈劾秦檜,但還未及揭發。所以選D。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第3句】: 分 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置、次第、陰、事、乃、劾、屬、食、悲。
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第4句】: 分 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能力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這是一道相對開放性的題,第一問可從文中找出能表現趙鼎治國才能的語句加以概括,然后選取你認為最突出的一個加以闡釋。
第二問可結合著自己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和感悟,從治國才能、品德、性格等角度分析。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參考譯文: 趙鼎,解州聞喜人。
四歲就成為孤兒,他的母親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曉經史百家之書。 高宗即帝位后,任命他為戶部員外郎。
劉光世的部將王德擅殺韓世忠的部將,而韓世忠也率領部隊奪取建康府官邸。趙鼎上書說:“王德率兵在外,擅殺沒有顧忌,這樣做如果都不予懲治,還有什么不可以做的?”皇帝令趙鼎拘捕審訊王德,趙鼎又請求下詔痛責韓世忠,而逮捕他的違紀的將吏交官府治罪,諸將肅然。
五年,皇上回到臨安,下詔任命趙鼎為左仆射知樞密院事、張浚為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趙鼎把政事先后及應當召用的人才,分條列出放在座位邊,依次上奏實行,于是,皇帝下令任命貴州防御使瑗為保慶軍節度使,封為建國公,在行宮門外建立資善堂。
趙鼎又推薦范沖為翊善,朱震為贊讀,朝廷輿論認為二人是天下最佳的人選。 建炎初年,皇帝曾因有奸臣誣蔑宣仁太后臨朝輔佐幼主的功勞而下詔,命史院刊修歷史,還未實行,當時朱勝非任宰相,皇上告訴他說:“神宗、哲宗兩朝史事多失實,不能傳信于后世,應當讓范沖刊定。”
正好勝非去職,趙鼎以宰相的身份監修二史,錯誤都得到了修正。皇上親自書寫“忠正德文”四字賜給趙鼎。
當初,皇上回到臨安,內侍移竹栽入內宮,趙鼎看到了,責怪他們說:“艮岳花石之擾,都出自你們,現在想重蹈前轍嗎?”于是上奏這件事,皇上聽后也變了臉色,并向他道歉。有個戶部官送錢入宮,趙鼎召他到相府嚴厲指責。
第二天,問皇上:“某人獻錢了?”皇上說“我要求的。”趙鼎說:“某人不應獻錢,陛下不應求錢。”
于是調此人到地方去了。 當初,張浚推薦秦檜認為他可共興大事,趙鼎再次任相時也以為是這樣,秦檜于是逐漸掌握了權利。
但是秦檜心機深險,外表隨和而心中卻不同。趙鼎與張浚逐漸發現了他的這個特點,于是一起商量著要彈劾秦檜。
秦檜私下得知了這個消息,于是先彈劾他們,張浚當初請求辭職,有圣旨召趙鼎。秦檜討厭他逼迫自己,貶他為泉州知州。
中丞詹大方誣蔑他受賄,趙鼎上謝表說:“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后說:“這個老頭還像以往那樣倔強。”
趙鼎派人告訴他的兒子趙汾說:“秦檜一定要殺掉我。我死了,你們沒有憂患;不然,禍及一家。”
遺言囑咐他的兒子請求歸葬,于是絕食而死,天下人聽說后十分悲痛。第二年,得旨歸葬。
孝宗即位,追賜謚號為忠簡,封為太傅,,追封為豐國公。論者認為中興賢明宰相,以趙鼎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