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勛章頒獎典禮好句子集合80句
開國大典教案
開國大典教案一
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7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
難點: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
【第1句】:導入激情
【第1句】:同學們,歷史是不能忘記的,歷史上的某些時刻更讓我們銘記。這節課我們就再次走進新中國成立時舉行的盛大的典禮。(齊讀課題)
【第2句】:觀看錄像,回顧中國屈辱歷史
(1)請學生談觀看后的感受
(2)師:舊中國是人間一座地獄,人民群眾受盡了痛苦、災難和屈辱。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領導全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終于迎來了解放,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迎來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上升。
【第2句】: 重點品讀“盛典”部分
(一)理解“莊嚴的宣告”句子
過渡:在人們的焦急等待中,典禮終于開始了。
【第1句】: 學生自由朗讀 5—10自然段
【第2句】: 請全體同學起立,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振奮人心的歌聲。播放《義勇軍進行曲》。
【第3句】: 正如歌曲中所說的,“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終于我們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迎來了偉大的歷史時刻。
【第4句】: 出示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 問:新中國成立了,你此刻的心情怎樣?(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無比興奮)
(2) 讀好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3) 讓我們親眼來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媒體播放:開國大典錄像)
【第6句】: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在場的30萬人和全中國人民的心歡呼起來!誰來讀第7節
出示句子: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1) 指名讀。
(2) 你認為哪些詞最能體現人民此刻的心情。(板書:歡呼 歡躍)
(3) 理解“歡呼”和“歡躍”。
(4) 大家興奮得又蹦又跳,多激動啊!誰再來讀。
(5)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還傳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就帶著這份激動再來朗讀第7節
(7)自由練習背誦
(二)品讀“三次掌聲”句子
經受了痛苦、屈辱、災難的人民群眾,今天終于揚眉吐氣、當家作主了,他們無比激動、無比興奮。人們通過歡呼鼓掌來傳遞這份心情,讀讀5—10節,找找描寫人民群眾掌聲的句子,畫下來,動情地誦讀。(板書:掌聲)
出示句子:(1)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2)起初是全場肅靜,只聽見炮聲,只聽見國旗和許多旗幟飄拂的聲音,到后來,每一聲炮響后,會場上就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3)他讀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一句的時候,廣場上的人們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觀禮臺上同時響起一陣掌聲。
(1)有感情地誦讀。
(2)這一次次的掌聲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情感?
(人民群眾愛新中國,愛毛主席,愛國旗)板書:熱愛新中國
(三)理解“瞻仰升起的國旗”句子
(1)當人們熱愛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時,人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來觀看?(崇拜敬仰)
(3)從哪些詞中體會到?(肅立、瞻仰等)
(4)“瞻仰”是什么意思?(仰望,恭敬地看)
(5)表示看的'詞還有很多,誰說?(俯視、瞧、仰望、眺望)
(6)課文用了一個瞻仰,你知道為什么?
(7)五星紅旗是神圣的,它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人民,所以說,學生讀“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8)注意“站”字,難道中國人曾經是坐著嗎?來,回顧曾經的屈辱,把心中的話寫出來。
出示: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 。
配樂“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交流。
【第3句】:自學“典禮前”部分
人民群眾的這份激動、興奮的心情在描寫典禮前的部分也有所體現,請同學們自學1—4自然段。
【第1句】:學生自學。
【第2句】:匯報,交流。
【第4句】:總結
1949年10月1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昂首站起來的日子,讓我們永遠銘記這個日子吧。
【第5句】:布置作業
摘錄、朗誦最令你激動的句子,背誦、抄寫課文第7自然段。
開國大典教案二
教學目標:
【第1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肅立”、“肅靜”的意思。
【第2句】:著眼全文,用學習小紙條的方式編制大典流程圖,理清全文脈絡,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文路閱讀”這種比較基本的閱讀長文章的方法。
【第3句】:研讀重點句子,初步感受開國大典的隆重和壯觀,背誦課文第七段。
教學過程預設:
【第1句】:導入釋題
板書并齊讀課題,理解“開國大典”的意思。
【第2句】:檢查預習:讀通文章學字詞
出示:
(1)人們有的擎著紅旗,有的提著紅燈。
(2)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大家見面了。
(3)聶榮臻 政治協商會議 中國共產黨
指名讀,齊讀。
【第3句】:初讀:讀通句子理思路
【第1句】:學生自由讀第一到第四段,想想,從這幾段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預設: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 參加的人數 人員 會場的布置 群眾隊伍的場面
教師總結:這四段介紹的是大會開始前的情況。(板書:大典前)
【第2句】:自由讀課文其余部分,完成學習小紙條上的流程圖。
【第4句】:再讀:整體感知說內容
【第1句】:大屏幕出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 )舉行典禮。下午三點整,典禮開始,首先( ),接著( ),然后( )。升旗以后,毛主席( ),在這之后,( )開始,最后是( )。
【第2句】:方法總結:(大屏幕出示:文路閱讀)
【第5句】:三讀:字里行間品大典
【第1句】:用心默讀課文的5—10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感受會場的氣氛,把最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氣氛的語句勾畫下來。
【第2句】:重點品讀: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點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導學生抓住“一齊歡呼”、“一起歡躍”等詞語體會人民的激動之情,體會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
(3)指導感情朗讀。
(4)大家再細細讀課文里的這段話,體會體會句子的意思,想一想: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華的版圖)
(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視頻。
(6)試著背一背這段話。
方法總結:文采閱讀
【第6句】:結課:意猶未盡賞文采
師: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很多處場面描寫值得我們好好去品味賞析,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7句】:作業布置:
【第1句】:將課文中你感受比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第2句】:課外去收集關于開國大典的資料。
課文《開國大典》的優秀教案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教學時,我們依據課文的敘述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第1句】:創設情境,樂曲激趣
1、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激發學習興趣。
2、啟發渲染:
這是一首戰斗的樂曲,它曾經鼓舞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奮斗。那么,新中國誕生時是怎樣的盛況呢?大家想知道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
3、如果把開國大典改成開國典禮可以嗎?為什么?
(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旨在制造懸念,吸引學生讀文。)
【第2句】:自主學習,提出問題
1、用你喜歡的讀書習慣快速閱讀課文。如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等等。
2、運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記憶字形。
3、聯系語境或查閱資料理解新詞。
4、這篇課文記敘了哪幾個場景?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5、給課文分段,并寫出段意。
6、你最喜歡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為什么?
7、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如果不能,在書上做上記號。
8、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激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第3句】:合作討論,釋疑解難
1、以疑難問題為類別,讓學生自由組合若干小組。
2、推薦各討論小組討論問題:
如,第一小組:學習6個生字的音、形、義,結合語境理解新詞;第二小組:理清段落結構,歸納段意;第三小組: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組:討論記敘的順序。
3、各個討論小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開討論:學生先匯報學習成果,然后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討論時,可以自由發言,相互提示,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主持人記下已解決的問題和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咨詢的準備。
4、各個小組在全班交流討論成果。
5、問題咨詢與小結。
【第4句】:探究領悟,升華情感
1、出示句子:
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2、引導學生圍繞這句話提出探究的問題,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換成走字,表達的效果一樣嗎?為什么?
⑶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⑷ 你讀了這句話,內心充滿著怎樣的激情。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探究,領悟新中國的成立的.確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總結探究的方法。
4、在課文中找出還需探究的句子,繼續探究。
【第5句】: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1、試一試,自己能找到有關開國大典的資料讀一讀,看一看嗎?如果找到并讀了,把篇名記下來。
2、寫一寫,依照課文的寫法,記敘你喜歡的一個場面。
【設計特點】
本案例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取現代教育傳媒技術等手段,通過設疑、討論、探究、釋疑等步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導學過程中,抓住課文重點,緊扣含義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讀自悟、升華情感等方式,理解課文內容,完成了三維目標。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是一篇長文,整體把握是必須的,那么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之上,該怎樣來引導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僅僅是走過場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煩瑣和肢解,來達到“長文短教”,提高效率呢?這是我在備課的時候深入思考的問題。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抓住這些“點”拓展到全篇,就能順暢地實現“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叩其一點,散發開去”的方法,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使課堂線條簡單,條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
【第1句】:“用一個詞概括對開國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統領一文
“會讀書的學生可以把文章讀成一句話,甚至讀成一個詞。”這是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課堂上以中心詞為切入點,將詞語的理解和課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機糅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就可化繁為簡,使課堂教學主脈絡清晰,順藤摸瓜,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條理地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思維的系統性,直達教學目標。另外,抓住這些詞語做為整體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導了學生讀書的興趣。當學生把“隆重”、“熱烈”、“莊嚴”寫在黑板上的時候,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便有了具體的落實。
【第2句】:“這些感受照應了題目中的哪個詞?”──緊扣題眼,教活一課
文章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體現,尤其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從文章的題眼切入,可以準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從而以此為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情操的感染。引導學生發現“隆重”、“熱烈”、“莊嚴”與題目中的“大”的聯系,學生有了頓悟感覺,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也為下一步直奔重點作好了鋪墊。
【第3句】:“課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大”?”──整合問題,串聯一篇
問題是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源頭活水,問題也可以作為指導學生閱讀的切入點。這就要求老師設計的問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是一問抵許多問的主問題。當然,我們現在更多的是提倡引導學生大膽提問題。但是學生設計的問題一般都比較瑣碎膚淺,這就需要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將學生的多個小問題,整合成一個能夠推進閱讀的“大問題”,這個問題覆蓋了全文,可以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又可讀,又可想,可說,可辯。
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并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后,不僅較為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有言曰:“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有在“高”“闊”的空間里,才能“任飛”“憑躍”!
叩其一點,散發開去,牽動對全文各部分的閱讀感悟,就能實現閱讀結構的優化,關鍵是我們老師能深入的理解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握課堂,多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深入理解新課標的精神,長文短教,提高效率這個目標就一定可以實現。長文短教,教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地,學生“學”的時間就增加了──他們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進行理解、進行欣賞,進而真正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開國大典》說課設計
“說課”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創造性的教研活動,方興未艾,已經成了小學學科教學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一頭聯系著“備課”,另一頭聯系著“上課”,起著極其重要的紐帶、調節作用。現以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開國大典》為例談談搞好“說課”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備而未必述,述而不求全。
【第1句】:“說課”必以備課為源頭為基礎
這是說好課的前提與保證,不能離開個人的獨立備課來侈談“說課”,中心“說課”人尤其要認真鉆研教材,務求深入、具體、周詳、細致。《開國大典》的備課先要次序有第地看一遍教材,包括目錄、第二組導讀、課文預習要求、課文、課后生字、思考·練習和相關教材即本組讀寫例話《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接著對照教材,認真閱讀教師教學用書,再圖示讀、備速讀、下水作業,爾后,在比較熟悉教材、教學用書的.情況下重點考慮教學設計,怎樣把教材變為學材,怎樣使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怎樣調配教學資源,合理落實課時教學內容任務,怎樣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質疑。從課文的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以及教材的編寫意圖,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要了然于胸并且有自己的見地。
所有這些備課中的體會收獲、酸甜苦辣,自然無須留在“說課”時全盤托出,這就叫“備而未必述”,但是這個較真的備就極為重要,“說課”就可以有備無患,切中肯綮,灑脫自如,游刃有余。
【第2句】:“說課”必以“上課”為標的以同仁為對象
這是說好課的關鍵所在和成功所系。“說課”就要說清“準備怎樣上課”,而聽你“說課”的不是學生而是你的同仁,所以就要考慮說得對大家上好課有助益。《開國大典》說課,說“教材”,就要說到這是一篇長課文、講讀課文、龍頭課文,題材珍貴、陌生但并不難理解,“開國大典”的歷史意義務必適當聯系建國五十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成就,民族有今天祖國有今天人民有今天,“開國大典”乃是一個劃世紀的里程碑;說“教法”“學法”,要突出以“讀”為綱,教師要搞好范讀、引讀、品讀、默讀,要突出訓練速讀,按全文-自然段-段三層推進,輔以細讀、精讀,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和意思比較深的句子,朗讀要突出本課“朗誦”的要求,反復訓練一般朗讀- 感情朗讀- 抒情誦讀- 背誦;說“教程”,第一課時安排快讀訓練(全文,自然段),做思考練習,讓學生質疑問難;第二課時安排細讀精讀,做思考練習【第2句】:3,師生共同解疑釋難(如“54門”標志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28響”表示中國1921年成立,走過28年的光榮歷程,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第三課時安排做思考練習【第4句】:5,突出朗讀、誦讀、背誦指導與訓練;說“具體建議”,是本課預習安排在課內,以便速讀,這一新要求的訓練得到嚴格、親切、有序的指導,二是課外組織觀看《開國大典》的影視,三以“開國大典到五十周年大慶”為范圍自行取材命題作文。這就叫“述而不求全,但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