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子比喻的句子
【第1句】: 用竹子做比喻寫句子
我家門前的竹子
在我家門前的空地上,栽種了幾棵竹子。前兩年還不見有什么動靜,這兩年竟迅速擴張,并越長越高,尤其在一場春雨過后,尤為明顯。怪不得有個成語叫“雨后春筍”呀!原來是因此而來呀!
它的快速生長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打量了竹子一番。茂盛的樹葉,蒼翠挺拔的竹干,十分精神。走上前,我仔細地看了起來。只見一般竹葉長12厘米左右,為翠綠色,在與枝干相接處還略有小細毛。竹干呈墨綠色, 一截約長20厘米,摸上去十分光滑,竟讓人愛不釋手。難怪自古以來的文人雅客們都喜歡竹子。就連蘇東坡也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陣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既像位位技藝高超的樂師,正在合作演奏悅耳的交響曲,又像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
【第2句】: 關于竹子比喻人的句子
【第1句】:遠看,那竹林綠得像一塊無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
【第2句】: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頂天立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著山區(qū)人民正直、質樸的品格和積極向上、艱苦奮斗的精神。
【第3句】:一場春雨過后,竹林吮吸著滋潤的甘露,孕育了好多胖娃娃,它們探出了黃花花的小腦袋,向大地展示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第4句】:霧靄的天來到這里,煙波浩渺,露水浸透了你的心扉。神神秘秘的霧嵐中,一座座飄渺的山峰,像一個個羞澀的竹海妹,演繹神奇夢幻的浪漫情調。
【第5句】:它們迎著春風,貪婪的吸吮著春天的甘露,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
【第6句】:他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克服了重重的困難,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頭上還戴著一頂頂綴有黃色穗子的帽子,就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可愛極了。
【第7句】:山上長滿了竹子,每逢春天,竹子發(fā)了芽,微風吹過,發(fā)出沙沙的響聲,遠遠望去,好像起伏著的大海的波濤。
【第8句】:晴朗的天來到這里,金燦燦的陽光灑在竹浪上,泛起碧海金波,漫天彩虹快樂地跳起舞蹈,笑逐顏開的游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情歌。
【第9句】:飄雨的天來到這里,淅淅瀝瀝的雨聲,讓人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蕩滌了奔波的塵埃;叮叮咚咚的泉水,流淌出一曲曲與心靈對唱的歌謠。
【第10句】:你看那片細細密密的竹林,四季常青,一根根輕盈細巧,未曾出土先有節(jié),細細的葉,疏疏的節(jié);雪壓不倒,風吹不折。
【第3句】: 描寫竹子的句子
竹 子 精 神
張興旺
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對梅花不知傾注了多少情。南宋詩人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風霜雪雨的堅強品格,更以文靜、高雅、虛心進取、高風亮節(jié)、樂于奉獻的美德而給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愛竹、欣賞竹、崇拜竹、贊美竹,不僅是因為竹的萬般風情給人以藝術的美感,而是因為竹的自然天情和獨特品格給了我哲理的啟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竹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整整,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的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jīng)受著風霜雪雨的抽打與折磨,但她始終“咬定青山”、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形象,為人師表、令人崇拜。
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當春風還沒有融盡殘冬的余寒,新筍就悄悄在地上萌發(fā)了,一場春雨過后,竹筍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謂“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對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機的寫照。當春風拂去層層筍衣,她便象個活潑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炯娜多姿。暑盡寒來, 她仍綠蔭蔥蔥,笑迎風霜雪雨。難怪白居易在《題窗竹》中留下這樣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盡,留向紛紛雪里看?!敝瘢?擁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jié),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 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 免撩蜂與蝶?!敝褡有臒o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澳友旱皖^,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jié)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這副對聯(lián),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xiāng),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xiāng)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xiāng)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 灶底燃燒,發(fā)揮光和熱。有幅對聯(lián)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敝衽c人類結下不解之緣, 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第4句】: 怎么用竹子來描寫借物喻人的句子
用竹子來描寫借物喻人的句子如下
“竹”有著青翠欲滴的葉,有挺拔不屈的桿,不正像一個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么?
看著搖曳的竹林,不禁令我我想起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樣的千古佳句。
“竹”——不驕不躁,不開花,甘于平淡與寂寞,難道不值得世人更多詩書的稱頌和贊賞嗎?
“竹”——一年四季地承受著風霜雨露的洗禮,始終在世人面前綻放著它最蒼勁的一面,作為一個有志向的學生,這樣的氣節(jié)不正是我所向往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