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菩提樹的好句子集錦5篇
關于菩提樹的詩句
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對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神秀(六零六?—七零六),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間在洛陽受戒。五十歲時嗣禪宗五祖弘忍,歷六年,升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開禪宗北宗一派。卒謚大通禪師。
自從佛祖釋加牟尼在靈山上捻起蓮花,臺下的迦葉尊者收回會心的微笑,禪就產生了。關于家鄉的詩句關于思念家鄉的詩句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此中翹楚者當屬首坐弟子神秀大師。
神秀是靠自己的修為逐步成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為“傳授僧”。五祖弘忍已經不止一次的說:“我弟子八零零,這里面沒有人能逾越神秀的見性”。于是,整個東山寺里的廣大僧眾,自然就認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
身是覺悟的根本(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以前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后世便將此樹稱為菩提樹),心像明鏡一樣,能照萬物。物象來時,鏡不增加,物象去時,鏡不減少。愛情詩句這里的“身”和“心”,實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為了切合詩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里,“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弘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
關于菩提樹的詩句的解析
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對話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神秀 (六零六.—七零六),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間在洛陽受戒。五十歲時嗣禪宗五祖弘忍,歷六年,升為上座僧。弘忍卒后,移住江陵當陽山玉泉寺,開禪宗北宗一派。卒謚大通禪師。
自從佛祖釋加牟尼在靈山上捻起蓮花,臺下的迦葉尊者收回會心的微笑,禪就產生了。關于家鄉的詩句 關于思念家鄉的詩句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此中翹楚者當屬首坐弟子神秀大師。
神秀是靠自己的修為逐步成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為“傳授僧”。五祖弘忍已經不止一次的說:“我弟子八零零,這里面沒有人能逾越神秀的見性”。于是,整個東山寺里的廣大僧眾,自然就認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
身是覺悟的根本(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以前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覺悟成佛,后世便將此樹稱為菩提樹),心像明鏡一樣,能照萬物。物象來時,鏡不增加,物象去時,鏡不減少。的“身”和“心”,實是互文,意思相同,只是為了切合詩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對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一詞為古印度語(即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在英語里,“菩提樹”一詞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寬弘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惡,覺悟真理之意。
菩提樹之戀作文
我為菩提樹震撼過、傾倒過,我依舊愛戀菩提樹。
真是太壯闊了。只要你接近它,就會感到它的全身充滿著一種動人的東西,這是青春,也是生命。
常被身邊事物所感動的詩人說,美是上帝的笑容。我相信。因為菩提樹,我才相信。
幾乎是整個童年,我都在被這生機之樹感染著,這生命的氣息滲透我的肌膚,在我的血液中蓬勃、沸騰。
我喜歡它在無風世界中的恬靜、雍容、脫俗、雅致,像巍峨大山一樣孑然而立。
我更喜歡它在風中的樣子。菩提樹的葉子最善于捕捉微風的呼吸,搖搖擺擺地舞動著,婀娜多姿,如裙裾曼舞。霎時,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密密匝匝的葉片宛若數萬只綠色的蝴蝶在飛翔,發出刷刷的響聲。這聲音迎合了大地的節拍,仿佛一切都隨著樹葉律動了起來。
更令我陶醉的是雄風吹動的時候。菩提樹仿佛從厚重的大山,變成了狂舞的海洋,浪花敲擊著樹枝發出鏗鏘有力的生命進行曲,拍打著碧藍的天空。
有一位很懂欣賞的朋友告訴我,她看到菩提樹時,幾乎驚呆了。菩提樹那絕美的綠色,就像要淌出一條溪流,彎彎繞繞,釋放著生命光芒,包裹了她的心。
在震撼中,她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被一個圣潔的靈魂所洗滌,所感動,所照亮。她覺得自己已經被這神圣的力量所征服,被這熱情的狂舞所感染,她的心被這生機所融化。那綠色仿佛穿透了她的四肢百骸,如同品一杯香茗,無法自拔。她感覺自己是蝴蝶的一員,穿梭于這片綠色的舞動的海洋里。
我與她有著同樣的感覺,但我的生命里沉淀著更多菩提樹的.碧葉。
第一次見到菩提樹,是在一位朋友的旅游照片中。我凝視著那徑入云霄的枝葉,心靈隨它心形的葉片一起搖曳。它的姿態看似隨意,卻又如同一位少婦,隱約流露出優雅高貴。菩提樹的綠,就像一汪天泉,灑入我貧瘠的心,蕩滌我的靈魂。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任那抹翠色灼傷我的雙眼。
很久之前,釋迦牟尼在一棵足有百丈高的菩提樹下,得道成佛。菩提樹或許沒有真正告訴釋迦牟尼那所謂的真諦,它僅僅是用自己澎湃的生機,包容萬物的顏色,讓釋迦牟尼體會到了自然的空靈與美。于是釋迦牟尼的心靈,便在這蓊蓊郁郁的菩提樹下,得以升華。所以才有后人望菩提樹而感慨萬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生命的力量在吟詠,生機的色彩在渲染,圣潔的靈魂在囈語……這是一曲難以參透的生命進行曲。
在這支寧靜而蓬勃的進行曲下,我的心里被凈化的一干二凈,把人生的醒悟,逐漸灌進我饑渴的心,灌進我還在襁褓中的人生。
隨筆:菩提樹
你們知道什么叫因果嗎?因果它主宰著整個宇宙,也主宰著我們每一個人。今天讓你們來學佛,就是為了懂得因果,把握因果,成佛就要從“因”上下功夫。有沒有誰問過自己,你每天來這里做什么?你是怎樣修的?怎么做的,每天都有收獲嗎?要知道時間過的很快,一剎那功夫,就一個接一個走了,能到什么地方去,卻還不知道,這不是件很悲哀的事嗎?我的痛心無法用語言表達。你們每個人在想什么,我都知道,有幾個在真正想往生凈土?眾生愚癡,你們也跟著愚癡?阿彌陀佛是天、人的大導師,也就是大家的師父,師父所傳授的佛法,是用來筏渡你們脫離輪回、往生極樂的寶船,要把師父的佛法落實在行動上,這才說明你已得到傳授,反之,我們想幫你們也幫不上。何況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你們要用這些佛法幫助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能脫離苦海,如果你們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去幫助別人呢?
為什么你們都不靜下來想一想,了生脫死是人生根本大事,你們把它當作什么?如果明天你就死了,今天你會怎么做?俗話說:“不見棺材不掉淚。”難道你要見了棺材也不掉淚?我希望你們拿出信心來,好好做,好好修,才不至于愧對師父。要知道他對我們一番苦心,對師父所說的話要思考它的含義,再來對照一下自己,看自己是怎么做的。有差距并不怕,就怕你不立刻趕上,所謂百煉成鋼,只要你愿意,你就一定能。佛法的精神就是讓自己成為主宰,主宰你的心、你的命,和整個宇宙融為一體,這就是我們要做的,我們要努力的方向和最終目標。這是多么崇高的一件事,也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啊,我希望你們有一天都能夠獲得真正的大自在。當年我在因地修行時,為的'就是這個。現在告訴你們這些,我是希望你們少走彎路。要知道我當年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所以你們是多么幸福啊。有了法船你不坐,卻仍舊在生死輪回的大海邊徘徊躑躅,不知所求,不知所了,不知所終,你們真的認為自己活得很快樂、很幸福嗎?如果不是,你有考慮過痛苦的根源嗎?為什么說你們沒有智慧,是因為你們不知道真正的樂,真正的苦,更可悲還在用妄心造業,如此一來,輪回無盡,哪有出期?我一次、兩次來開示你們,你們認為我是說給自己聽嗎?你看你們,有幾個真正思考我說的話,不要再迷惑顛倒了,時間不多了。
你看你們整天在忙什么,不是為吃,就是為睡,有幾個真心修道了生脫死?可悲啊,可悲!你們若把師父的話當耳旁風,就是把自己往閻王爺那兒送。自己去哪里自己要有個決定,決定了就要做到,否則,佛菩薩也幫不了你。讓我們再想想吧,今天為什么會到這里來?來到這里該做什么?自己先把這個問題對自己問,回答清楚再來修行,否則,一切都是空的,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罷了。
你可以欺騙師父,但是你也要欺騙自己嗎?欺騙師父,對他沒有什么影響,師父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走了,但是欺騙自己,你想想,繼續墮入輪回,那時候叫師父也沒用,自己不修因,果報當然要自己承受,這就是宇宙的規律。一分努力,一分收獲,為什么你們沒人敢說自己可以往生?正因為沒有努力,沒有耕耘土地,怎么談得上收獲?
師父在你們每個人心中都播下了一顆種子,這是一顆菩提的種子,要讓它發芽、長大、開花、結果,你就要給它澆水、施肥、松土、修剪樹葉。每天,每個人都要看看自己這顆種子是否長大、發芽,有沒有澆水、施肥、松土、修剪樹葉,這就是修行,這就是我們來這里的目的。
為什么你們不看自己的耕耘,而要看別人,別人怎樣關你何事?你唯有做好,才是別人的榜樣,才是幫別人。如果你自己的種子埋在土里,仍舊沒長大、發芽,甚至霉爛了,這關別人的事嗎?這是自己的事啊,自己的事就要自己做,父母也罷,子女也罷,夫妻也罷,誰幫得了誰?誰替得了誰?你們仔細想想,是不是那么一回事?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此刻開始,守護好心中的菩提種子。如果我們要比較,我們就要比誰的菩提樹長得最茁壯、最茂盛。我時時都和你們在一起,為你們憂而憂,喜而喜,多么希望見到你們真正的快樂。菩提樹下是你們的家,也是我的家啊。我經常去你們心里找我的家,可是卻找不到。讓我們期盼著,讓我們等待著,坐在菩提樹下分享著快樂和幸福,這就是我和你們師父最大的愿望。不管多久我都會等你們,不管多遠我都要把你們找回來,希望你們去用心聽我的呼喚,用心啊,要用心啊!
菩提樹是你,是我,是眾生,我們本來是一體,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好不好?不僅我們要有這樣的家讓眾生也有這樣的家,好不好?希望下次我再到你們每個人心里找一個家的時候,那里有一個家在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