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表達不成功絕不回頭的句子
【第1句】: 表示不再回頭的詩句
表示不再回頭的詩句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第1句】: 【第1句】:1 原文: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第1句】:2 譯文:
白酒剛剛釀熟時我從山中歸來,黃雞在啄著谷粒秋天長得正肥。
喊著童仆給我燉黃雞斟上白酒,孩子們嬉笑吵鬧牽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與秋日夕陽爭奪光輝。
游說萬乘之君已苦于時間不早,快馬加鞭奮起直追開始奔遠道。
會稽愚婦看不起貧窮的朱買臣,如今我也辭家去長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第2句】:【第2句】:1 原文:
《黃鶴樓 》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第2句】:2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云。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第3句】:【第3句】:1出處:出自漢朝劉向所著《荊軻刺秦王》。
【第3句】:2作者: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籍沛郡豐 邑(今江蘇豐縣)。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 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 易是其主要特色。
【第4句】:【第4句】:1 原文:《唐朝放妻協議》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 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愿娘子相離之后,重梳嬋鬢,美掃蛾眉, 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第4句】:2出處:據說,這是一份出土于敦煌莫高窟唐朝的和離書。
【第4句】:3賞析: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寫下這八個字的時候,不知他的心頭有沒有一絲酸楚?入骨沒有,眉 間心頭又為何一瞬間憶及前世今生?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相遇。那今生的夫妻之緣,便是結了三生之緣。 所以,才會有今生西湖邊攜手同游、盞燈下為你畫眉。這些年的賭書潑茶,終被煩躁、不 安、怨懟、癡怨替代,變成決絕的別離。
物是人非昨,她再也不是他的良緣,他再也不是她的執念。既然心灰燼,寸寸成冰,不如 承受這分裂之痛。道一聲珍重,珍重,再珍重。
【第5句】:【第5句】:1 原文:
《有所思》
[兩漢]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
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
【第5句】:2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邊。
我拿什么贈給你呢?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裝飾有珍珠和玉環。
聽說他有二心,心里傷悲,拆碎它。
搗毀它,燒掉它!燒掉它,風把灰塵揚起!
從今往后,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斷絕相思!
當初與你約會時,不免引起雞鳴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聽到屋外秋風聲里鳥兒飛鳴,情緒更亂,
一會兒天亮了,我就會知道該怎么做的。
【第2句】: 形容“決然不回頭”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釋義:
弓箭沐浴著霞光,寶劍照耀著寒霜。劍起案列的秋風,馳馬飛出了咸陽。國土一角仍淪陷,天子沒有收河湟。這種情況不改變,不擬回頭望故鄉。
【第2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出自兩漢曹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并游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釋義:
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游俠騎士。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楛木箭和強弓從不離身,下苦功練就了一身武藝。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進犯內地。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游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里。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里。
【第3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出自宋代鄭思肖的《寒菊 / 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釋義:
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窮。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第4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清代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釋義: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一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一名成卒適宜。
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志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你不妨吟誦一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
【第5句】: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出自唐代戴叔倫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釋義:
我巍巍大唐的獵獵旌旗在陰山飄揚,突厥胡人膽敢來犯定叫他有來無還。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第3句】: 描寫遇到困難不退縮的好句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句話是蒲松齡撰寫的自勉聯,意思是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捌聘林邸焙汀芭P薪嘗膽”是歷史上努力堅持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是指項羽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是指越王勾踐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最終打敗吳國的故事。
擴展資料:
歷史典故:
東漢時,耿龠是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一員名將。有一回,劉秀派他去攻打地方豪強張步,戰斗非常激烈。后來,耿龠的大腿被一支飛箭射中,他抽出佩劍把箭砍斷,又繼續戰斗,
終于把敵人打得大敗。漢光武帝表揚了耿龠。并且感慨地對他說:“將軍以前在南陽時提出攻打張步、平定山東一帶,
當初還覺得計劃太大,擔心難于實現?,F在我才知道,有志氣的人,事情終歸是能成功的?!?/p>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