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古詩(許你一場春暖花開)
描寫春天的8首經(jīng)典古詩詞,許你一場春暖花開。
《傷春》
楊萬里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詩人不僅有感于春光流逝,更主要的是為自己而感慨。詩人非愁即病的生存境況雖令人傷感,但“準(zhǔn)擬”二字卻流露出一絲希望之光。緊接著鋒芒一轉(zhuǎn),“依然枉卻”滲透著一股絕望的情緒。
圖片來源|攝圖網(wǎng)
《早春》
白玉蟾
南枝才放兩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
詩歌雖名為《早春》,但實際寫的卻是早春的梅花,而詩人著重抓住雪地里和月光下兩個典型環(huán)境來刻畫梅花的獨有神韻,展現(xiàn)出月光、白雪、梅花交相輝映的迷人圖景。詩歌的末兩句化用“煙籠寒水月籠沙”之意,收到了恰如其分的效果。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墻壁上的詩。詩的前兩句抓住臨安城的特征,描繪出當(dāng)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使得詩人觸景傷情。后兩句進(jìn)一步抒發(fā)詩人的感慨。“暖風(fēng)”既指自然界的春風(fēng),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fēng)。
《活水亭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全詩描繪了兩幅圖景:一幅是春江水漲,巨船大艦在江上漂行,輕盈如鴻毛;另一幅是秋冬水淺,多人傾盡全力推牽也難移動一條小船。這兩幅圖既有時令感,又有動態(tài)感,具有勃勃生氣;既區(qū)別于純粹的抽象說理,又蘊含了豐富的哲思。
《晚春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全詩采用擬人手法。“草木”本是無情物,卻在春光將盡之時爭分奪秒地綻紅吐綠,使得暮春景象一改以往的傷感,而是極富生機與活力,由此也可窺知詩人內(nèi)心的積極樂觀之情。
《三月晦日送春》
賈島
三月正當(dāng)三十日,風(fēng)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詩題“晦日”是指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詩人因苦吟作詩而忽略了大好春光,只好抓住這最后的春夜與之做伴,以為只要晨鐘未鳴就還是春天。詩人一改以往其詩作中的悲涼景象,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表達(dá)愛惜光陰之情。
《送春王逢原》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
詩人在送春之際流露出了濃濃的惜春之情。詩的首句用花事已了點明時間是暮春。第二句寫整日忙著筑巢的燕子,既展現(xiàn)出初夏時節(jié)的勃勃生機,又無意間淡化了詩人的傷春之感。三、四兩句借杜鵑的執(zhí)著啼叫,委婉地表達(dá)了詩人的惜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