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商書·湯誓原文拼音版注音、注釋及翻譯賞析
湯誓是中國古代國王發布的軍事法令之一。商代開國君主湯在征伐夏桀之時,軍旅會戰于鳴條之野,為戒士眾而作。現載于十三經之一的《尚書》之中。以下是尚書·商書·湯誓原文拼音版注音、注釋及翻譯賞析,歡迎閱讀。
尚書·商書·湯誓原文注音版
《 尚shàng書shū · 商shāng書shū · 湯tāng誓shì 》
伊yī尹yǐn相xiāng湯tāng伐fá桀jié , 升shēng自zì陑ér , 遂suì與yǔ桀jié戰zhàn于yú鳴míng條tiáo之zhī野yě , 作zuò 《 湯tāng誓shì 》。
王wáng曰yuē :“ 格gé爾ěr眾zhòng庶shù , 悉xī聽tīng朕zhèn言yán , 非fēi臺tái小xiǎo子zi , 敢gǎn行xíng稱chēng亂luàn ! 有yǒu夏xià多duō罪zuì , 天tiān命mìng殛jí之zhī 。 今jīn爾ěr有yǒu眾zhòng , 汝rǔ曰yuē :『 我wǒ后hòu不bù恤xù我wǒ眾zhòng , 舍shě我wǒ穡sè事shì而ér割gē正zhèng夏xià ?” 予yǔ惟wéi聞wén汝rǔ眾zhòng言yán , 夏xià氏shì有yǒu罪zuì , 予yǔ畏wèi上shàng帝dì , 不bù敢gǎn不bù正zhèng 。 今jīn汝rǔ其qí曰yuē :‘ 夏xià罪zuì其qí如rú臺tái ?’ 夏xià王wáng率lǜ遏è眾zhòng力lì , 率lǜ割gē夏xià邑yì 。 有yǒu眾zhòng率lǜ怠dài弗fú協xié , 曰yuē :‘ 時shí日rì曷hé喪sàng ? 予yǔ及jí汝rǔ皆jiē亡wáng 。’ 夏xià德dé若ruò茲zī , 今jīn朕zhèn必bì往wǎng 。”
“ 爾ěr尚shàng輔fǔ予yǔ一yī人rén , 致zhì天tiān之zhī罰fá , 予yǔ其qí大dà賚lài汝rǔ ! 爾ěr無wú不bù信xìn , 朕zhèn不bù食shí言yán 。 爾ěr不bù從cóng誓shì言yán , 予yǔ則zé孥nú戮lù汝rǔ , 罔wǎng有yǒu攸yōu赦shè 。”
尚書·商書·湯誓原文拼音版
《 shàng shū · shāng shū · tāng shì 》
《尚書·商書·湯誓》
yī yǐn xiāng tāng fá jié , shēng zì ér , suì yǔ jié zhàn yú míng tiáo zhī yě , zuò 《 tāng shì 》。
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于鳴條之野,作《湯誓》。
wáng yuē :“ gé ěr zhòng shù , xī tīng zhèn yán , fēi tái xiǎo zi , gǎn xíng chēng luàn ! yǒu xià duō zuì , tiān mìng jí zhī 。 jīn ěr yǒu zhòng , rǔ yuē :『 wǒ hòu bù xù wǒ zhòng , shě wǒ sè shì ér gē zhèng xià ?” yǔ wéi wén rǔ zhòng yán , xià shì yǒu zuì , yǔ wèi shàng dì , bù gǎn bù zhèng 。 jīn rǔ qí yuē :‘ xià zuì qí rú tái ?’ xià wáng lǜ è zhòng lì , lǜ gē xià yì 。 yǒu zhòng lǜ dài fú xié , yuē :‘ shí rì hé sàng ? yǔ jí rǔ jiē wáng 。’ xià dé ruò zī , jīn zhèn bì wǎng 。”
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臺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后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
“ ěr shàng fǔ yǔ yī rén , zhì tiān zhī fá , yǔ qí dà lài rǔ ! ěr wú bù xìn , zhèn bù shí yán 。 ěr bù cóng shì yán , yǔ zé nú lù rǔ , wǎng yǒu yōu shè 。”
“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尚書·商書·湯誓原文注釋
1.格爾庶眾:格:來。庶:眾多
2.臺:(yí宜)<代>第一人稱。我;我的。《尚書·說命上》:“朝夕納誨,以輔臺德。”
3.行:(háng航)《易·艮·辭》:“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書·禹貢》:“祗臺德先,不距朕行。”《詩·魏風·十畝之間》:“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詩·小雅·大東》:“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來,使我心疚。”《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論語·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戰國策·燕策》:“行而無信。”《爾雅·釋詁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東通謂語為行。”清洪頤煊《讀書叢錄》卷八:“《左氏哀元年傳》:‘因吳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權數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為言也。”這里用為言說之意。
4.夏:(xià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系傳說中禹的兒子啟所建立,奴隸制國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 ,即夏后氏。《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夏后皋。”《韓非子·五蠹》:“構木鉆燧于夏后氏。”《史記·貨殖列傳》:“虞夏以來。”
5.殛:(jí)《左傳·襄公十一年》:“明神殛之。”《說文》:“殛,誅也。”這里用為誅、殺死之意。
6.后:(hòu厚)《書·舜典》:“班瑞于群后。”《詩·小雅·楚茨》:“樂具入奏,以綏后祿。”《詩·周頌·時邁》:“允王維后。”《禮記·內則》:“后王命冢宰。”《左傳·文公二年》:“皇皇后帝。”《國語·周語》:“昔我先世后稷。”《說文》:“后,繼君體也。”這里用為君王之意。
7.舍:《詩·小雅·何人斯》:“爾之安行,亦不遑舍。”《左傳·昭公九年》:“舍藥物可也。”《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禮記·月令》:”耕者少舍。“《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里用為停止之意。
8.穡事:(sè色)《書·洪范》:”土爰稼穡。“《詩·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小雅·信南山》:”曾孫之穡,以為酒食。“《詩·大雅·生民》:”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說文》:”穡,谷可收曰穡。“這里用為稼穡之事,指農事。
9.割:(gē戈)古通”害“。《書·堯典》:”咨!四岳,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書·多方》:”日欽劓割夏邑。“《書·大誥》:”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這里用為危害之意。有損害,妨礙之意。
10.正:通”征“。《管子·山至數》:”故諸侯服而無正。“《禮記·燕義》:”司馬弗正。“這里用為出兵征討之意。
11.率:《書·舜典》:”蠻夷率服。“《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曰。“《古詩十九首》:”涼風率已厲,游子寒無衣。“這里用為相率,帶頭之意。
12.遏:《書·舜典》:”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呂氏春秋·安死》:”撲擊遏奪。“這里用為斷絕之意。
13.協:(xié鞋)《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書·洪范》:“協用五紀。”《說文》:“協,眾之同和也。”《資治通鑒》:“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這里用為和睦、融洽之意。
14.曷:(he和)《易·損·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書·盤庚上》:“汝曷弗告朕。”《詩·召南·何彼襛矣》:“曷不肅雝?王姬之車。”《詩·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詩·小雅·漸漸之石》:“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遑出矣。”《說文·曰部》:“曷,何也。”這里用為代詞,相當于“何”,表示疑問之意。
15.喪:(sàng上)《易·坤·辭》:“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論語·述而》:“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詩·唐風·葛生序》:“(晉獻公)好攻戰,則國人多喪矣。”鄭玄箋:“喪,棄亡也。”《說文·哭部》:“喪,亡也。”段玉裁注:“《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這里用為逃避之意。
16.若:《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詩·齊風·猗嗟》:“抑若揚兮。”《詩·小雅·雨無正》:“若此無罪,淪胥以鋪。”《老子·十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戰國策·秦策》:“織自若。”這里用為如此、這樣之意。
(17)賚(lai):賞賜。
(18)食:吞沒。食言:指不講信用。
(19)罔:無。攸:所。
尚書·商書·湯誓原文翻譯
伊尹輔佐商湯討伐夏桀,隊伍開拔到山西永濟一帶,于是與夏桀在鳴條之野展開大戰。戰前作動員令,即為《湯誓》。
王說:“來吧!諸位,都聽我說。不是我小子敢行作亂!是因為夏朝犯下許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去討伐它。現在你們當中肯定有人會說:‘我們的君王不憐憫我們眾人,荒廢我們的農事,怎么還能去糾正他人呢?’我雖然理解你們的話,但是夏氏有罪,我畏懼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啊!現在你們會問:‘夏桀的罪行究竟怎么樣呢?’夏王耗盡民力,殘酷地剝削壓迫自己的百姓。民眾對他不滿,怠慢不恭,同他的態度也不友好,他們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消失呢?我們愿意同你一起滅亡。’夏國的政治已經敗壞到這種程度,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
“你們只需要輔助我,奉行上天對夏的懲罰,我將重重地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不會說話不算話。如果你們不遵守誓言,我就會把你們降成奴隸,或者殺死你們,不會有所赦免。”
尚書·商書·湯誓原文賞析
夏桀在歷史上以殘暴著稱,由此導致了夏王朝覆滅。他自比為太陽,以為光照萬里,何等地自高自大!但是他忘了一點,當太陽最耀眼的時候,便預示著它即將西下殞落,輝煌難再。這世上從古至今,沒有永不殞落的太陽,而只有殞落之后有新的太陽升起。果然,夏桀的殘暴激起了天怨人怒,眾叛親離。從此,夏王朝的太陽便永遠殞落了。
商湯正是看準了天怨人怒的大好時機,舉兵伐桀他顯得沒有夏啟討伐有扈氏時那么自信,那么正氣凜然,而是以勸說加威脅,軟硬兼施,不由得有些讓人懷疑他振振有詞地控訴夏桀暴行時,是不是心懷鬼胎,另有打算?
慷慨激昂最容易激起聽眾的共鳴。善于演說的講演者早已把聽眾的心理揣摩透底了,正如有人很懂得用一把鼻涕一把淚來賺去別人同情愛憐一樣。
商湯肯定算得上是出色的演說家,那句“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是他編出來的嗎?)有巨大的穿透力,可以算得上是個千古名句。
我們應該學習商湯的演說技巧:先擺出一副謙和的姿態贏得印象分;直截了當提出最過硬的理由, 表明目的;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消除聽眾的顧慮,進一步說服和打動聽眾;表明自己決心已定,義無返顧; 最后嚴辭威脅加上利誘。別的不說,商湯在印象、心理、權威性諸方面都得分。有了民眾的支持,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