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全詩意思,原文翻譯,
【詩句】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處】唐.邱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意思翻譯】
草色剛受過一場雨的清洗,
松聲傳入打破了晚窗的靜謐。
如此的幽寂正與我的性格契合,
足以洗蕩我心中的塵泥。
此行雖未盡享賓主之意,
內心卻頗得佛禪“清凈”的道理。
我也象“雪夜訪戴”的王子遒興盡而返,
何必一定要等待見你。
【全詩】
《尋西山隱者不遇》
.[唐].邱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詩中寫尋訪友人不遇,不免悵惘,但所見景色優美,足以蕩滌心胸,領悟清凈之理,則不遇友人又無妨。暗寓王徽之雪夜訪戴逵之意。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妥帖自然。
【注釋】
①茅茨(ci):茅屋。②二句謂敲門無仆人出迎,從門縫看室內惟見桌椅。表示室內無人??坳P:叩門,敲門。③二句乃詩人猜想之辭,意謂如果不是坐柴車出游,定當是到水邊釣魚去了。巾柴車:乘坐有巾覆蓋的柴車。巾,此處作動詞。秋水:用《莊子· 秋水》典,意指水邊。④二句意謂我來彼往差失不得相見,我的殷勤之意徒興仰慕之思。差(cha)池:差錯,失之交臂而過。黽(min)勉:殷勤。⑤二句意謂面對這種投合的幽雅絕倫的景色,自然足以蕩滌心胸耳目。茲:此,指上二句所寫雨中草色,窗里松聲。契:投合。⑥二句意謂雖然未能盡賓主之誼的樂趣,卻頗能領會佛家清凈之理。⑦《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夜大雪,興致勃勃乘舟至剡溪訪戴逵(字安道),既至門,卻還,人問其故,徽之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倍溆闷湟狻V樱捍巳?,指所訪隱者。
【賞析】
詩開頭兩句寫隱者所居之地的情況,似在敘實,實寫隱者遠離塵世之心,兼帶出尋者不辭勞苦。三、四句寫到門而不遇。第三聯寫詩人在主人窗前的猜測:若不是乘柴車出游了,就該是去臨淵垂釣了。這些隱逸之士的閑適雅趣,不正面寫,而由尋訪者推斷出,較靈活。“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遠路尋來,差池不見,空負一片景仰之情??梢娫娙艘焉?。詩到此轉筆而寫隱居之地的景色:看著幽靜的景色,明白了清靜至理。由訪人轉為問景,詩人又滿足了。尾句寫詩人盡興游玩欣賞之后下山。這里暗用了《世說新語》中典故。王子猷居山陰,逢雪夜,忽憶起隱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即乘船而訪,經夜始至,及至門便返回,人問其故,王子猷答:“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詩人用此典來抒自己曠達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