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出處】唐·杜甫《望岳三首·其二》。
【意思翻譯】 西岳山勢險峻,那高聳處是 它的最高峰,大大小小的山峰羅立在它 的周圍,就像是它的兒孫一樣。西岳: 即華山。崚嶒(léng céng):山勢高峻的 樣子。竦(sǒng):聳立。尊:地位最高。 羅:分布。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華山等山岳群 峰矗立,一峰獨尊的景色。亦用以形容 身處絕頂,俯瞰四周而產(chǎn)生的唯我獨尊 的感覺。[例]我們來到了山頂,幾百里 苗嶺,這時都在我們的腳下,向四處瞭 望,群山起伏,蜿蜒如龍蛇飛舞,來時轉 過的一個一個高峰,這里看去都成了大 大小小的饅頭,頗有杜甫登華山時的感 覺:“西岳崚增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 孫。”(姜彬《雷公山之歌》)
【全詩】
《望岳三首·其二》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注釋】
①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出任華州司功參軍,此詩為赴華州途中所寫。 ②崚嶒(líng céng): 高峻貌。③諸峰句: 據(jù)《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同州府》載: 華山四周山峰有甕肚峰、白云峰、公主峰、玉柱、玉秀、朝來、虎頭、仰 天……諸峰,環(huán)立東峰、西峰、南峰左右,象似兒孫。④九節(jié)杖: 泛指仙人 的九節(jié)拐杖。《神仙傳》載,王遙遇雨,使弟子用九節(jié)杖擔篋,不沾濕。⑤ 玉女洗頭盆: 在中峰。據(jù)載,明星玉女祠前,有五石臼,號曰玉女洗頭盆。 其中水色碧綠澄澈,大雨不溢,久旱不損。⑥車箱: 指華山車箱谷,又稱 車箱峽,在二仙橋西。⑦箭栝: 當指華山箭栝峰。門: 指箭栝峰旁的通天 門。 蒼龍嶺過后有“單人橋”,過單人橋便是通天門。 另: 千尺?亦名箭栝。 ⑧白帝:古以西方之神為白帝。唐玄宗封華山神為白帝,華山建有白帝宮。
【題解】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于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為華州(今陜西華縣)司功參軍。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政治上的失意,使杜甫心情十分郁悶,他經(jīng)常眺望西岳華山,不禁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詩中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賞析】
詠華山一首,作者所寫的華山亦同樣雄偉。不過,與年青時代一首相比,這無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于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因此,詩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發(fā)端“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即寫華山崇高。作者雖然極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一句“安得”二字詰問,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難以實現(xiàn)。這好比作者欲要報國,卻總是報國無門,無可奈何的心情。“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兩句寫作者仰望之余,預計攀登之路。不過這始終并未實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時的盤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況一如作者縱有一腔抱負理想,卻只能空自盤算,無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詩以“稍待西風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作結,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見。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不順,使得作者產(chǎn)生了厭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熱鬧中尋得涼冷以自療創(chuàng)痛。以華山之頂比白帝之居,更表現(xiàn)了作者自感理想無可實現(xiàn)的失意徬徨。
【作者】
杜甫,唐代著名詩人,生平見前山東《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