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出處】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意思】你們這些人的身軀與名聲 都消失了,卻無礙于王、楊、盧、駱的 作品像萬古長流的江河那樣永垂后 世。爾曹:你們。不廢:無傷,無礙。 江河萬古流:作者把“初唐四杰”王 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作品比做 長流的江河。
【鑒賞】 原詩中有王、楊、盧、駱: 指初唐的四個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舊說稱 “初唐四杰”。當時體: 指初唐時的文體。輕薄: 膚淺的人。哂: 譏笑。爾曹: 你們這一伙人,指譏笑四詩人的人們。原詩意思是: 王、楊、盧、駱四位詩人的文體是當時的風尚,某些輕薄的人寫文章譏笑他們,諜諜不休。你們這些譏笑別人的人早已銷聲匿跡、湮沒無聞了; 而四位詩人的詩,卻像長江大河萬古長流一樣,流傳久遠,絕不因為你們的誹謗而受到什么影響?!盃柌苌砼c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兩句詩,今天用來比喻那些反對真理、破壞倫理,企圖誹謗歷史文化者,到頭來必定徹底失敗,身敗名裂; 而正義事業,必將如長江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勢,滌蕩一切污泥濁水,而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用法例釋】
一、用以說明某些人的 反對無礙于文學藝術家(亦可指思想 家、科學家等)及其作品流芳后世。
[例1]魯迅也好,曹雪芹也罷,不因學者 的譽詞而增輝,也弗以惡人的詆毀而失 色。古人所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 江河萬古流”,真是絕妙的詩句,證之于 群丑詆毀魯迅,不亦可乎? (孫郁《棒喝 時代:在這個時代尤其需要保護魯迅精 神》)
[例2]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也有過 反孔子的思想與行為,但是,孔子依然 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儒家的圣 人。今后再有什么風云變幻,也不會改 變這種局勢。杜甫有兩句詩很深切: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周桂鈿《儒學與當代中國政治》)
二、用 以比喻無論反對者怎么樣,都阻礙不了 人或事物的發展或社會的前進。[例] 幸而真理總是客觀存在的,姚文痞的棍 子雖然逞威于一時,到頭來畢竟是“爾 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夢想 打盡天下的姚棍子,只是打倒了自己, 而且連棍子也一起被人們丟到垃圾桶 里去了。(馮英子《雜家何在》)
【英文翻譯】
But your bodies and souls will fall into decay.
While their fame will last as the river flows forever. (譯者未知)
But you will perish with your criticism,while
Their fame will last just as the river flows fore"er. (譯者未知)
【全詩】
《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杜甫.
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導讀入境】
所選的這一首是論初唐四杰的。初唐詩文雖尚未擺脫六朝藻繪積習,但由于四杰的改革創新而起到繼往開來、始暢唐風的作用。本篇以四杰為例說明,評論作家,不應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體現了作者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具有深刻的哲理意義。
王楊盧駱一反當時宮廷淫靡之詩風,形成了初唐詩風的體制風格,而時人譏笑、批評“四杰”輕薄為文者至今仍未停止。其實,你們這些評論者不過是曇花一現,隨著生命的消失,名字也就消失了。而四子的作品有如江河不息,萬古常流,永遠為后人傳誦。
【賞 析1】
這首論詩絕句肯定了四子的文學成就,對譏笑四子“輕薄為文”者予以辛辣的嘲諷,強調四杰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他們這些人所望塵莫及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世代傳頌,歷經千古而不衰,成為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它寓意深刻,具有豐富的哲里內涵。它意在指出:評價詩文的體制風格,要看它是否反映了時代的需要,在當時所起的作用及對后世的影響如何。同時它使人領悟到:應運而生的新事物、新風尚或許不能盡善盡美,但因它代表了時代的發展,因而將得到世人的肯定,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啟發人們要大膽探索,不斷改革,銳意創新,發奮有為,對人類、對社會有所貢獻。指出那些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抱殘守缺,或自以為是,貧圖一己之利的淺薄之徒必將遭到歷史的無情唾棄。
也許時間能沖淡記憶,也許歲月能改變山河,但歷史將不斷證明一個永恒的真理:人類要發展,社會要前進,那些促進歷史發展,反映人們呼聲,為廣大人民眾所歡迎的新文學、新風尚、新思想才可有長久的生命力。
【賞 析2】
第二首談對初唐四杰的評價問題。如何評價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位作家,在當時有嚴重的分歧。有如后來新舊《唐書》所反映的:《新唐書·文苑傳序》贊揚四杰“絺句繪章,揣合低昂,故王、楊為之霸”;《舊唐書·文苑傳上》則貶低說“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藻淺露”。杜甫既反對對四杰采取輕率否定的態度,也不同意夸大他們的地位和作用。他首先提出四杰的創作是“當時體”,即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文體風格,指初唐四杰還沒有完全擺脫相沿五百年之久的六朝浮艷詩風。當時許多人認識不到作家的創作不可能脫離時代風尚的影響,因而無休止地哂笑四杰的文體輕浮。杜甫認為四杰的作品從內容上突破宮體詩的束縛,以廣闊的社會生活題材,真實的思想感情,在唐詩發展中起了承先啟后的作用。所以后兩句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盃柌堋?,指那些哂笑四杰的人,他們將湮沒無聞,他們的哂笑也不能阻止四杰的創作如江河長久流傳。
【思考題】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意在贊頌四杰的文學成就,它證明了一個什么真理? 給你的啟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