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
【出處】唐·元結《賊退示官吏》。
【意思翻譯】往昔遇上太平盛世,在山林隱居二十年。泉水汩汩流過庭戶,幽谷洞穴就在門前。繳納賦稅都有定期,夜晚還能安然睡眠。
【全詩】
《賊退示官吏》
.[唐].元結.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
忽然遭世變,數歲親戎旃。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
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
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
【題解】
這是首斥責統治者橫征暴斂的詩,比較起來揭示出一個道理:苛政猛于盜賊。詩人用詩序交代歷史背景,然后在詩中表現官吏不顧人民死活,與“夷賊”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惡行。
【注釋】
①癸卯歲: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②西原賊:指一個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民族?!百\”是封建士大夫對武裝反抗的少數民族的污蔑性稱呼。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③永:永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縣。邵: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陽市。④邊鄙:邊境。⑤井稅: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賦稅,這里借指唐代按戶口征取定額賦稅的租庸調法。有常期:有一定的限度。⑥親戎旃(zhan氈):親身經歷軍旅生活。戎旃,軍帳。⑦典:掌管。⑧山夷:指山區的少數民族,即序中所說的“西原賊”。⑨使臣:皇帝派下來催征賦稅的租庸使。將:奉。⑩時世賢:當時所認為的賢能官吏。(11)委符節:指棄官。委,棄去。符節,指朝廷的委任憑證。(12)刺船:用篙撐船。(13)將家:攜帶家眷。
【賞析】
首先,作者對昔年的生活安適作一回憶,不光是自己的隱居安樂,就是百姓也是一樣的安寧。如此太平盛世多么令人神往。繼而,世事突變,就連作者這樣的隱居之士也要“親戎旃”,與盜賊打起了交道。作者出仕后,在現任治所又遇上“山夷”。然這里之賊卻如此之“仁”,竟有“憐”人之心,詩人所在之城得以保全。接下來作者以反詰之語把“官”與“賊”作對照,“賊”比“時世賢”更得人心,竟然是“傷可憐”而不“絕人命”。最后作者態度堅決的表明,既不能違“王命”,又不能做“絕人命”之“征斂者”,為處理這一矛盾,作者寧可棄官、歸隱江湖,而絕不做殘民媚上的“時世賢”。
這首詩是一位具有仁政愛民思想的清明官吏的心聲,作為一位封建文人,作者敘事抒情、指陳事實,直抒胸臆,用字率真摯樸。反詰官吏之句,字字沾淚,句句帶血,感人肺腑。這首詩體現出元結之詩質樸簡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
【賞析】此詩是一首針砭時弊的諷刺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十二 月,“西原蠻”(古時對廣西西原少數民族的貶稱)攻陷道州(今湖南道縣)。 次年五月,元結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永州、破邵州,但未侵犯 道州。道州經歷兵燹,民生困頓,社會凋敝,卻不幸又逢朝廷派來的官吏 橫征暴斂,民怨沸騰有加。詩人有感于民生之困頓與官吏之殘暴,乃作詩 以賦志。
“昔歲逢太平”六句,詩人追憶曾在山林中二十余年的太平生活。當 時的情況是:井泉就在院內,山洞溝渠就在門前。那時官府收賦稅有一定 的限度,每到晚上都能安然入睡。詩人與其家人,隱逸山林,雖然并不富 足,但能安享太平,倒也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