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出處】唐·白居易《長相思》
【意思】思念悠長,怨恨悠長,怨恨 要到他歸來時方能休止。悠悠:長久。
【鑒賞1】 相思無限,怨恨也無限,直到丈夫歸來,怨恨才能消除。悠悠: 是深長綿延不絕的意思,這首詩或作 “別情”,可當做描寫游子的別情,也可看作是婦人的閨思。游子思鄉情切,除非回到家里,哀怨才能休止; 閨婦怨恨丈夫, 直到丈夫歸來,怨恨才能消除。
【鑒賞2】 月明之夜,思婦難 眠。倚樓待愛人歸來,卻不見他半點蹤影。思極而恨,只有愛人回鄉, 此恨才除。詞句以明亮的月光與思婦內心世界中的恩怨相融洽,柔和貼 切。且頻用疊字疊韻,具有民歌風味,形成一種行云流水的效果,朗朗 上口。
【用法例釋】
用以形容盼歸不得,愁 怨難了。[例]女人對男人,永遠覺得該 著他們欠著他們。盡管她們自己也在 外面山一程水一程地苦斗,回到家里卻 更加風一更雨一更地苦等。“思悠悠, 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呀。(韓小蕙 《欲說還休》)
◇他原說今 年秋天一定回國,而現在卻說要 等到明年了。難道他不想家,不 想我和小軍?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 (曾靜 《濛濛 細雨中》)
【全詩】
《長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注釋】 ①汴水: 即汴河,其故道經宿縣、靈壁、泗縣入淮河。②泗水:即泗河,其故道經宿遷、泗陽而入淮河。③瓜州:在江蘇邗江縣南,為運河入長江處。
【鑒賞】
這是一首閨怨詩,描寫了思婦月下倚樓遠眺的心緒,營造出 哀怨憂愁的氛圍,藏情感于景致之中,真是應了王國維那句“一切景語皆 情語”。作為佳作一篇,也受到了頗多好評,譬如《花庵詞選》就評兩首《長 相思》道:“非后世作者所及。”有一些學者認為“汴水流”四句皆說錢塘景, 而謝朝徽在《白香詞譜箋》中說:“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受汴水合流 而東南入邳州。韓愈詩‘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揚 州府南,皆屬江北地,與錢塘相去甚遠。叔陽謂說錢塘景,未知何指。”但 這并不影響我們賞析這首詞作,在這里拋開這個問題,來聽聽思婦的心。
上闋鏡頭由近及遠,汴水泗水潺潺流,汴泗入淮,一路南下,到瓜洲渡 頭。遠方山色沉重,含煙帶愁。這里的“吳山”泛指江南群山。此景象在 這里屬虛寫,并不是思婦實際看到的,而是想象的路徑,追蹤愛人的步履, 是一次精神的遠游。寫出這漫漫南上路徑,可見思婦與丈夫相隔重山復 水。山水本無情,但在少婦眼中這山容水貌都愁痕點點,此處為移情。看 似山愁,實為人愁,故滿眼望去,山山水水皆是愁。另,前三句里用了三個 “流”字,除了流水之意,是不是還蘊含思隨流水綿綿長流的意味呢?
下闋“思悠悠,恨悠悠”,“悠悠”二字寫出了幽思深長,而疊詞又體現 出了相思與幽怨的深度和長度。離恨綿綿不絕,只有愛人歸家之時才能 停止。最后一句“月明人倚樓”,如畫龍點睛之筆,末了,才點出本詞的主 人公,才實寫思婦望遠懷人的畫面,而前文的心靈遠游,幽思離恨全基于 思婦月下憑樓遠眺。牽腸掛肚的人久盼不歸,“恨”正是因為愛之深,相思 情切,而久盼無望,由此離恨生。正如《長恨歌》所云“此恨綿綿無絕期”, 方止于愛人歸時。
詞作用詞精致,潘游龍《古今詩余醉》:“‘點點’字,俊甚。”而陳廷焯 《詞則·放歌集》中道:“‘吳山點點愁’,五字精警。”而末句“月明人倚樓”, 更是語短情長。通讀全詞,閨婦憑欄望遠思夫,沉溺于思念幻想之中,更 加加深了離別之后的孤獨之感。全詞不著痕跡,卻脈脈含情,個中離愁別 情,幽思綿綿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