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到門不敢題凡鳥,看竹何須問主人。
【出處】唐·王維《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意思】呂逸人隱居之地方,與塵俗世事隔絕。我專程來柳市南頭訪問呂逸人。
來訪未遇主人,參觀主人的住地環境何必詢問主人。
【題解】詩句乃王維拜訪呂逸人未遇之 后所賦。這里引用兩個典故,表抒對呂的無限敬仰之情以及二人間的親 昵情誼。“凡鳥”是鳳的繁體字(鳯) 的“析字”。《世說新語·簡傲》 記載: 三國時魏嵇康與呂安平素要好,一次呂安探望嵇康,不巧未遇。 呂安于門上題一“鳯”字,譏諷嵇只是一只凡鳥。本詩說不敢在門上 題凡鳥,是表達作者對呂逸人非同凡俗的崇敬之情。“看竹”典出《晉 書·王羲之傳》,王羲之子王徽之見吳中一個大夫家有好竹,前往觀賞, “諷嘯良久”,主人留他賞竹。這里引用此典既對友人高風亮節、風雅 居憩的贊賞,又表現二人友誼之摯厚,友人不在也可自行觀竹。詩句含 蓄,耐人尋味。
【鑒賞】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借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比況呂逸人的住處,著一虛筆。于長安柳市之南尋訪呂逸人,跟一實筆。一虛一實,既寫出呂逸人長期“絕風塵”的超俗氣節,又顯示了作者傾慕向往的隱逸之思。
“到門不敢題鳥,看竹何須問主人。”訪人不遇,本有無限懊惱,然而詩人卻不說,反而拉出歷史故事來繼續說明對呂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見其尋逸之心的誠篤真摯。“凡鳥”是“鳳”字的分寫。據《世說新語·簡傲》記載,三國魏時的嵇康和呂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呂安訪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呂安于門上題“鳳”字而去,這是嘲諷嵇喜是“凡鳥”。王維“到門不敢題凡鳥”,則是表示對呂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見《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聞吳中某家有好竹,坐車直造其門觀竹,“諷嘯良久”。而此詩“何須問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沒有遇見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處,也會使人產生高山仰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