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分三足鼎,業(yè)復五銖錢。”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勢分三足鼎,業(yè)復五銖錢。
【出處】唐·劉禹錫《蜀先主廟》。
【意思翻譯】 劉備創(chuàng)建蜀國,與曹魏、孫吳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又恢復了五銖錢的使用。“五銖錢”由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鑄行,錢面 上有“五銖”二字,后來王莽代漢,“五銖錢”被廢止禁用。東漢初年,光武 帝劉秀又恢復了五銖錢。此處借錢幣為說,以喻劉備振興漢室的雄心壯 志。此句是對前句“凜然”于天地之間“英雄氣”的具體講述。詩句“三足 鼎”“五銖錢”自然成對,渾然天成。
【全詩】
《蜀先主廟》
.[唐].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yè)復五銖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注釋】
①天下英雄: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②五銖錢: 漢武帝在位時鑄的貨幣,王莽篡位后廢止。在這首詩題下,詩人自注:“漢末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故詩人將五銖錢比興漢室。
③凄涼二句: 指劉禪降魏后,司馬昭在洛陽為他舉行宴會,使蜀女樂在宴席前演奏,旁人都為之羞憤,而劉禪卻談笑自若,司馬昭問他:“頗思蜀否?”劉禪居然答復“此間樂,不思蜀。”
【全詩賞析】
此詩當為穆宗長慶元年(822年)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所作。從內容來看,詩很可能是作者在瞻仰蜀先主廟后所抒發(fā)的感慨。作者既歌頌了劉備振興漢室的理想,開創(chuàng)蜀國的功業(yè),禮賢下士的美德; 又為他生兒的不肖,身后事業(yè)的消亡深表嗟嘆。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及自身的遭際,就不難窺探出其中以史鑒今,懷古傷今的深意。詩的前五句寫劉備創(chuàng)業(yè),后三句寫劉禪毀業(yè),前寫經驗,后寫教訓,但都未明言直說,而是貼切的典故,鮮明的形象,對比的手法含蓄也表現(xiàn)出來,使人受到感染,得到啟發(fā)。
三、四兩句深入一層,贊頌謳歌劉備的功業(yè)。下句,意謂對漢朝基業(yè)之繼承。“五銖錢”是漢武帝以來的錢幣,王莽篡漢后廢止不用。漢末童謠: “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這里用“復五銖錢”代指先主要恢復漢業(yè)。上句是為實現(xiàn)下句的目的的手段。其中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詩人未提及一語,讀者盡可遐想:劉備戎馬半生,轉戰(zhàn)南北,櫛風沐雨,嘔心瀝血,幾經勝敗,才得以在亂世之中“勢分三足鼎”。有遠大政治抱負而未能實現(xiàn)的劉禹錫,對蜀先主劉備,崇敬之中,不無欽羨。前四句,全面鋪敘,大事渲染,是“開”;后四句急轉直下,悲不自勝,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