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出處】唐·李頎《古從軍行》。
【意思翻譯】夜晚風沙彌漫,漆黑一片,軍 營中回響的只有巡夜的打更聲和如泣如訴的幽怨的琵琶聲,軍中的景象 是多么的悲涼和寂寞! 抒發了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
注: 公主琵琶,代指思鄉之曲。刁斗,古代軍中銅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飯,晚上敲擊代替更柝。行人,指出征將士。
【賞析】 遠行的人聽到軍中發出的刁斗聲,只覺得像在陰暗的風沙中一般。想當年公主和番烏孫時,在馬上只借著彈琵琶來訴說心中的幽怨,實在非常凄涼!
【賞析】夜闌人靜之時,出征戰士營壘之中傳來陣陣刁斗之聲,這聲 音在塞外北風和沙塵的裹挾下顯得低沉沙啞。那和親遠嫁的公主信手彈 撥著懷中的琵琶,曲調之中飽含著深深的憂愁哀怨,如泣如訴。詩句描繪 的是夜間塞外營壘之中的清冷場景:“風沙暗”既是塞外惡劣環境的真實 寫照,也預示著戰事的緊急與殘酷;“公主琵琶”既是對古今和親女子凄慘 命運的描畫,也彈撥出了世人對戰爭的聲聲怨言。再加上刁斗之聲的渲 染,此句顯示出不同于前句的濃重的悲涼感,撼人心魄,惹人嘆息。語言 質樸厚重,意境深遠悠長。
【全詩】
《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處,空見蒲桃入漢家。
【題解】
這是一首反對黷武戰爭的詩。明寫漢武帝用兵開邊,實際是譏諷唐玄宗窮兵黷武,致使廣大將士生靈涂炭的行為。
“從軍行”是樂府古題。此詩寫當代之事,由于怕觸犯忌諱,所 以題目加上一個“古”字。它對當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視 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徑,加以諷刺,悲多于壯。
【注釋】
①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五公里處,是兩務小河交叉處的一個小島。 ②行人:指戰士。刁斗:古代行軍器物,銅質,有柄,可容一斗,白天用作燒飯,晚上擊以巡更。公主句:漢代公主劉細君遠嫁烏孫曾彈奏琵琶。幽怨,怨其遠嫁。 ③玉門:即玉門關。漢代設關,漢代設關,在今甘肅敦煌市西,是當年中國和西域分界的關隘。被遮:被阻斷。應將句:只得拼著性命隨輕車將軍前往死戰。輕車,將軍名號。這正是一場掠奪戰爭。 ④蒲桃:即葡萄,漢代從西域引進。
【點評】
此詩全篇一句緊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畫龍點睛, 顯出此詩巨大的諷諭力。詩巧妙地運用音節來表情達意。第一句 開頭兩字“白日”都是入聲,具有開場鼓板的意味。三、四兩句中的 “刁斗”和“琵琶”,運用雙聲,以增強音節美。中段轉入聲韻,“雙雙 落”是江陽韻與入聲的配合,猶如云鑼與鼓板合奏,一廣一窄,一放 一收,音節最美。中段入聲韻后,末段卻又選用了張口最大的六麻 韻。以五音而論,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節錯落, 各極其致。全詩先后用“紛紛”、“夜夜”、“雙雙”、“年年”等疊字,不 但強調了語意,而且疊字疊韻,在音節上生色不少。
【賞讀】
詩的開頭兩句寫緊張的軍中生活。將士們白天望烽火,黃昏飲戰馬。接著兩句是環境描寫,描繪出一幅風沙彌漫,一片漆黑的景象。在這景象里,聽得見巡夜的打更聲和如泣如怨的琵琶聲。表現出寂靜而荒涼的環境氛圍。五六句詩人又著意渲染軍營外邊陲的環境。野云萬里之外荒涼得不見城郭,只看見雨雪紛紛連接大漠。寫出了凄冷苦寒的軍旅生活,反映出將士們從軍的艱辛。接著兩句詩人沒有正面寫軍人們的哀怨,而是以土生土長的胡雁胡兒的哀啼落淚來烘托戍邊行人的凄苦,“夜夜”、“雙雙”的疊用,具有很強的藝術力量。
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將士們想班師回朝卻不可能實現。據《史記·大宛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攻大宛,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又不允許,在玉門派人攔截并下令“軍有敢入者輒斬之”。詩的后四句就是針對這一事而寫的,漢武帝一意孤行,不惜犧牲千百萬將士的生命。也暗刺當朝統治者輕啟戰端,窮兵黷武,不管人民的死活,草菅人命,最終只能換得區區的蒲桃而已。
這首詩一句緊承一句,末句畫龍點睛,顯示出這首詩的諷諭力,音節錯落,多用疊字強調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