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出處】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意思1】 青山淡淡,綠水迢迢,深秋 的江南草木凋落。迢(tiáo)迢:遙遠的 樣子,此處形容江河源遠流長。草木 凋:一作“草未凋”。
【意思2】迢迢 (tiao): 形容路途遙遠,此處用來形容江水遠源流長。句意: 遠遠望去,青山隱隱約約連綿不斷,江水迢迢,奔流不息,雖然時已深秋,可江南大地仍然芳草碧綠,尚未枯萎凋零。描繪了美好的江南風光。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青山隱現(xiàn),綠 水長流,草木凋落的秋景。[例]樓上空 無一人,窗外湖光山色,窗下水清見底, 河底水草搖曳;風帆過處,群群野鴨驚 飛,極目遠眺,有青山隱現(xiàn)。“青山隱隱 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陸文夫 《吃喝之外》)
【全詩】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題解】
揚州歷來繁盛,唐朝更是如此。韓綽不知為何人。杜牧曾在江南任職,此詩為離開江南時所作。在這首詩中,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朦朧絕美的氛圍,道出思念友人的縷縷真情。
【注釋】
①韓綽:其人不詳。 ②二十四橋:在揚州城西門外,因曾有二十四美人于橋上吹簫,故名。一說即吳家磚橋,又名紅藥橋。一說揚州有二十四座橋。清梁章鉅《浪跡叢談·二十四橋》還列舉了二十四橋中二十一座橋名。玉人:指揚州歌伎。
賞讀
【全詩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是古典詩詞中寫揚州的名篇,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揚州是杜牧的舊游之地,他在作客江南時,仍眷戀著揚州的繁華旖旎,于是把這種懷念之情寫給了在揚州的朋友韓綽判官。韓綽生平不詳,杜牧與韓綽當為熟友,另有《哭韓綽》一詩。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在詩歌的開首二句,詩人揮筆寫下深深留映在腦海中的江南美景。首句先從大處落筆,抓住了江南風光,青山迤邐,似與天接,綠水迢迢,蜿蜒如帶。不僅如此,時令雖已是深秋,但江南大地依舊山青水秀,景致不減春色。詩句中的“隱隱”與“迢迢”兩組疊字的運用,傳達出江南綠水青山溫柔嫵媚的神韻,也表明江南的山水此時此刻離自己是相當之遙遠。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江南的諸多景致留給詩人印象最深的則是二十四橋上觀賞明月。徐凝在《憶揚州》詩中曾道: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的明月之夜是何等的迷人。詩歌最后以玩笑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問老友韓綽在這深秋之夜、皓月高懸之際,是否在何處教那些歌妓吹簫呢?
這首詩歌用最為簡單的語言寫出最富有特色的事物,并能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與想象;并沒有直接抒情,但卻含蓄著最蘊藉的感情。前人說這首詩是杜牧“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從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來看,這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