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出處】唐·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意思翻譯】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yǎng)本性我何以精熟。
【全詩】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全詩賞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遺言”或作 “遣言”。冥: 暗合、默契。高久 《征士頌》: “神與理冥?!笨樞裕?《莊子》 “繕性于俗”??槪我病R馑际钦f: 利用 (借助) 語言尚可喻曉其佛理,悟性何由治之? 惟使純一哉。佛教有一種自心覺悟的解脫方式,即悟。要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必須坐禪靜修(漸修)或者心下頓悟。但是,無論是漸修或是頓悟,都需要發(fā)掘人本來就有的佛性——本心。只要認(rèn)識到 “我心即佛”,發(fā)現(xiàn)真性,就能徹悟佛法真諦。然而,本心人人皆有,禪定個個都會,關(guān)鍵是要誠,由誠至 “悟”,達到 “梵我合一”。這是一種無內(nèi)無外,虛幻神秘,萬象森列而又一切皆空的境界。這境界,絕非語言文字可以析解,所以詩家要說 “真妄” 以外 “無詞”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