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出處】唐·王維《終南山》。
【譯注】太乙峰高聳入云,好象近接天帝的都 城。終南山的余脈連綿不斷,一直延伸到海邊。“近天都”、“接海 隅”是藝術的夸張,突出了終南山之高大、綿遠和氣勢之磅礴。
【全詩】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釋】
1.終南山:在陜西長安縣南五十里,又稱秦嶺。《史記·夏本紀·正義》引《括地志》曰:“終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
2.太乙:即太乙山,乙又作一,是終南的主峰。此處指終南山。天都,傳說上天玉帝居住的地方。近天都,極言其高。海隅:海邊。
3.分野:古代以九州區劃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謂之分野。中鋒:指太乙峰。變:變更,分開,即以太乙峰為中心把終南山分成兩部分。
【全詩鑒賞】
終南山在唐代都城長安的南面,其主峰名太乙。詩的開首二句先由山下遙望,用夸張的寫法,一下子就把終南山的雄偉氣勢寫了出來。三、四句由入山觀望,寫終南山的云霧奇景。這兩句是互文句式,上下句交錯為用,互相補充。非親身經歷者不能領略個中奧妙,非王維又難以用寥寥數字寫得如此真切,令人回味無窮。五、六句由中峰俯瞰,展現終南山千山萬谷的奇妙姿態。只見四面的山峰各屬不同的分野,而這遼闊眾多的山峰,由于所受太陽光線的差異和遠近高低的不同,又有明有暗,氣象萬千。
最后兩句寫詩人與樵夫的問答,但由“人處”、“隔水”也可以想象出那深山的茅屋炊煙和清清的溪水。此詩隨著詩人的活動和游蹤,由山下、山中、山頂和遠、近、高、低各種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終南山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景色,既有壯闊之美,又有朦朧悠遠之境。作品形象鮮明,詩中有畫,但詩中角度的變換和人物動態的描寫,都又為圖畫所不及。全詩僅四十個字,卻把終南山寫得如此傳神,意蘊無窮,使我們不能不驚嘆詩人語言的精煉、準確和高度的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