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處】唐·杜牧《秋夕》
【意思翻譯】白色的蠟燭在秋夜中發(fā)出的微弱的光亮,照在帶有圖畫的屏風(fēng)之上。宮女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打著流螢。無聊的動作透露出宮女們孤獨、冷寞的心情,也揭示了她們被遺棄 的處境。
【賞析】銀燭,白色的蠟燭。輕羅小扇,用輕薄的絲織物制成的小團 扇。此處暗喻主人公的宮女身份,古詩詞中常以“秋扇”喻不得意的宮女。 白色的燭光與秋夜的月光,映在華美的畫屏上,透著一種冷寂與凄清;一 個宮女手執(zhí)輕羅小扇,追撲著那星星點點的螢火蟲。冷清凄涼的背景與 本該歡慶的節(jié)日相比照,更是突出了宮女的寂寞空虛、孤寂幽怨。詩人筆 意含蓄而內(nèi)含同情。
【全詩】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題解】
唐詩篇名。七絕。杜牧作。見《樊川外集》。此詩亦見于《王建詩集》。宋周紫芝認(rèn)為王建所作:“以余觀之,當(dāng)是建詩耳。蓋二子之詩,其清婉大略相似,而牧多險側(cè),建多平麗。此詩蓋清而平者也。”(《竹坡詩話》)明楊慎曰:“王建宮詞一百首,至宋南渡后失去七首,好事者妄取唐人絕句補入之”,以為“銀燭秋光冷畫屏”一首“杜牧之詩也”(《升庵詩話》卷二)。朱承爵《存余堂詩話》亦持杜牧作之說。以后說為是。該詩寫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寂寞心境:“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人物無聊幽怨心情由其兩個典型動作傳出,寫得蘊藉雋永,馀意不盡。宋曾季貍評此詩云:“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獨言牛女,此所以見其為宮詞也。”(《艇齋詩話》)清孫洙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唐詩三百首》卷八)
【全詩賞析1】
這首小詩仿佛是一幅著色的人物畫。秋夕,即七夕,農(nóng)歷七月七日夜晚。相傳七夕之夜牛郎、織女在天上作一年一度的相會。
在皇帝的后宮,秋夕的夜晚被燭光籠罩著,只有畫屏隱約可見,臨窗靠著一位面容毫無表情的宮女;半響,她走向?qū)m門外用小扇撲打著流螢,月光灑在宮門前白石砌的臺階上有些寒意;她又回到宮里,卻沒有睡意,于是,呆呆地看著天上的牽牛、織女星。這是一位想當(dāng)織女也不能的悲劇人物。
全詩通過對秋夕之夜,宮女“撲流螢”和“坐看” (一作“臥看”)的描寫,表現(xiàn)了宮女孤獨無聊的宮廷生活以及她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面對宮女的悲慘命運,人們不禁要問:這是誰造成的罪過呢?是天帝嗎?不!是人間的封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