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李八缸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
太學(xué)李月生[1],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貯金,里人稱之“八缸”。翁寢疾[2],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3].翁曰:“我非偏有愛憎,藏有窖鏹[4],必待無多人時,方以畀汝[5],勿急也?!边^數(shù)日,翁益彌留[6]。月生慮一旦不虞[7],覷無人,就床頭秘訊之。翁曰:“人生苦樂,皆有定數(shù)。汝方享妻賢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過?!鄙w月生妻車氏,最賢,有桓、孟之德[8],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歷[9],即予千金,亦立盡耳。茍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月生孝友敦篤[10],亦即不敢復(fù)言。無何,翁大漸[11],尋卒。幸兄賢,齋葬之謀,勿與校計。月生又天真爛漫,不較錙銖,且好客善飲,炊黍洽具[12],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產(chǎn)。里中無賴窺其懦,輒魚肉之[13].逾數(shù)年,家漸落。窘急時,賴兄小周給,不至大困。無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絕糧食。春貸秋償,田所出,登場輒盡。乃割畝為活,業(yè)益消減[14]。又數(shù)年,妻及長子相繼殂謝[15],無聊益甚。尋買販羊者之妻徐,冀得其小阜;而徐性剛烈,日凌藉之,至不敢與親朋通吊慶禮。忽一夜夢父曰:“今汝所道,可謂山窮水盡矣。嘗許汝窖金,今其可矣?!眴枺骸昂卧?”曰:“明日畀汝。”醒而異之,猶謂是貧中之積想也。次日,發(fā)上葺墉[16],掘得巨金。始悟向言“無多人”,乃死亡將半也。
異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17],為人樸誠無偽。余兄弟與交,哀樂輒相共。數(shù)年來,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聞。余偶過其居里,因亦不敢過問之。則月生之苦況,蓋有不可明言者矣。忽聞暴得千金,不覺為之鼓舞。嗚呼!翁臨終之治命[18],昔習(xí)聞之,而不意其言言皆讖也[19]。抑何其神哉!”
翻譯
太學(xué)生李月生,是李升宇老翁的第二個兒子。李老翁非常富有,金子多得用缸貯藏,鄉(xiāng)里人稱他是“李八缸”。李老翁到了晚年,一病不起,便叫過兩個兒子,給他們分金子。哥哥得十分之八,弟弟得十分之二。李月生不滿,埋怨老父親太偏向哥哥。老翁說:“我不是偏向誰,也不是喜歡誰不喜歡誰。家里還窖藏著金子,必須等到人不多的時候才能給你,你不要著急?!边^了幾天,老翁病勢沉重,李月生擔(dān)心父親一旦去世,就不知道藏金的下落了,瞅沒人的時候,在床頭偷偷詢問老翁。老翁說:“人一生的禍福苦樂,都是命中注定的。你現(xiàn)在正享受著妻子賢惠的福氣,不應(yīng)當再多給你金子,免得再增加你的罪過?!痹瓉怼@钤律钠拮有哲?,為人十分賢惠,真有桓少君、孟光的美德,所以李老翁這樣說。李月生苦苫哀求,老翁發(fā)怒說:“你還有二十年的磨難沒受,即使現(xiàn)在給你千兩黃金,也馬上就完了。不到你山窮水盡的時候,別指望得到金子!”李月生性格忠厚孝敬,聽老父親這樣說,便不敢再問。不常時間,老翁病危,接著就去世了。所幸哥哥賢良,營葬之事,也不和弟弟計較。
李月生為人一片天真,不吝惜財物,又十分好客,能喝酒。每天都要催妻子做三四次飯,治辦酒席,招待客人,卻不懂得治家理業(yè)。同村中那些無賴地痞,見他懦弱,經(jīng)常欺凌他,因此家業(yè)逐漸衰落下來。幸虧生活困難時,哥哥多少接濟一點,倒還不至于十分貧困。不久,哥哥年老病故,李月生失去了依靠,經(jīng)常絕糧斷頓。春天借貸,秋天償還,地里種的糧食,剛上場就分完了,只好賣地為生,家業(yè)越發(fā)不可收拾。又過了幾年,妻子和大兒子相繼死去。李月生悲哀無聊,便又買了個販羊人的老婆為妻,指望有了她生活能稍好點。新妻子姓徐,性子剛烈,每天都欺負他,以至于李月生都不敢和親戚朋友有婚喪嫁娶一類的來往。一夜,夢見父親對他說:“你現(xiàn)在的境況,算是山窮水盡了。過去曾答應(yīng)給你金子,現(xiàn)在可以了?!崩钤律銌枺骸敖鹱釉谀睦?”老翁說:“明天給你。”醒過來后,感到奇怪,還覺得可能是自己窮極了發(fā)生的幻想。第二天,李月生挖土修墻,忽然挖出了巨金。至此才醒悟老翁過去說的“人不多的時候”是指全家人死亡近半的時候。
異史氏說:“李月生是我的貧賤之交,他為人樸實誠懇不虛偽。我兄弟和他交往,同甘苦共患難。兩個村子相距只有十幾里地,幾年來,竟然沒有一點來往。我偶然間經(jīng)過他居住的鄉(xiāng)里,也不敢去過問。月生的困境,有他不便開口明說的。突然聽說他驟然間得到大量錢財,不由自主地為他歡欣鼓舞。唉!老翁臨終時的遺言,從前經(jīng)常聽說,但沒料到他的每句話都得到了應(yīng)驗。這是多么神奇啊!
注釋
[1]太學(xué):明清兩代稱國子監(jiān)為太學(xué)。
[2]寢疾:臥病。
[3]觖(jué決)望:即缺望,不滿足所望。觖,缺,不滿。
[4]窖鏹(qiǎng強):窖藏的白銀。鏹,錢貫,引申指銀餞。
[5]畀(bì幣):給予。
[6]彌留:《書·顧命》:“病日臻,既彌留?!睆?,久。本謂久病不愈,后用以稱病重將死。
[7]不虞:意外,此指死亡。虞,意料。
[8]桓、孟之德:指為婦的美德。桓,桓少君,東漢鮑宣妻?;干倬迺r裝奩甚多,鮑宣不悅。桓少君乃將裝奩盡還父家,改穿短衣,與鮑宣共挽鹿車(用人推拉的小車)回鄉(xiāng)里。“拜姑禮畢,提甕出汲”。見《后漢書·鮑宣妻傳》。孟,東漢梁鴻妻孟光,扶風(fēng)平陵人,字德曜。夫妻耕織于霸陵山中。后隨梁鴻至吳地。梁鴻貧困為人傭工,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恭敬盡禮。見《后漢書·梁鴻傳》。舊時以恒少君、孟光為自甘守貧的賢妻的典型。
[9]坎壈(lǎn覽):困頓。
[10]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11]大漸:病危。漸,劇。
[12]炊黍治具:意為備辦酒食。黍,谷物的總你。
[13]魚肉:欺凌。
[14]業(yè):產(chǎn)業(yè)。
[15]殂謝:死亡。
[16]葺(qì七)墉:修理墻垣。
[17]杵臼交:《東觀漢記·吳祐傳》:“公沙穆游太學(xué),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賃春。祐與語,大驚。遂共訂交于杵臼之間。”杵臼,春米農(nóng)具。后因以杵臼交指貧賤之交。
[18]治命:指先人臨終前的清醒遺言。語見《左傳·宣公十五年》。
[19]言言皆讖(chèn襯):謂其每句話皆有應(yīng)驗。讖,預(yù)言。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