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一章》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 原文】
三十輻共一轂①,當其無,有車之用②。
埏埴以為器③,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④,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⑤。
〔注釋〕?、佥棧很囕喼羞B接軸心和輪圈的直條。三十輻,《考工記》曰:“輪輻三十,像日月”,即古時候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構成;“三十”取法于每月三十日這數。共:通“拱”字,有“拱衛”、“集中”的意思。轂:車輪中間湊輻插軸的部件。 ②無:指空處;以下“當其無”的“無”也作“空處”解。 ③埏:糅合。埴:粘土(《字林》)。 ④鑿:打孔、打洞。戶牖:門窗。 ⑤之:助詞。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器的實體)給人便利,“無”(器的空處在其中)發揮了它的作用。
〔賞析〕 本章老子以常見的車、器、室三個實體——“有”為例,說明人們通常注重這些器物實體的有用,在于這些有用實體具有了空處——“無”,所以才有了它的作用:碗中空才能盛飯,室中空才能住人,以此提醒人們不可忽視“空”、“無”的作用。
在這里,老子實體性質的“有”、“無”不同于《老子》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本體論意義上的“有”、“無”;同樣,這里的“無”也并非“無”(沒有),而是指“空處”,如徐梵澄《老子臆解》說:“此無,皆所謂空處。”
處在上一章強調治身修性和下一章強調貴儉無欲中間的本章,老子突然用起車轂、器空、戶牖來喻說“空處”的作用,這似乎有些蹊蹺,難道是真如后人所言《老子》篇章被王弼重新排定而有所錯出?然而轉念想到,莊子不也同樣用過社樹無用而免受斧斤之患,來喻說社會全生避害在于以無用為大用嗎?這樣也就釋然了。本章老子承上一章之治身修性,從器物對人有用,但不可忽視器物的空處在這中間起的作用,來喻說人在欲念占有那些于人有便利的“物”(有)時,同樣需要有無對舉,將凡事凡物看“空”,視天下名利為塵勞妄幻,風燈聚沫不足傾戀,這樣下一章的“貴儉無欲”才能承接下去。
依唐白居易《短歌行》的說法,“世人求富貴,多為奉嗜欲”,就以讀書求功名來說,“負笈塵中游,抱書雪前讀,布衾不周體,藜茄才充腹”,到了“三十登仕途,五十被朝服”,但人到五十登仕途被朝服又怎么樣呢?卻是“耳目聾暗后,堂上調絲竹;牙齒缺落時,盤中堆酒肉”,如此想來過去汲汲于“有”,不都是“空”的嗎?
然而,凡夫俗子難以悟徹,所以老子于此喻說,提醒人們。故此章也被河上公注解為:“治身者當除情去欲?!?/p>
當然,視“物”為“空”,并不等于“無”,如同上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樣,生活的辯證法就是如此,“以其無私”反倒能“成其私”,以其“無”(空)反倒能成其“有”,這就是老子有無并舉的潛臺詞、有無相生的發展觀,也是被人視為《老子》“狡猾”的一方面。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