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齊一·南梁之難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齊一·南梁之難
《南梁之難》是一篇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南梁之難》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南梁之難,韓氏請救于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早救之,孰與晚救之便?”張丐對曰:“晚救之,韓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 :“不可。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韓而受魏之兵,顧反聽命于韓也。且夫魏有破韓之志,韓見且亡,必東訴于齊。我因陰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國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韓自以專有齊國,五戰五不勝,東訴于齊,齊因起兵擊魏,大破之馬陵。魏破韓弱,韓、魏之君因田嬰北面而朝田侯。
翻譯
在南梁危難的時候,韓國向齊國請求救兵。
齊威王召集太臣謀劃說:“早救援韓國,與晚救援韓國,哪種作法對我們有利?”張丐回答說,“如果晚救韓國,韓國將會轉過去投入魏國一邊,不如及早救援他們。”田臣思說。
“不行。那韓、魏兩國的軍隊還沒打得精疲力盡,可是我們卻去救援韓國,我們就會代替韓國承受魏軍的進攻,反過來聽從韓國的命令。再說魏國有擊破韓國之心,韓國看見自己將要滅亡,必定跑到東邊來向齊國求救。我們趁機暗中與韓國結成聯盟之親,晚些時候迎戰魏國的疲弊軍隊,那么國家可以得到重視,利益可以得到手,名聲可以尊顯了。”齊威王說。
“好。”于是就暗中把情況告訴韓國使者,并把他打發回去。
韓國自己認為有齊國的救助,打五次仗五次都沒取勝:跑到東邊向齊國求救,齊國因此派兵攻打魏國,在馬陵把魏軍打得大敗。魏軍被打敗,韓國被削弱,韓國、魏國的國君只好通過田嬰共同面向北朝拜齊威玉。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