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韓二·楚圍雍氏五月文言文翻譯
戰(zhàn)國策·韓二·楚圍雍氏五月
《楚圍雍氏五月》是創(chuàng)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zhàn)國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楚圍雍氏五月》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楚圍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于秦,冠蓋相望也,秦師不下殽。韓又令尚靳使秦,謂秦王曰:“韓之于秦也,居為隱蔽,出為雁行。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殽。臣聞之,唇揭者其齒寒,愿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曰:“使者來者眾矣,獨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歸書報韓王,韓王遣張翠。張翠稱病,日行一縣。張翠至,甘茂曰:“韓急矣,先生病而來。”張翠曰:“韓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國知王也,韓之急緩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張翠曰:“韓急則折而入與楚矣,臣安敢來?”甘茂曰:“先生毋復(fù)言也。”
甘茂人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師,故敢捍楚。今雍氏圍,而秦師不下殽,是無韓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國南合于楚。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師于殽以救韓。
翻譯
楚軍包圍了韓國雍氏城長達五個月。韓襄王派眾多使者向秦國求救,使者車輛絡(luò)繹不絕、冠蓋相望于道,秦國的軍隊還是不出崤山來援救韓國。韓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對秦昭王說:“韓國對于秦國來說,平時就像個屏障,有戰(zhàn)事時就是先鋒。現(xiàn)在韓國萬分危急,但秦國不派兵相救。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唇亡齒寒",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秦宣太后說:“韓國的使者來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話說得有道理。”于是召尚靳進見。宣太后對尚靳說:“我服侍惠王時,惠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感到疲倦不能支撐,他把整個身子都壓在我身上時,而我卻不感覺重,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比較舒服。秦國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shù)以千計的銀兩,難道不能讓我得到一點好處嗎?”
尚靳回國后把宣太后的話告訴了韓襄王,韓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張翠假稱自己有病,每天只走一個縣。張翠到了秦國,甘茂說:“韓國已經(jīng)很危急了,而先生還抱病前來。”張翠說:“韓國還沒有到危急的時刻,只是快要危急了而已。”甘茂說:“秦國堂堂大國,秦王智慧圣明,韓國的危急之事秦國沒有不知道的。現(xiàn)在先生卻說韓國并不危急,這樣行嗎?”張翠說:“韓國一旦危急就轉(zhuǎn)向歸順楚國了,我怎么還敢來秦國?”甘茂說:“先生不要再說了。”。
甘茂進宮對秦昭王說:“公仲以為能夠得到秦國的援助,所以才敢抵御楚國。現(xiàn)在雍氏被圍攻,而秦軍不肯去援救,這就勢必要失去韓國。公仲因為得不到秦國的援救而憂郁不上朝,公叔就會趁機讓韓國向南去跟楚國講和。楚國和韓國結(jié)為一體,魏國就不敢不聽從,這樣一來楚國就可以用這三個國家的力量來圖謀秦國。這樣,它們共同進攻秦國的形勢就形成了。我不知坐等別人來進攻有利,還是主動進攻別人有利?”秦昭王說:“不錯。”秦軍終于從崤山出兵去解救韓國。楚國很快從韓國撤軍了。
作品出處
《戰(zhàn)國策》是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書并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戰(zhàn)國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于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zhàn)國社會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