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水地篇原文翻譯及全文拼音版
《管子·水地》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管子水地篇原文翻譯及全文拼音版,歡迎閱讀。
管子水地篇原文
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
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萬物之準也,諸生之淡也,違非得失之質也,是以無不滿,無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萬物,產于金石,集于諸生,故曰水神。集于草木,根得其度,華得其數,實得其量,烏魯得之,形體肥大,羽毛豐茂,文理明著。萬物莫不盡其幾、反其常者,水之內度適也。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室,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昧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腎,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五內已具,而后發為九竅。脾發為鼻,肝發為目,腎發為耳,肺發為竅。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視,耳聽,心慮。目之所以視,非特山陵之見也,察于荒忽。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察干淑湫。心之所慮,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故修要之精。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為人,而九竅五慮出焉。此乃其精也精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
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龜與龍是也。龜生于水,發之于火,于是為萬物先,為禍福正。龍生干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如蠶蠋,欲大則藏于天下,欲尚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千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龜與龍,伏暗能存而能亡者也。
或世見,或世不見者,牛蟡與慶忌。故涸澤數百歲,谷之不徙,水之不絕者,生慶忌。慶忌者,其狀若人,其長四寸,衣黃衣,冠黃冠,戴黃蓋,乘小馬,好疾馳,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報,此涸澤之精也。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頭而兩身,其形若蛇,其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魚鱉。此涸川水之精也。
是以水之精粗濁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與玉。伏暗能存而亡者,蓍龜與龍。或世見或不見者、蟡與慶忌。故人皆服之,而管子則之。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萬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何以知其然也?夫齊之水道躁而復,故其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輕果而賊;越之水濁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冣而稽,淤滯而雜,故其民貪戾罔而好事;齊晉之水枯旱而運,淤滯而雜,故其民諂諛葆詐,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滯而雜,故其民愚戇而好貞,輕疾而易死;宋之水輕勁而清,故其民閑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則人心正,水清則民心易。一則欲不污,民心易則行無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戶說也,其樞在水。
管子水地篇翻譯
地,是萬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美與丑,賢與不肖,愚蠢無知與才華出眾都是由它產生的。水,則是地的血氣,它象人身的筋脈一樣,在大地里流通著。所以說,水是具備一切的東西。
怎樣了解水是這樣的呢?回答說:水柔弱而且清白,善于洗滌人的穢惡,這是它的仁。看水的顏色雖黑,但本質則是白的,這是它的誠實。計量水不必使用平斗斜的概,滿了就自動停止,這是它的正。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流去,一直到流布平衡而止,這是它的義。人皆攀高,水獨就下,這是它的謙卑。謙卑是“道”的所在,是帝王的氣度,而水就是以“卑”作為聚積的地方。
如果說,準是五種量器的根據,素是五種顏色的基礎,淡是五種味道的中心,那么,水便是萬物的“根據”,一切生命的“中心”,一切是非得失的基礎。所以,水是沒有不可以被它充滿的東西,也沒有不可以讓它停留的地方。它可以聚集在天空和地上,包藏在萬物的內部,產生于金石中間,又集合在一切生命的身上。所以說,水比于神。水集合在草木上,根子就能長到相當的深度,花朵就能開出相當的數目,果實就能收得相當的數量。鳥獸得到水,形體就能肥大,羽毛就能豐滿,毛色花紋鮮明而顯著。萬物沒有不充分發展生機并回到它的常態的,這是因為它們內部所含藏的水都有相當份量的緣故。
玉所以貴重,是因為它表現有九種品德。溫潤而有光澤,是它的仁。清澈而有紋理,是它的“智”。堅硬而不屈縮,是它的義。清正而不傷人,是它的品節。鮮明而不垢污,是它的純潔。可折而不可屈,是它的勇。缺點與優點都可以表現在外面,是它的誠實。華美與光澤相互滲透而不互相侵犯,是它的寬容。敲擊起來,其聲音清揚遠聞,純而不亂,是它的有條理。所以君主總是把玉看得很貴重,收藏它作為寶貝,制造它成為符瑞,玉的九種品德全都表現出來了。
人,也是水生成的。男女精氣相合,而由“水”流布成人的形體胚胎。胎兒滿三個月就能夠含味。什么是含味呢?含味就是含收五味。什么是五味呢?五味是生成五臟的。酸管脾臟,咸管肺臟,辣管腎臟,苦管肝臟,甜管心臟。五臟都已具備,然后才生出五種內部組織。脾生膈膜,肺生骨路,腎生腦,肝生革,心則生肉,五種內部組織都已具備,然后發生為九竅,從脾發生鼻,從肝發生目,從腎發生耳,從肺發生其它孔竅。滿五個月,形體完成;滿十個月。嬰孩就生出來了。生出來后,目就能看,耳就能聽,心就能思慮。目所能看到的,不僅是山岳丘陵,也能看到荒忽的東西,耳所能聽到的,不僅是雷鳴鼓響,也能聽到細小的聲音、所能想到的,不僅是大的事物,也能想到細微的情況。
所以,水聚集在玉中就生出玉的九種品德。水凝聚留滯而成為人,就生出九竅和五慮。這就是水的精、粗凝聚,能存而不能亡的例子。
也有隱伏在幽暗中,既能存而又能亡的,老龜和龍便是。龜生在水里,占卜時用火烤灼龜甲,便成為萬物的先知,禍福的征驗。龍生在水里,它能夠身披五色而泛游,所以成為神。它要變小,就變得象蠶和蠾;變大,就包涵著天和地;他要向上,就升入云氣之中;向下,就潛入深泉之內。變化沒有固定的日期,上下不拘規定的時限,這就叫作神。龜和龍是隱伏在幽暗之處,既能存而又能亡的。
或者在某個時代有所出現,或者在某個時代不出現的,是蟡的和慶忌的產生。所以,數百年的涸澤,而山谷沒有移位,水源沒有斷絕的地方,就要產生慶忌。慶忌的形狀象人,他的身長只有四寸,穿著黃衣,戴著黃帽,打著黃色的華蓋,騎著小馬,喜歡快跑,要是叫著它的名字,可以使它跑千里之外而一天往返。這是涸澤之中的精怪。至于涸川中的精怪,則是從購產生的。蟡是一頭兩身,它的形狀象蛇,身長八尺,要是叫著它的名字,可以使它捉取魚鱉,這是涸川里面的一種水精。
所以,水的精、粗凝聚,只能存在不能隱沒的,是人和玉的產生。隱伏在幽暗中,能存又能隱沒的,則是老龜和龍。或者某個時代出現。或者某個時代不出現的,就是蟡和慶忌。所以人人都習慣了水,只有管子能從法則上去了解它;人人都占有了水,只有管子能夠掌握利用它。
因此,什么可以叫作具備一切的呢?水就是具備一切的。萬物沒有不靠水生存的,只要了解萬物的真正寄托就能證實這個道理。具備一切的,就是水。所以說:水是什么?水是萬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處,美和丑、賢和不肖、愚蠢無知和才華出眾都是由它產生的。怎樣了解水是這樣的呢?試看齊國的水迫急而流盛,所以齊國人就貪婪,粗暴而好勇。楚國的水柔弱而清白,所以楚國人就輕捷、果斷而敢為。越國的水濁重而浸蝕土壤,所以越國人就愚蠢、妒忌而污穢。秦國的水濃聚而遲滯,淤濁而混雜,所以秦國人就貪婪、殘暴、狡猾而好殺伐。晉國的水苦澀而渾濁,淤滯而混雜,所以晉國人就諂諛而包藏偽詐,巧佞而好財利。燕國的水深聚而柔弱,沉滯而混雜,所以燕國人就愚憨而好講堅貞,輕急而不怕死。宋國的水輕強而清明,所以宋國人就純樸平易喜歡公正。因此圣人改造世俗,了解情況看水。水若純潔則人心正,水若清明則人心平易。人心正就沒有污濁的欲望,人心平易就沒有邪惡的行為。所以,圣人治世,不去告誡每個人,不去勸說每一戶,關鍵只在于掌握著水的性質。
管子水地篇全文拼音版
《 管guǎn子zǐ · 水shuǐ地dì 》
地dì者zhě , 萬wàn物wù之zhī本běn原yuán , 諸zhū生shēng之zhī根gēn菀wǎn也yě , 美měi惡è 、 賢xián不bù官guān 、 愚yú俊jùn之zhī所suǒ生shēng也yě 。 水shuǐ者zhě , 地dì之zhī血xuè氣qì , 如rú筋jīn脈mài之zhī通tōng流liú者zhě也yě 。 故gù曰yuē : 水shuǐ , 具jù材cái也yě 。
何hé以yǐ知zhī其qí然rán也yě ? 曰yuē : 夫fū水shuǐ淖nào弱ruò以yǐ清qīng , 而ér好hǎo灑sǎ人rén之zhī惡è , 仁rén也yě ; 視shì之zhī黑hēi而ér白bái , 精jīng也yě ; 量liàng之zhī不bù可kě使shǐ概gài , 至zhì滿mǎn而ér止zhǐ , 正zhèng也yě ; 唯wéi無wú不bù流liú , 至zhì平píng而ér止zhǐ , 義yì也yě ; 人rén皆jiē赴fù高gāo , 己jǐ獨dú赴fù下xià , 卑bēi也yě 。 卑bēi也yě者zhě , 道dào之zhī室shì , 王wáng者zhě之zhī器qì也yě , 而ér水shuǐ以yǐ為wéi都dōu居jū 。
準zhǔn也yě者zhě , 五wǔ量liàng之zhī宗zōng也yě ; 素sù也yě者zhě , 五wǔ色sè之zhī質zhì也yě ; 淡dàn也yě者zhě , 五wǔ味wèi之zhī中zhōng也yě 。 是shì以yǐ水shuǐ者zhě , 萬wàn物wù之zhī準zhǔn也yě , 諸zhū生shēng之zhī淡dàn也yě , 違wéi非fēi得děi失shī之zhī質zhì也yě , 是shì以yǐ無wú不bù滿mǎn , 無wú不bù居jū也yě , 集jí于yú天tiān地dì而ér藏cáng于yú萬wàn物wù , 產chǎn于yú金jīn石shí , 集jí于yú諸zhū生shēng , 故gù曰yuē水shuǐ神shén 。 集jí于yú草cǎo木mù , 根gēn得de其qí度dù , 華huá得de其qí數shù , 實shí得de其qí量liàng , 烏wū魯lǔ得dé之zhī , 形xíng體tǐ肥féi大dà , 羽yǔ毛máo豐fēng茂mào , 文wén理lǐ明míng著zhù 。 萬wàn物wù莫mò不bù盡jìn其qí幾jǐ 、 反fǎn其qí常cháng者zhě , 水shuǐ之zhī內nèi度dù適shì也yě 。
夫fū玉yù之zhī所suǒ貴guì者zhě , 九jiǔ德dé出chū焉yān 。 夫fū玉yù溫wēn潤rùn以yǐ澤zé , 仁rén也yě ; 鄰lín以yǐ理lǐ者zhě , 知zhī也yě ; 堅jiān而ér不bù蹙cù , 義yì也yě ; 廉lián而ér不bù劌guì , 行xíng也yě ; 鮮xiān而ér不bù垢gòu , 潔jié也yě ; 折zhé而ér不bù撓náo , 勇yǒng也yě ; 瑕xiá適shì皆jiē見jiàn , 精jīng也yě ; 茂mào華huá光guāng澤zé , 并bìng通tōng而ér不bù相xiāng陵líng , 容róng也yě ; 叩kòu之zhī , 其qí音yīn清qīng搏bó徹chè遠yuǎn , 純chún而ér不bù殺shā , 辭cí也yě ; 是shì以yǐ人rén主zhǔ貴guì之zhī , 藏cáng以yǐ為wéi室shì , 剖pōu以yǐ為wéi符fú瑞ruì , 九jiǔ德dé出chū焉yān 。
人rén , 水shuǐ也yě 。 男nán女nǚ精jīng氣qì合hé , 而ér水shuǐ流liú形xíng 。 三sān月yuè如rú咀jǔ 。 咀jǔ者zhě何hé ? 曰yuē五wǔ味wèi 。 五wǔ昧mèi者zhě何hé ? 曰yuē五wǔ藏cáng 。 酸suān主zhǔ脾pí , 咸xián主zhǔ肺fèi , 辛xīn主zhǔ腎shèn , 苦kǔ主zhǔ肝gān , 甘gān主zhǔ心xīn 。 五wǔ藏cáng已yǐ具jù , 而ér后hòu生shēng肉ròu 。 脾pí生shēng隔gé , 肺fèi生shēng骨gǔ , 腎shèn生shēng腦nǎo , 肝gān生shēng革gé , 心xīn生shēng肉ròu 。 五wǔ內nèi已yǐ具jù , 而ér后hòu發fā為wéi九jiǔ竅qiào 。 脾pí發fā為wéi鼻bí , 肝gān發fā為wéi目mù , 腎shèn發fā為wéi耳ěr , 肺fèi發fā為wéi竅qiào 。 五wǔ月yuè而ér成chéng , 十shí月yuè而ér生shēng 。 生shēng而ér目mù視shì , 耳ěr聽tīng , 心xīn慮lǜ 。 目mù之zhī所suǒ以yǐ視shì , 非fēi特tè山shān陵líng之zhī見jiàn也yě , 察chá于yú荒huāng忽hū 。 耳ěr之zhī所suǒ聽tīng , 非fēi特tè雷léi鼓gǔ之zhī聞wén也yě , 察chá干gān淑shū湫qiū 。 心xīn之zhī所suǒ慮lǜ , 非fēi特tè知zhī于yú粗cū粗cū也yě , 察chá于yú微wēi眇miǎo , 故gù修xiū要yào之zhī精jīng 。
是shì以yǐ水shuǐ集jí于yú玉yù而ér九jiǔ德dé出chū焉yān 。 凝níng蹇jiǎn而ér為wéi人rén , 而ér九jiǔ竅qiào五wǔ慮lǜ出chū焉yān 。 此cǐ乃nǎi其qí精jīng也yě精jīng粗cū濁zhuó蹇jiǎn能néng存cún而ér不bù能néng亡wáng者zhě也yě 。
伏fú暗àn能néng存cún而ér能néng亡wáng者zhě , 蓍shī龜guī與yǔ龍lóng是shì也yě 。 龜guī生shēng于yú水shuǐ , 發fā之zhī于yú火huǒ , 于yú是shì為wéi萬wàn物wù先xiān , 為wèi禍huò福fú正zhèng 。 龍lóng生shēng干gān水shuǐ , 被bèi五wǔ色sè而ér游yóu , 故gù神shén 。 欲yù小xiǎo則zé化huà如rú蠶cán蠋zhú, 欲yù大dà則zé藏cáng于yú天tiān下xià , 欲yù尚shàng則zé凌líng于yú云yún氣qì , 欲yù下xià則zé入rù千qiān深shēn泉quán ; 變biàn化huà無wú日rì , 上shàng下xià無wú時shí , 謂wèi之zhī神shén 。 龜guī與yǔ龍lóng , 伏fú暗àn能néng存cún而ér能néng亡wáng者zhě也yě 。
或huò世shì見jiàn , 或huò世shì不bù見jiàn者zhě , 牛niú蟡guǐ與yǔ慶qìng忌jì 。 故gù涸hé澤zé數shù百bǎi歲suì , 谷gǔ之zhī不bù徙xǐ , 水shuǐ之zhī不bù絕jué者zhě , 生shēng慶qìng忌jì 。 慶qìng忌jì者zhě , 其qí狀zhuàng若ruò人rén , 其qí長cháng四sì寸cùn , 衣yī黃huáng衣yī , 冠guàn黃huáng冠guàn, 戴dài黃huáng蓋gài , 乘chéng小xiǎo馬mǎ , 好hǎo疾jí馳chí , 以yǐ其qí名míng呼hū之zhī , 可kě使shǐ千qiān里lǐ外wài一yī日rì反fǎn報bào , 此cǐ涸hé澤zé之zhī精jīng也yě 。 涸hé川chuān之zhī精jīng者zhě , 生shēng于yú蟡guǐ 。 蟡guǐ者zhě , 一yī頭tóu而ér兩liǎng身shēn , 其qí形xíng若ruò蛇shé , 其qí長cháng八bā尺chǐ , 以yǐ其qí名míng呼hū之zhī , 可kě以yǐ取qǔ魚yú鱉biē 。 此cǐ涸hé川chuān水shuǐ之zhī精jīng也yě 。
是shì以yǐ水shuǐ之zhī精jīng粗cū濁zhuó蹇jiǎn , 能néng存cún而ér不bù能néng亡wáng者zhě , 生shēng人rén與yǔ玉yù 。 伏fú暗àn能néng存cún而ér亡wáng者zhě , 蓍shī龜guī與yǔ龍lóng 。 或huò世shì見jiàn或huò不bù見jiàn者zhě 、 蟡guǐ與yǔ慶qìng忌jì 。 故gù人rén皆jiē服fú之zhī , 而ér管guǎn子zi則zé之zhī 。 人rén皆jiē有yǒu之zhī , 而ér管guǎn子zi以yǐ之zhī 。
是shì故gù具jù者zhě何hé也yě ? 水shuǐ是shì也yě 。 萬wàn物wù莫mò不bù以yǐ生shēng , 唯wéi知zhī其qí托tuō者zhě能néng為wéi之zhī正zhèng 。 具jù者zhě , 水shuǐ是shì也yě , 故gù曰yuē : 水shuǐ者zhě何hé也yě ? 萬wàn物wù之zhī本běn原yuán也yě , 諸zhū生shēng之zhī宗zōng室shì也yě , 美měi惡è 、 賢xián不bù肖xiào 、 愚yú俊jùn之zhī所suǒ產chǎn也yě 。 何hé以yǐ知zhī其qí然rán也yě ? 夫fū齊qí之zhī水shuǐ道dào躁zào而ér復fù , 故gù其qí民mín貪tān粗cū而ér好hǎo勇yǒng ; 楚chǔ之zhī水shuǐ淖nào弱ruò而ér清qīng , 故gù其qí民mín輕qīng果guǒ而ér賊zéi ; 越yuè之zhī水shuǐ濁zhuó重zhòng而ér洎jì , 故gù其qí民mín愚yú疾jí而ér垢gòu ; 秦qín之zhī水shuǐ泔gān冣zuì而ér稽jī , 淤yū滯zhì而ér雜zá , 故gù其qí民mín貪tān戾lì罔wǎng而ér好hǎo事shì ; 齊qí晉jìn之zhī水shuǐ枯kū旱hàn而ér運yùn , 淤yū滯zhì而ér雜zá , 故gù其qí民mín諂chǎn諛yú葆bǎo詐zhà , 巧qiǎo佞nìng而ér好hǎo利lì ; 燕yàn之zhī水shuǐ萃cuì下xià而ér弱ruò , 沈shěn滯zhì而ér雜zá, 故gù其qí民mín愚yú戇gàng而ér好hǎo貞zhēn , 輕qīng疾jí而ér易yì死sǐ ; 宋sòng之zhī水shuǐ輕qīng勁jìn而ér清qīng , 故gù其qí民mín閑xián易yì而ér好hǎo正zhèng 。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之zhī化huà世shì也yě , 其qí解jiě在zài水shuǐ 。 故gù水shuǐ一yī則zé人rén心xīn正zhèng , 水shuǐ清qīng則zé民mín心xīn易yì 。 一yī則zé欲yù不bù污wū , 民mín心xīn易yì則zé行xíng無wú邪yé 。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之zhī治zhì于yú世shì也yě , 不bù人rén告gào也yě , 不bù戶hù說shuō也yě , 其qí樞shū在zài水shuǐ 。
作者簡介
管仲(前719一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華夏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改革家。管仲的著作今稱《管子》,內容涵蓋各種學術,是后世道家、儒家、名家、法家、農家、兵家、陰陽家等等多家學術思想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