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拼音版、翻譯及解讀
《孝經·孝治》是《孝經》第八章。以下是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拼音版、翻譯及解讀,歡迎閱讀。
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注音版
《 孝xiào經jīng · 孝xiào治zhì 》
子zǐ曰yuē :「 昔xī者zhě明míng王wáng之zhī以yǐ孝xiào治zhì天tiān下xià也yě , 不bù敢gǎn遺yí小xiǎo國guó之zhī臣chén , 而ér況kuàng于yú公gōng 、 侯hóu 、 伯bó 、 子zi 、? 男nán乎hū ? 故gù得dé萬wàn國guó之zhī歡huān心xīn , 以yǐ事shì其qí先xiān王wáng 。 治zhì國guó者zhě , 不bù敢gǎn侮wǔ于yú鰥guān寡guǎ , 而ér況kuàng于yú士shì民mín乎hū ?? 故gù得dé百bǎi姓xìng之zhī歡huān心xīn , 以yǐ事shì其qí先xiān君jūn 。 治zhì家jiā者zhě , 不bù敢gǎn失shī于yú臣chén妾qiè , 而ér況kuàng于yú妻qī子zi乎hū ? 故gù得de人rén ? 之zhī歡huān心xīn , 以yǐ事shì其qí親qīn 。 夫fū然rán , 故gù生shēng則zé親qīn安ān之zhī , 祭jì則zé鬼guǐ享xiǎng之zhī 。 是shì以yǐ天tiān下xià和hé平píng , 災zāi害hài不bù ? 生shēng , 禍huò亂luàn不bù作zuò 。 故gù明míng王wáng之zhī以yǐ孝xiào治zhì天tiān下xià也yě如rú此cǐ 。《 詩shī 》 云yún :『 有yǒu覺jué德dé行xíng , 四sì國guó順shùn ? 之zhī 。』」
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拼音版
《 xiào jīng · xiào zhì 》
《孝經·孝治》
zǐ yuē :「 xī zhě míng wáng zhī yǐ xiào zhì tiān xià yě , bù gǎn yí xiǎo guó zhī chén , ér kuàng yú gōng 、 hóu 、 bó 、 zi 、 nán hū ? gù dé wàn guó zhī huān xīn , yǐ shì qí xiān wáng 。 zhì guó zhě , bù gǎn wǔ yú guān guǎ , ér kuàng yú shì mín hū ? gù dé bǎi xìng zhī huān xīn , yǐ shì qí xiān jūn 。 zhì jiā zhě , bù gǎn shī yú chén qiè , ér kuàng yú qī zi hū ? gù de rén zhī huān xīn , yǐ shì qí qīn 。 fū rán , gù shēng zé qīn ān zhī , jì zé guǐ xiǎng zhī 。 shì yǐ tiān xià hé píng , zāi hài bù shēng , huò luàn bù zuò 。 gù míng wáng zhī yǐ xiào zhì tiān xià yě rú cǐ 。《 shī 》 yún :『 yǒu jué dé xíng , sì guó shùn zhī 。』」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 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 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 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 之。』」
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翻譯
孔子說∶“從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對極卑微的小國的臣屬也不遺棄,更何況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了。所以會得到各諸侯國臣民的歡心,使他們奉祀先王。治理一個封國的諸侯,即便是對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喪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況對他屬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會得到老百姓的歡心,使他們幫助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對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禮,更何況對其妻子、兒女了,所以會得到眾人的歡心,便他們樂意奉事其父母親。只有這樣,才會讓父母雙親在世時安樂、祥和地生活,死后成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夠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災害不發生,人為的禍亂不會出現。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會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詩經·大雅·仰之》篇中說∶‘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的國家都會歸順他。’”
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注釋
⑴小國之臣:指小國派來的使臣。小國之臣容易被疏忽怠慢,明王對他們都禮遇和關注,各國諸侯來朝見天子受到款待就無庸贅言了。
⑵公、侯、伯、子、男:周朝分封諸侯的五等爵位。
⑶萬國:指天下所有的諸侯國。萬,是極言其多,并非實數。
⑷先王:指“明王”,已去世的父祖。這是說各國諸侯都來參加祭祀先王的典禮,貢獻祭品。
⑸治國者:指諸侯。
⑹鰥(ɡuān)寡:《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后代通常稱喪妻者為鰥夫,喪夫者為寡婦。
⑺先君:指諸侯已故的父祖。這是說百姓們都來參加對先君的祭奠典禮。
⑻治家者:指卿、大夫。家,指卿、大夫受封的采邑。
⑼臣妾:指家內的奴隸,男性奴隸曰臣,女性奴隸曰妾。也泛指卑賤者。
⑽以事其親:這是說卿、大夫因為能得到妻子、兒女,乃至奴仆、妾婢的歡心,所以全家上下都協助他奉養雙親。
⑾生則親安之:生,活著的時候。安,安樂,安寧,安心。之,指雙親。
⑿鬼:指去世的父母的靈魂。《論衡· 譏日》:“鬼者死人之精也。”《禮記· 禮運》鄭玄注:“鬼者精魂所歸。”
⒀如此:指“天下和平”等福應。孔傳:“行善則休征(吉祥的征兆)報之,行惡則咎征隨之,皆行之致也。”這是說由于明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有美德善行,因此才有這種種福應。
⒁ 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語出《詩經· 大雅· 抑》。意思是,天子有偉大的德行,四方各國都順從他的教化,服從他的統治。覺,大。四國,四方之國。
孝經孝治章第八原文解讀
這一章書,是說天子、諸侯、大夫,若能用孝道治理天下國家,那便能得到人民的歡心,能得到人民的歡心,那才是孝治的本意,也就是不敢惡于人,不敢慢于人的實在表現。列為第九章。
孔子再進一步的分別給曾子講說:‘古昔的明哲圣王,用孝道治理天下的時候。推其愛敬之心以愛敬他人。即如對于附屬小國派來的使臣,都不敢失禮忘敬,何況自己直屬的封疆大吏如公侯伯子男呢?那自然更不敢輕視慢待了。因對萬國的諸侯不敢失禮,那萬國的諸侯也對他欣然服從,遠近朝貢。照這樣的奉事其先王,那孝道就算盡到極點了。
古昔的諸侯,效法天子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方法,而以愛敬治其國。愛人的人。也受人愛慕。敬人的人,也受人敬重。連可憐無告的鰥夫寡婦,都不敢加以侮慢。何況一般的士民呢?因此,所以就能得到全國百姓的歡心,竭誠擁戴。照這樣的奉事其先君,豈不是盡到了孝道嗎?
古昔卿大夫等的治家者,推其愛敬之情,下達于臣妾,雖較疏遠的男仆和女傭,都不敢對他們失禮,而況最能愛敬自己的妻子呢?因此,人無分貴賤,誼無分親疏,只要得到大家的歡心,以奉事其親。那自然夫妻相愛,兄弟和睦,兒女歡樂,主仆快愉,一門之內,一片太和氣象。以此孝道治家,那豈不是達到理想的家庭嗎?
果能依照以上所講的以孝道治理天下國家,自然能得到天下人人的歡心,那做父母的人,在生存的時候,就可安心享受他們兒女的孝養,去世以后,也就很歡欣的受用他們兒女的祭禮。照這樣治理天下國家,造成和平氣象,水、旱、風、火,病、蟲、癘疫的災害,不會在這個和樂的人間產生。戰爭流血盜匪猖獗的禍亂,也不會在這個和平社會里興起了。從這里可以知道歷代明德圣王以孝治天下國家的效果,是怎樣的高明了。
孔子引詩經大雅篇,抑之章這兩句話,是說明一國的元首。有很大的道德行為,那四方萬國的人,都被感化的心悅誠服,沒有不順從他的。由此可以證明以孝道治理天下國家的優點,再沒有比他更好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