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五刑章第十一拼音版原文、注釋及譯文解讀
《孝經·五刑》是《孝經》第十一章。以下是孝經五刑章第十一拼音版原文、注釋及譯文解讀,歡迎閱讀。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注音版
《 孝xiào經jīng · 五wǔ刑xíng 》
子zǐ曰yuē :「 五wǔ刑xíng之zhī屬shǔ三sān千qiān , 而ér罪zuì莫mò大dà于yú不bù孝xiào 。 要yào君jūn者zhě無wú上shàng , 非fēi圣shèng人rén者zhě無wú法fǎ , 非fēi ? 孝xiào者zhě無wú親qīn 。 此cǐ大dà亂luàn之zhī道dào也yě 。」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拼音版
《 xiào jīng · wǔ xíng 》
《孝經·五刑》
zǐ yuē :「 wǔ xíng zhī shǔ sān qiān , ér zuì mò dà yú bù xiào 。 yào jūn zhě wú shàng , fēi shèng rén zhě wú fǎ , fēi xiào zhě wú qīn 。 cǐ dà luàn zhī dào yě 。」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 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注釋
1. 五刑:古代以墨、劓(音yì)、剕(音fèi)、宮、大辟為五刑。
2. 要君者無上:君者,臣下所稟命而恭敬以從之者也。乃敢要挾之,是無上也。
3. 非圣人者無法:圣人制禮作樂,傳之萬世而共遵者也,乃敢非毀之,是無法也。非,非議,誹謗。
4. 非孝者無親:為人子者,當行孝道以事二親,天理人倫之極則也,而敢非毀之,是無親也。
5. 道:根源。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譯文
孔子說∶“五刑所屬的犯罪條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沒有比不孝的罪過更大的了。用武力脅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沒有君主的存在;誹謗圣人的人,是眼中沒有法紀;對行孝的人有非議、不恭敬,是眼中沒有父母雙親的存在。這三種人的行徑,乃是天下大亂的根源所在。”
孝經五刑章第十一解讀
這一章書,是因前章所講的紀孝行,今兩條途徑,走到敬、樂、憂、哀、嚴、的道路,就是正道而行的孝行。走到驕、亂、爭的道路,就是背道而馳的逆行。所以就跟住上章所講的道理再告訴曾子,說明違反孝行,應受法律制裁,使人知所警惕,而不敢犯法。這里所講的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就是講明刑罰的森嚴可怕,以輔導世人走上孝道的正途。列為十一章。
孔子又對曾子提醒的說:“國有常刑,來制裁人類的罪行,使人向善去惡。五刑的條文,約有三千之多,詳加研究,罪之大者,莫過于不孝,用刑罰以糾正不孝之人,自然民皆畏威,走上孝行的正道。”
“一個部下,如果找到長官的弱點,威脅逼迫,以達到他所希望的目的,那就是目中無長官,如果對于立法垂世的圣人,譏笑鄙視,那就是無法無天,如果對于立身行道的孝行,譏笑鄙視,那就是無父無母。像這樣的要脅長官,無法無天,無父無母的行為,那就和禽獸一樣,以禽獸之行,橫行于天下,天下還能不大亂嗎?所以說:這就是大亂的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