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原文及翻譯_注釋_賞析
原文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
⑴幾許:多少。許,估計數(shù)量之詞。
⑵堆煙:形容楊柳濃密。
⑶玉勒:玉制的馬銜。
⑷雕鞍:精雕的馬鞍。
⑸游冶處:指歌樓妓院。
⑹章臺:漢長安街名。《漢書·張敞傳》有“走馬章臺街”語。唐許堯佐《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之地。
⑺亂紅:凌亂的落花。
翻譯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楊柳依依,飛揚起片片煙霧,一重重簾幕不知有多少層。豪華的車馬停在貴族公子尋歡作樂的地方,她登樓向遠處望去,卻看不見那通向章臺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隨著狂風大作,再是重門將黃昏景色掩閉,也無法留住春意。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作品賞析
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于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數(shù)”,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簾幕”重重,更兼“楊柳堆煙”,既濃且密——生活在這種內(nèi)外隔絕的陰森、幽遂環(huán)境中,女主人公身心兩方面都受到壓抑與禁錮。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因此,李清照稱賞不已,曾擬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顯然,女主人公的物質(zhì)生活是優(yōu)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極度苦悶,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簾深樓迥及“亂紅飛過”等句,殆有寄托,不僅送春也。或見《陽春集》。李易安定為六一詞。易安云:“此詞余極愛之。”乃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其聲即舊《臨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詞論》: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xiàn)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薄幸,冶游不歸,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無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結(jié)尾二句寫女子的癡情與絕望,含蘊豐厚。“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花不語”,也非回避答案,正講少女與落花同命共苦,無語凝噎之狀。“亂紅飛過秋千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亂紅”飛過青春嬉戲之地而飄去、消逝,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淚光瑩瑩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樣難以避免被拋擲遺棄而淪落的命運。“亂紅”意象既是下景實摹,又是女子悲劇性命運的象征。這種完全用環(huán)境來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緒的筆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現(xiàn)了生活在幽閉狀態(tài)下的貴族少婦難以明言的內(nèi)心隱痛。
當然,溯其淵源,此前,溫庭筠有“百舌問花花不語”(《惜春詞》)句,嚴惲也有“盡日問花花不語”(《落花》)句,歐陽修結(jié)句或許由此脫化而來,但不獨語言更為流美,意蘊更為深厚,而且境界之渾成與韻味之悠長,也遠過于溫、嚴原句。
宋詞英譯
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
By Ouyang Xiu
Deep, deep the courtyard where he is, so deep
It"s veiled by smoke-like willows heap on heap,
By curtain on curtain and screen on screen.
Leaving his saddle and bridle, there he has been merry-making.
From my tower he can"t be seen.
The third month now, the wind and rain are raging late,
At dusk I bar the gate,
But I can"t bar in spring.
My tearful eyes ask flowers but they fail to bring an answer.
I see red blossoms fall beyond the swing.
詞牌簡介
蝶戀花,詞牌名之一,商調(diào)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雙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蝶戀花》此詞牌作者一般以抒寫纏綿悱惻或抒寫心中愁的情感為多。雖有部分山水,但還是寄情于物的表現(xiàn)。
作品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庭院深深深幾許,
●●●○○●▲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
雨橫風狂三月暮,
○●○○○●▲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qū)內(nèi)),祖籍:江西永豐,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chuàng)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