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全詩(水調(diào)歌頭全篇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 蘇軾
詞的上片: 望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開篇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明月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讀此句時,可以感覺到作者酒酣之后、舉杯問月的灑脫、豪爽,以及十足的精氣神。接下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詩人想象今晚的月宮里一定是個好日子,月亮才會這樣的圓、這樣的亮。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設(shè)想自己也是月中人,很想乘風飛回月宮,又怕那里的瓊樓玉宇太高了,自己會不會受不了那里的寒冷。也許是蘇軾對明月特別向往,早已把那里當成自己的歸宿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在人間趁著這月光跳舞呢—-作者從幻想又回到了現(xiàn)實。
詞的下片,思念。由中秋的圓月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轉(zhuǎn)過朱紅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見了房間里因思念弟弟、懷念親人而遲遲未能入睡的自己。這是有點埋怨月光太明太亮而故意惹人思緒萬千的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的悲歡離合是難免的,再明亮的月光也有被烏云遮住和虧損殘缺的時候。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既然如此,又何必為兄弟之間暫時的離別而傷感呢?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要親人平安健康,即使遠隔千里萬里,也可以通過明月把兩地連接起來,把彼此的心️連接起來。此句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祝福和思念,也表現(xiàn)出他的曠達心態(tài)和樂觀精神。
公元1076(丙辰)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貶至密州(山東諸城),與他的弟弟蘇轍已經(jīng)分別了七年。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灑下滿地清暉。蘇軾心潮起伏,乘著酒興,揮筆寫下這首佳作。這是后世公認的寫中秋最好的詩詞之一。整首詞,作者仿佛在和月亮對話,在對話中探討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