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詩有哪些(陸游最好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
談起陸游,有人對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囑托感嘆不已。也有人為他和唐婉“東風(fēng)惡,歡情薄”的愛情悲劇而嘆息!今天就讓我們在他的詩詞里,讀懂他的金戈鐵馬,壯志豪情,也讀懂他的俠骨柔情,刻骨銘心!
陸游的詩
【第1句】: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示兒》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dá)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fù)失地的期盼。
【第2句】: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fēng)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并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第3句】: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宋代: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xiāng)山陰農(nóng)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dāng)時詩人已經(jīng)68歲,雖然年邁,但收復(fù)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xiàn)實中已不可能實現(xiàn),于是,在一個“風(fēng)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xiàn)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第4句】: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代:陸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這首詩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陸游當(dāng)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宋時期,金兵占領(lǐng)了中原地區(qū)。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心頭棖觸,成此二詩。
【第5句】:讀書
宋代: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讀書》一詩作于陸游晚年退居家鄉(xiāng)后,夜晚讀書,眼神不如以前。卻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寫下了《讀書》。
【第6句】: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xiàn)了作者高標(biāo)絕俗的人格。
【第7句】:沈園
宋代: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乃陸游觸景生情之作,此時距沈園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繾綣之情絲毫未減,反而隨歲月之增而加深。陸游一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jié)發(fā)妻唐琬的愛情悲劇。《齊東野語》曰:“翁居鑒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云:(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據(jù)此可知,這詩創(chuàng)作于宋寧宗慶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陸游七十五歲。
【第8句】: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代: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yuǎn)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xì)雨騎驢入劍門。
此詩當(dāng)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當(dāng)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前線調(diào)回成都(今屬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后方,由戰(zhàn)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他在南鄭往成都途經(jīng)四川劍閣劍門關(guān)時寫下這首詩。
【第9句】:游山西村
宋代: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此詩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dāng)時陸游正罷官閑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nóng)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里。
【第10句】: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第11句】: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游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詔入京,接受嚴(yán)州知州的職務(wù),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第12句】:病起書懷
宋代: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xì)看。
《病起書懷》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陸游時年五十二歲。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為國擔(dān)憂,為了表現(xiàn)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tǒng)一中國的決心,挑燈夜讀《出師表》,揮筆潑墨,寫下此詩。
陸游的詞
【第13句】: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將其作為一種精神的載體來傾情歌頌,梅花在他的筆下成為一種堅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難理解,其《卜算子·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fàn)幘窈蛯硐雸载懖挥宓钠犯竦男蜗髮懻铡?/p>
【第14句】:釵頭鳳·紅酥手
宋代: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姓士族的一個大家閨秀唐氏。結(jié)不料,作為婚姻包辦人之一的陸母卻對兒媳產(chǎn)生了厭惡感,二人終于被迫分離。幾年以后的一個春日,陸游在家鄉(xiāng)沈園,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心中感觸很深,遂乘醉吟賦這首詞,信筆題于園壁之上。
【第15句】:訴衷情·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dāng)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陸游在西北前線重鎮(zhèn)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長達(dá)十二年。這期間常常在風(fēng)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游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這首《訴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第16句】: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
宋代: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陸游懷著強烈的失落感,離開南鄭前線,永遠(yuǎn)告別了“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的戰(zhàn)斗生活,到后方成都去就任閑職,心中充滿了報國無門的悲憤。他調(diào)離南鄭后,一直對前線的戎馬生活念念不忘.此詞約作于此后這一時期的成都。
【第17句】:謝池春·壯歲從戎
宋代:陸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zhí)敗j囋聘摺⒗欠橐古e。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guān)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詞人任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的干辦公事兼檢法官。但到了十月,王炎被召還,幕府遭解散,詞人轉(zhuǎn)任成都。這不到一年的南鄭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為懷念的時光,這首詞便是詞人為追懷這段經(jīng)歷而作。
【第18句】: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宋代:陸游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guān)。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陸游的這首鷓鴣天作于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當(dāng)時金主完顏亮率大軍南下,其后方比較空虛,北方被占區(qū)的人民,接著乘機進(jìn)行起義活動,整首詩歌塑造了陸游的歌詠自得、曠放而不受拘束的形象。
【第19句】:鵲橋仙·一竿風(fēng)月
宋代:陸游
一竿風(fēng)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yán)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diào)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于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后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志。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xiāng)(今浙江紹興)時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