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全詩賞析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難相應。
zhí shǒu shuāng fēng chuī bìn yǐng 。qù yì huái huáng ,bié yǔ chóu nán tīng 。lóu shàng lán gàn héng dòu bǐng 。lù hán rén yuǎn nán xiàng yī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及注釋
譯文月光皎潔明亮,烏鴉的叫聲不停。更漏已經要沒有了,屋外搖動轤轆在井里汲水的聲音傳進房間。這聲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憂愁,一雙美麗明亮的眼睛流下淚水,她一夜來眼淚一直流個不停,連枕中的紅綿濕透了。兩人手拉著手來到庭院,任霜風吹著她的頭發。離別的雙方難舍難分,告別的話兒聽得讓人落淚斷腸。樓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橫在夜空。天色漸明,遠處傳來雞叫,仿佛催人分別。
注釋月皎:月色潔白光明。《詩經·陳·月出》:“月出皎兮。”更漏:即刻漏,古代記時器。轤轆:井上汲水轤轆轉動的聲音。眸:眼珠。炯炯:明亮貌。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闌干:橫斜貌。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顆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句解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轣轆牽金井 曹操《短歌行》詩里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辛棄疾《西江月》詞里寫“明月別枝驚鵲。”中國古代繪畫中也常有烏鵲明月之境。周邦彥詞,長于翻新出奇。一句“月皎驚烏棲不定”,自足與曹孟德、辛棄疾鼎足而三。闃靜之夜,空無一物,唯有一輪皎潔明亮的圓月當空高照,這明月光耀得觸目驚心,以至于枝頭的烏鵲驚魂落魄,飛棲不定。轣轆,即轆轤。因“轤”字是平聲字,用在句中失粘,故用“轣轆”。金井,指用黃銅包裝的井欄,是富貴人家景象。漏是沙漏,或者水漏,古人用以計時。更漏將殘,是說夜色將盡。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 喚起,是說閨中人被喚醒了。美人的雙眸,自是清亮之極。炯炯,是明亮的樣子。周邦彥這里是用《楚辭》嚴忌《哀時命》詩“夜炯炯而不寐,懷隱憂而厲茲”的語典。之所以“炯炯”,乃是因為當事人有一腔心事,長夜難眠。淚花落枕,當是夢中啼哭之故。紅棉,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紅色枕頭。不知閨中人夢見了什么傷心事,夢中流淚,竟濕透了枕頭。“冷”字包含三重意思:一是枕頭為淚水濕透而冷;二是時間上后半夜最冷;三是點明閨中人獨眠,感覺冷。至于閨中人被什么喚醒——是被驚烏喚醒?還是被所夢見之事驚醒?便全都交給讀者意會了。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執手,是緊握對方之手。古詩文里“執手”,多和惜別有關,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鈴》詞里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詩經·邶風·擊鼓》里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手惜別之時,但見霜風吹動鬢影。徊徨,就是徘徊、彷徨。情人之間的離別總是難舍難分,反復叮嚀之語總是令人聽來生愁。霜風鬢影,刻畫出一副單薄酸楚的樣子。這三句是回想當初分別景象。憶起心上人,腦海里浮現的是離別之時良人酸楚模樣。想起當時傷心惜別之語,怎不教人淚下呢?
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闌干”,是縱橫的意思。唐人劉方平《月夜》詩里有“北斗闌干南斗斜”的句子。醒來之后,閨中人再也無法入睡。夜色將殘,舉目所見,唯有北斗七星。天將亮了,雞鳴不已。夢中之人,遠在他方。良人宿處,當亦如此地雞鳴不已吧。然而,終究只有我(閨中人)獨自樓上凝望,獨自感受風露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