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全詩詞意思及賞析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出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作品《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這是一首以傷春、懷人、思歸為內容的詞作。此詞上片側重寫春愁,下片側重寫鄉思,反映了作者厭倦宦游,欲歸鄉的心情。全詞語言自然渾成,淺顯易懂;句式錯落有致,構思獨特;情感真摯深沉,含蓄婉轉。
作品原文
青玉案
歐陽修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作品注釋
⑴都來:算來。幾:若干、多少。
⑵三之二:三分之二。
⑶紅嫣:紅艷、濃麗的花朵。渾可事:都是愉快的事。渾,全。可事,可心的樂事。
⑷長安:指開封汴梁。
⑸爭似:怎像。家山:家鄉的山,指故鄉。
⑹不枉:不要冤枉、不怪。
⑺是:正確。
作品譯文
一年的春光算來能占幾分?到如今早過了三分之二。綠葉蔥翠紅花嬌艷都是樂事。可是在綠楊婆娑的庭院中,在暖風吹動的簾幕下,卻有個人憂心忡忡面容憔悴。
就算是天天在長安買花載酒,又哪能比得上在故鄉山里觀賞桃李?不要怪春風吹落異鄉人的眼淚,相思之情難以表白,夢魂也飄忽無依,只有回到家鄉才稱心如意。
創作背景
根據詞意推測,這首《青玉案》當是歐陽修晚年表達歸情的作品。而其創作的具體時間,因資料缺失,已難以考證。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以傷春、懷人、思歸為內容的詞作。全詞的大意是:春日里,花紅柳綠,本是最教人心悅神怡;可是在這樣的季節里,東風吹起,詞人卻忍不住淚點垂滴。
此詞上片寫主人公獨自賞春而傷懷。起筆突兀,先提出疑問:“一年春光算來能占幾分?”接著自問自答:三分春色,早已過了三分之二,直接抒發傷春的感慨。詞中以“綠暗紅嫣”暗示春已到頭,但這并不意味著再沒有讓人賞心悅目的事了,這樣的時刻更應該好好把握,及時行樂。“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三句層層推進,穿過庭院,揭開簾幕,現出一個憔悴之人。可此人憔悴的原因,詞人沒有說明,把答案留到了下文。
下片抒情,側重寫鄉思。過片兩句中,“長安買花”和“家山桃李”兩種事物對比鮮明,表達了詞人對故園的思念,這是對上文的回答。接下來三句緊承上文,東風本是無辜的,行客之所以落淚只是因為思念家鄉的緣故,可見鄉愁之濃。最后一句是詞人決心回家的宣言,思鄉不已,夢鄉不遇,最后決定唯有歸去才是,反映了作者厭倦宦游,欲歸鄉的心情,把思鄉的感情推向高潮。
全詞語言渾成,感情真摯,動人心魄。“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三句揭明傷春落淚乃在作者內心相思情切,連魂靈都日思夜夢“家山桃李”,雖說是空幻無據。春風吹淚,不過是郁于心而形于面而已。抒情真切,富人情味。最后以“惟有歸來是”結尾,表示了作者唯有歸返家鄉最好,趁桃李芳華,享受團圓美滿,以慰藉孤獨、寂寞,流露出對仕途遷延的厭倦。換頭兩句運用的是比興手法,“買花載酒”指結交名妓,“家山桃李”指家中嬌妻。后半片主要是抒懷人、思歸之情,婉轉纏綿,與前半片入目景相融匯。全詞觸景生情,還必須思自近及遠,以花為結構與情蘊之脈絡,構思新巧,心理刻劃深曲婉轉。
詞牌說明
青玉案,詞牌名。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因取以為調名。又名“橫塘路”。雙調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亦有第五句不用韻者。
格律對照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幕,有個人憔悴。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說明: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中,可平可仄;加粗體字為韻腳所在。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與尹洙、梅堯臣交游,以詩唱和。后入朝任館閣校勘,因指責諫官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乾德縣令,又復任館閣校勘,進集賢校理、知諫院,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因事被貶滁州,又被貶揚州、潁州、開封府。后來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又出任樞密副使、參知事先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以“太子少師”退位,在潁州(今屬安徽阜陽)去世,謚號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他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影響也最大。他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大力提倡簡而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他不僅能夠從實際出發,提出平實的散文理論,而且又以造詣很高的創作實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