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全詩詞意思及賞析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出自宋代詞人張先的作品《醉垂鞭·雙蝶繡羅裙》。這首詞是作者酒宴上贈妓之作,用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一種模糊而動人的美。上闋“雙蝶”句寫伊人服飾,突出花樣圖案的神秘美。“朱粉”句寫其淡妝修飾的天然本色。“閑花淡淡春”作一景物比襯,生動地凸現此女子的風姿。下闋“細看諸處好”又從細處作一總體評價,與上闋從風神姿韻的評價呼應,接著從“人人”都說是“柳腰身”的細節作一客觀補充,從各方面寫出此歌女客觀的美和天然純真的美。全詞意境亦真亦幻,富有神韻。
作品原文
醉垂鞭
張先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作品注釋
⑴醉垂鞭:詞牌名。張先創調。雙調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兩仄韻。
⑵“雙蝶”句:羅裙上繡著雙飛的蝴蝶。
⑶“朱粉”句:不在臉上涂抹脂粉。
作品譯文
池東的酒宴上初次見到你,穿的是繡有雙蝶的羅裙。嬌美的臉上只涂著淡淡的白粉,恰如一朵野花,恬淡而幽雅地沐浴著芳春。
細細端詳,你真是盡善盡美,人人都夸贊你細柳般的腰身。你的到來,莫不是昨晚從巫山深處飄然而至?因為你來的時候,衣服上還像帶著浮動的白云。
作品鑒賞
此為酒筵中贈妓之作,首句寫她所穿的裙子,羅裙上繡著雙飛的蝴蝶。“東池”兩句,記相見之地(東池)、相見之因(宴),并且點明她“侑酒”的身分。“朱粉”兩句,接著寫其人之面貌,而著重寫其淡妝。“閑花淡淡春”以一個確切的、具體的比喻,將她的神情、風度,勾畫了出來。上層社會的行樂場所,多數女子都作濃妝,一個淡妝的,就反而引人注目了,故此“閑花”雖只“淡淡春”,卻大有一枝獨秀的風致。張先顯然受了唐代張祜的啟發,但“閑花淡淡春”一句,仍然很有創造性。唐人稱美女為春色,如元稹稱越州妓劉采春為“鑒湖春色”。此處“春”字,也是雙關。
過片三句,用倒裝句法。人人都說她身材好,但據詞人看來,則不但身材,實許多地方都好,而這“諸處好”,又是“細看”后所下的評語,與上“初相見”相應。柳與美女之腰,同其婀娜多姿,連類相比,詞中多有。結兩句寫其人的衣。古人較為貴重的衣料如綾羅之類上面的花紋,或出于織,或出于繡,或出于畫。出于織者,如白居易《繚綾》:“織為云外秋雁行。”出于繡者,如溫庭筠《南歌子》:“胸前繡鳳凰。”出于畫者,如溫庭筠《菩薩蠻》:“畫羅金翡翠。”此詞寫“衣上云”,而連及“亂山昏”,可見不是部分圖案,而是滿幅云煙,以畫羅的可能性較大。詞人由她衣上的云,聯想到山上的云,而未寫云,先寫山,不但寫山,而且寫亂山,不但寫亂山,而且寫帶些昏暗的亂山,這就使人感到一朵朵的白云,從昏暗的亂山中徐徐而出,布滿空間。經過這種渲染,就仿佛衣上的云變成了真正的云,而這位身著云衣的美女的出現,就像一位神女從云端飄然下降了。
這兩句的作用,決不限于寫她穿衣服的別致,更主要的是制造了一種氣氛,襯托出并沒有正面大加描寫的女主人的神韻。寫到這里,詞戛然而止,更無多話,收得極其有力。
此詞意境之妙于亦真亦幻。如“昨日”兩句,很明顯是脫胎于宋玉《高唐賦》,而從其人所著云衣生發,就使人看了產生真中有幻之感,覺得她更加飄然若仙了。筵前贈妓,題材本屬無聊。但詞人筆下這幅美人素描還是相當動人的。妙處如“閑花”一句的以一勝多,“昨日”兩句的真幻莫辯等。
詞牌簡介
醉垂鞭,詞牌名之一。張先創調,詞見張先集。格:雙調四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兩仄韻。
作品格律
☉●●○△, ○○▲, ○○▲。 ☉●●○△, ☉○☉●△。
☉○○●▲, ○○▲, ●○△。 ●●●○△, ○○○●△。
注:○=平●=仄△=平韻=▲=仄韻◎=本為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為仄聲,亦可為平聲韻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張先之父張維,好讀書,以吟詠詩詞為樂。張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書丞知吳江縣,次年為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四年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并與趙抃、蘇軾、蔡襄、鄭獬、李常諸名士登山臨水,吟唱往還。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一名安陸詞),存詞一百八十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