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全詩賞析
心事曾細數。怕水葉沈紅,夢云離去。情絲恨縷。倩回紋為織,那時愁句。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
xīn shì céng xì shù 。pà shuǐ yè shěn hóng ,mèng yún lí qù 。qíng sī hèn lǚ 。qiàn huí wén wéi zhī ,nà shí chóu jù 。yàn zì wú duō ,xiě dé xiàng sī jǐ xǔ 。àn níng zhù 。jìn zhòng yáng 、mǎn chéng fēng yǔ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賞析
頭三句“江蘺怨碧,早過了霜花,錦空洲渚”,描寫重陽時節的典型景物江蘺,一種香草,出自屈原《離騷》:“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李商隱《九日》詩用過這個典故:“空教楚客詠江蘺”,這里也用為九月九日景物,開江蘺因幽怨而呈現碧色,早過了經霜開花時候,水邊已沒有一片花如錦的江蘺了。下面接“孤蛩暗語”句,轉而寫聽到的聲音蟋蟀正在孤單地暗自鳴叫。姜夔《齊天樂》詠蟋蟀:“凄凄更聞私語”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鳴。下面兩句:“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長安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長安亂葉句本賈島送別詩“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和周美成《齊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形容落葉隨風飛舞,飄落滿地。“萬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扌壽衣聲”,家家用砧杵為將要遠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齊天樂》也描寫蟋蟀叫聲“相和砧杵”。
這兩句點明了作者當時的時間、地點和氛圍。
“塵染秋衣,誰念西風倦旅。”轉入寫客況凄涼。塵染秋衣一句,脫于西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意思是說: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經被塵土染黑,卻沒有人來關心我這個滿懷疲憊的異鄉旅客。北宋晁端禮《水龍吟》“倦游京洛風塵,夜來病酒無人問”,也是這個意思上闋結尾三句:“恨無據。悵望極歸舟,天際煙樹。”描寫心中的鄉愁無以依托,只有惆悵地眺望江上遠去的歸船和天邊如煙的樹木。詞用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語,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遙望江上舟樹以寄托鄉思《古詩》“遠望可以當歸”即是這種心情下闋起首一句“心事曾細數”,統領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寫景寄情轉入全寫內心世界。“怕水葉沉紅,夢云離去”“怕水葉沉紅”,是寫紅荷凋落。翁元龍《隔浦蓮近》“沉紅入水,漸做小蓮離藕”,語意相近。“夢云離去”,語出楚王夢遇神女,及朝為行云的故事。這三句是說,作者心事重重,無法輕松,只擔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謝、夢云離去一樣,再也不能重視了。下句“情絲恨縷”稍停頓一下。一語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細說“倩回紋為織,那時愁句”,是說像晉代蘇蕙織錦字回文詩一樣,將當時的離愁別緒,寫成詞章或書信。
“雁字無多,寫得相思幾許”,接著上面兩句的意思,轉折了一下,說即使書信也裝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沒有多少字,怎能寫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無限。人們又常用鴻雁指書信。秦觀《減字木蘭花》有“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句,雖都用鴻雁作比,卻用法相反,各從不同角度作出恰當的比喻。下闋結尾三句:“暗凝佇。近重、滿城風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緒難平之后,又回到重陽節和那時景色上,首尾呼應。自己一個人佇立凝望重陽景象,卻只見到滿城風雨。這正同上闋“錦空洲渚”、“正長安亂葉,萬家砧杵”等句同樣凄清。“近重陽、滿城風雨”一句來自潘大臨“滿城風雨近重陽”,但只顛倒詞序,例由豪放變凄涼。
這首詞凄而不慘,哀而不傷,很好地把握了重陽節的景象與作者自己的心情。詞人鋪陳上的抑揚頓挫也恰到好處,令讀者心有戚戚焉。這首詞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用典頗多,句多出處,雖見研習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