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
萎靡不振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萎靡不振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萎靡不振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萎靡不振 成語發音: wěi mǐ bù zhèn 成語解釋: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頹喪;不振作;頹唐:消沉;振:振奮。 成語出處: 宋 馬永卿《元城先生語錄》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緩,委靡不振,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多有文字論列。”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 靡,不能讀作“mí”。 近義詞: 垂頭喪氣 沒精打采 查看更多萎靡不振的近義詞>> 反義詞: 朝氣蓬勃 神采飛揚 查看更多萎靡不振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魯迅《華蓋集 犧牲謨》:“你不要這幺萎靡不振,爬呀!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