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書院感言
石鼓書院作文300字
石鼓書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筑,位于湘江的一個小島——石鼓山上,因山得名.是“衡陽八景”之一,更是家鄉衡陽的一張“城市名片”. 初冬的石鼓書院仍舊是一番綠意盎然的景象.剛一邁進書院前的石鼓廣場,就看見一棵高大的銀杏樹.據說這棵樹已生長600多年,但依然枝繁葉茂.把頭一低,就見到了一本巨大的石書,石書有一人多寬,兩人多長,上面鐫刻著的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先生寫的《石鼓書院記》.繞過石書,往前走,就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石鼓.石鼓像一個浮在江面的箱子,四周濺起了“浪花”,石鼓上有七位曾在石鼓書院講過學的文人的雕塑.他們神態不一,有的正低頭沉思,仿佛沉浸在美麗的石鼓風景中;有的正凝神遠眺,像是在向過往的游人講述石鼓的悠久歷史. 進入石鼓書院,需先經過禹碑亭.亭中的禹碑是新刻的,曾聽老師說過,禹碑上文字叫作“蝌蚪文”.嘿嘿,你別說,這碑上的字一個個還真像小蝌蚪呢.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山門,門額上“石鼓書院”這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山門兩側懸掛的門聯是“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經中”. 一進山門,我們就能看見一面大石鼓.這面石鼓經過風吹雨淋,已經日漸斑駁,上面的花紋都有些看不清晰了.觸摸著這面大鼓,仿佛敲響了歷史的鼓點,聽,鼓聲越來越近了,越來越響了……與山門相連的四間廊房是書舍.書舍里面展示了古人讀書習字的案桌、凳子等學習生活用具.他們寒窗苦讀、秉燭夜談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拾級而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儒家圣人孔子的紫銅塑像.他神情嚴肅,像是在告誡我們,做人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懷著景仰的心情向孔子深深鞠了一躬!孔子身后這座雕梁畫棟、氣勢磅礴的閣樓就是大觀樓.大觀樓的一樓是一間學堂,曾經是“七賢”講學的地方,里面的桌椅還是按照當時的位置擺放著.我們真想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文人的風韻,沾一沾他們的靈氣!二樓是專門用來藏書的.雖然那些書籍都已被收藏,但我們仿佛還能聽見古人那和著漁歌的朗朗讀書聲.
關于石鼓書院的詩有哪些?
五律題石鼓肖德生蒸湘截浪處,書院陽錦繡江山美,鏗鏘石鼓祥。
黃沙跡,碧水蕩風檣。
古韻詩千首,朱陵洞內藏。
五律 題石鼓書院樂平藝術站搏客三水精靈匯,四時風月新。
書香云靄駐,石鼓浪濤鳴。
道德唯師表,文章即士心。
江山遺圣跡,嘆我晚登臨。
注:石鼓書院在湖南衡陽市境內,于湘水、蒸水、耒水三水交匯處,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山形如鼓,驚濤拍岸,如戰鼓鳴響,故得名。
供參考。
石鼓書院的主要建筑
是的,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就是石鼓書院。
但因其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毀,在新中國發行四大書院郵票時來勘察只見到山石不見書院,就用嵩陽書院替代了。
現石鼓書院是于2006年重新修建的。
急求一篇關于《衡陽石鼓書院-衡陽人的驕傲》的作文 2000字左右
弘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這句話幾國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呢?我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從人文出祖_黃帝,到堯舜禹的克己愛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們每次在外國人面前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不由得感到自豪起來,滔滔不絕的說著祖先們的那些精神,說什么要向他們學習,可是誰又做到了呢?沒有,都沒有,我們是那些說話不算數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揚我國的民族精神建設我么的國家,我們可以弘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揚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車上,我們可以給那些老弱病殘孕讓位,過馬路時,可以扶那些老人過馬路,還可以不亂丟,亂涂,亂扔……那不就沒有什么人得病了嗎
不就使得環境受到了保護嗎
不就使得我國變得更美好嗎